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存 百花齐放

2014-07-07 19:16许嵩
艺海 2014年6期
关键词:柳琴三弦南音

许嵩

2013年12月1日至6日,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弹拨音乐节(下文简称“音乐节”) 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本次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协办。是一次集琵琶、三弦、阮、柳琴四大件竖抱弹拨类乐器演奏、教学、创作与文化研究全方位的艺术盛会,探讨与展示竖抱类弹拨乐器的发展及学术成果。

本次音乐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以讲座音乐会的形式,即全国各地包括港、台优秀弹拨乐艺术家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学者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深入交流,同时现场进行乐器和作品的综合展示是此次音乐节一大亮点也最具特色。“多元并存、百花齐放”——开放的学术思想、多元的文化交流;传承传统经典,演绎时代精神,体现了讲座音乐会的主旨。

一、丰富的民族民间弹拨艺术

本届音乐节围绕民族弹拨艺术,多元文化并存的主题思想,举办了《新疆弹拨乐之弹布尔与都塔尔》、《南音及其弹拨艺术》和《北方曲艺三弦音乐集萃与名家示范表演》三场讲座音乐会。邀请到少数民族民间弹拨艺术家、曲艺表演艺术家,他们带来的音乐艺术展示了浓厚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特质和多元的文化特征。

1、主持嘉宾中央音乐学院肖学俊副院长在《新疆弹拨乐之弹布尔与都塔尔》主题讲座音乐会上,首先介绍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新疆音乐的主要特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则是新疆音乐的主要代表,与会邀请到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演奏家肉孜买买提·木沙和吐尔逊·比拉力,他们展示了新疆民族弹拨乐弹布尔与都它尔的艺术魅力,两位演奏家分别用弹布尔和都它尔演奏了《木夏无热克木卡姆第一达斯坦间间奏曲》和《都塔尔巴亚提》等优美动听的曲目,展示了两件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演奏家高超的技巧与动人的歌喉,体现了新疆人民热情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讲座音乐会上,章红艳教授还将琵琶的演奏技法与两件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了比较,既有很多相似的演奏手法也有极富个性的演奏手法,如演奏弹布尔时食指快速来回在弦上弹拨,与琵琶食指“弹、抹” 或曰“正反弹”技法相似;都塔尔麦尔吾勒奏法即食、中、名、小四指并拢连续弹弦等适用于演奏热情奔放节奏鲜明的乐曲,这对今后琵琶演奏技法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2、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南音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风格迥然不同,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燕婷主讲,福建泉州安海雅颂南音社演奏,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古韵朴朴,清新雅致的《南音及其弹拨艺术》主题讲座音乐会。结合《嗳仔指“出庭前”》、《“望明月》、《素谱“梅花操”》等曲目陈燕婷讲述了南音的起源、传播及现在的发展状况,演奏形式及音乐特点。她将南音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乐器演奏与人声演唱并重,琵琶与洞箫、人声三线交织,人声演唱讲究咬字吐词,相对歌词内容而言更偏向于纯粹的音乐性。”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已有百年历史的情安海雅颂南音社为泉州南音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的南音艺术这一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瑰宝得以传承。

3、《弦情逸致·曲韵通幽》(北方曲艺三弦音乐集萃与名家示范表演)讲座音乐会由天津曲艺团资深琴师、国家一级演员韩宝利和三弦演奏家谈龙建教授共同主讲。讲座还邀请到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增蕙女士,及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冯欣蕊,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王喆,天津时调青年表演艺术家刘渤扬及天津曲艺团团长王立扬。可谓演员阵容强大,曲种门类齐全。韩宝利先生从三弦的产生、特点说到北方曲艺中三弦的伴奏艺术,以曲艺名家、演奏琴师为脉络,详细生动地阐述了三弦在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天津时调、西河大鼓这四种鼓曲艺术中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发挥的作用。讲座现场,韩宝利奏三弦和王立扬操四胡,珠联璧合,并分别与冯欣蕊、王喆、刘渤扬共同演绎了不同曲种的经典唱段,如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梅花大鼓《黛玉葬花》、天津时调中靠山调、老鸳鸯调以及马增蕙女士表演的西河大鼓《玲珑塔》等,内容精彩纷呈,在场观众一片欢声雀跃。作为戏曲、曲艺的重要伴奏乐器,广泛运用于江南丝竹、平弹、十番锣鼓、河南板头曲、潮州弦诗等中国传统音乐门类的三弦,已成为器乐独奏舞台上的一朵奇葩,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二、器乐创作的艺术灵魂

四场讲座音乐会主要围绕柳琴、琵琶、中阮在创作素材、题材等方面的特点及运用展开对话。

以《柳琴艺术的创新、发展与魅力》为题,由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王惠然围绕柳琴的改革、乐曲创作及技法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柳琴的革新:谈及柳琴艺术的发展,王惠然先生可谓功不可没,堪称中国柳琴改革的开山鼻祖。虽然柳琴最初仅有二弦七品,演奏技法简单,音域狭窄,但音色高亢,发声响亮是柳琴的最大特色。这种特质使得柳琴在民族乐队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惠然很好地发挥了这种优势,经过孜孜不倦探索,从柳琴的材质、固定定弦、技法创新等方面成功地将起初用于山东、安徽等地方戏曲伴奏的乐器变革成现代四弦二十九品、演奏技法繁多,且表现力丰富的独奏乐器,奠定了柳琴在民族管弦乐队弹拨声部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地位。2、柳琴创作的繁荣:随着柳琴改革的成功,这件乐器散发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柳琴曲创作的繁荣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柳琴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从60年代的《柳琴戏牌子曲》、到70年代的《春到沂河》、《欢腾的天山》至80年代的《陕北随想曲》、《剑器》、《江月琴声》等,这些作品不但风格各异,而且形式多样,既有独奏,也有重奏、合奏、协奏等。3、柳琴技法的创新:柳琴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王红艺教授通过不同时期创作的曲目详细讲述了柳琴技法由简入繁,技巧表现单一到多姿多彩的衍变过程,并演奏了《雨后庭院》、《江月琴声》两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展现了当代柳琴艺术的魅力。