电视让科学流行起来

2014-07-07 19:29孙晓燕
艺海 2014年6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电视真人秀

孙晓燕

[摘 要]《最强大脑》是2014年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各行各业各具天赋的普通人在节目中展示令人惊叹的“神奇技能”,并由国内相关领域的科学团队对其“天赋”进行揭秘。神奇惊艳的节目内容使其从开播以来便获得观众好评和高收视率。该节目与以往真人秀节目相比,通过独特新颖的包装形式传递了具有人文意味的科学精神,呈现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品味。本文试图从该节目的内容、制作及其展现的电视功能三个角度探析真人秀节目的新变化,并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最强大脑 真人秀 科学 电视

2014年开年以来,由于政策导向各大卫视纷纷做起“智力”的文章,相继推出益智科学类的娱乐节目,如浙江卫视的“益智版甄嬛传”《谁敢站出来》、《王牌碟中谍》,央视教育频道《天才知道》,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等等。这些节目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内容涵盖各种生活常识、专业知识;形式上依托真人秀,展示个性鲜明的参与选手,“娱乐普及科学”正在我国电视领域流行起来。而由江苏卫视推出的《最强大脑》是一档传播科学知识、专注脑力竞争的节目,在内容、制作及电视功能的转变上有极其鲜明的特色,笔者就其呈现的新变化进行解析。

一、内容新变化:具有人文意味的科学

所有成为品牌的电视节目,都具有别的节目无法模仿或模仿了也无法超越的元素。如《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汉字英雄》的“汉字”、《爸爸去哪儿》的“亲子关系”等,而《最强大脑》所呈现出的则是“超常”与“奇迹”。该节目以普通人通过挑战让人意想不到的项目来展示大脑的神奇技能,并由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进行探秘为主要内容,在挑战的过程中展示人类大脑的超常和生命的奇迹。

面对同质化、模式化的问题,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一档新节目,但是节目元素的精准定位则有利于观众快速建立节目的具体形象。《最强大脑》的口号是“你的天赋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让科学流行起来”,其节目定位是:见证科学。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科学”永远是让人望而却步而又极为好奇的概念,观众很难拒绝神秘的大脑、生命的未知。《最强大脑》有效地利用观众这种对未知领域强烈的好奇心,将科学引入电视,在热门明星和科学家的陪同下与观众共同见证人类大脑的超常与奇迹。比如节目中具有争议的一期:脑残病患者周玮在不借助任何现代计算设备的前提下盲算多位数的开方与乘方。节目中周玮和数学算法领域的教授一同算题,没有经过任何后天培训的周玮赢得了挑战,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个患有大脑疾病的人身上得以完成,这就是神秘科学的魅力,这就是《最强大脑》能够收获成功的关键。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同国外相比更倾向于温馨与励志,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和命运来强化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成为节目吸引观众眼球的方式之一。《最强大脑》也同样注重对选手背后故事的刻画,在展现智力超常的同时,进一步展现人类的情感超常与精神超常。如心算天才周玮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诊断为智力发育低下,但却有着惊人的计算能力,在节目播出后被冠以“中国雨人”的称号,其作为脑残病患者所遭遇的冷言冷语和其惊人的天赋引发现场评委和观众的思考,我们不能继续用冷漠忽视人类的财富,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鼓励与包容。再如,“蛋叔”李勇的儿子李云龙成功挑战后,嘉宾问孩子“你有什么梦想”,李云龙回答“我没有梦想”、“没有时间玩耍”,而在中国与意大利队对战的比赛中,李云龙以为自己失败而失声痛哭,虽然最后赢得了比赛但却引发人们反思。节目中几位评委一再表述,让孩子以牺牲自我的自由时间来获取胜利是不可取的,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享受游戏的乐趣。这两个选手极具代表性,《最强大脑》中的科学不是冷冰冰的,伴随着科学的是对人物情感的表述和人性状态的关注,这种表述和关注让科学更具人文意味。

人文精神是电视文化传播的责任。电视如果给予观众的只是简单的娱乐,不能给予观众一定的思考与引导,不能保护和培植观众的眼球,最终将致使观众注意力资源的枯竭,进而影响电视自身的发展。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强调社会责任感是电视进行文化传播的责任。《最强大脑》从选手超常智力入手关注个体生存状态,折射社会,启发集体,宣扬真正的科学不仅是标准的物理判断,更是精神和情感的震撼与鼓舞。

二、包装新变化:史无前例的道具和明星效应

进入“视觉时代”后,真人秀节目需要更多新奇有创意的视觉刺激来赢取观众的注意力,除了内容上的新颖创意外,制作方更加重视用独特抢眼的包装来吸引眼球。如《汉字英雄》中独创“十三宫”,利用多屏投射营造炫目的舞台效果,将科技与汉字成功融合在一起。《最强大脑》中,选手挑战成功后登上多级台阶进入大门走出主舞台,多级台阶暗示选手勇攀高峰、进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舞台设置给观众留下不断前进的印象。另外,《最强大脑》不可不说的是道具的神奇性。选手的超常智力本身是个难以想象的奇迹,而展现奇迹的“道具”更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节目中的道具堪称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史无前例,如在中德对战赛中,节目组成功复原立体版《清明上河图》,将原本画卷上的神作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来;为“超级找茬王”郑才千准备的超级魔方墙,让人眼花缭乱;为体操员盲穿激光线而设置的激光通道等等,道具的精致“奢华”让观众津津乐道,一改以往单纯道具的作用,成为节目吸引眼球的重要元素。

明星效应在娱乐节目中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最强大脑》除了每期选用当红明星(如近来大受欢迎的韩国影星金秀贤、奥运冠军林丹、音乐才子周杰伦等)来做点评嘉宾外,还安排了一位时尚帅气的科学家评委dr.魏,科学家的身份让dr.魏与其他评委在选手去留问题上一再产生争议, dr.魏冷静决绝的评价似乎不尽人意,但这就是《最强大脑》区别于其他达人秀节目的根本:让科学说话,跳出敏感的情绪,通过科学的评价选出真正的最强大脑。

三、电视功能:启发观众的理性思考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电影具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来任意摆布我们。与电影相比更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电视,则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众所周知,电视具有提供信息、娱乐、社会教化的功能,而当下电视的主要功能究竟是“育人”还是“娱人”?这个问题早已引发各界讨论,娱乐功能的失衡容易增加观众的被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创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升节目的文化价值。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其文化价值直接关系到节目的生命力。单纯的搞笑、猎奇、煽情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创造独特的文化价值品味是电视节目进入观众视野的敲门砖。

《最强大脑》中让观众惊讶的除了选手的智力超常外,更多的是对于人类自身生存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惊讶。将“科学”、“理性”引入娱乐电视,与以往一味满足观众娱乐不同,其节目更注重的是对观众智慧的理性启发,如当笔画怪才赵淑芬女士随口说出一个字的笔画数时,观众不再只是哈哈一笑而是开始进行思考:这种对汉字笔画数的本能直觉究竟从何而来?我们的世界在个体角度上究竟有何不同?再如当周玮的母亲谈起儿子的遭遇时,观众和评委不再仅仅停留在感动层面,更多的是进行自我反思:我们无心的举动究竟无意中伤害了多少“天才”?从这点来看,《最强大脑》最具吸引力的实际上是观众在看待这些超越常人的智慧时所展现的情感包容和理性思考。“情感”作为真人秀节目的元素已是非常常见,该节目除了在情感元素上下功夫外,更强调“理性”给节目带来的附加效应,如盲人艾晓娃在节目中展示吹气辨物的技能,她在节目中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评委和观众,在表达希望通过专家的帮助让自己的技能变得更具实用价值后更是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如何让大脑的奇迹造福人类是节目带给我们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并为之不断探索的过程。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种种问题,但好在媒体人已经开始注意到并逐渐体现在节目的转变中:追求高质量的音乐选秀节目迅速崛起;关注传统文化的汉字类节目成功走出国门;而关注个体生存的真人秀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正如《最强大脑》中所说,“你的智慧是人类的财富”,社会中的个体生存智慧是值得电视人去“大肆宣扬”的。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王诗文,《内地电视益智类节目的提升空间》[J],《声屏世界》2010年8月。

[2]周星,《“最强大脑”的意味——电视理性增效的价值》,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2e1ec0102edhx.html。

[3] 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

[4]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5]石长顺,《电视话语的重构》[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电视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电视如何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
电视健康节目的受众与定位探究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最强大脑”哪家强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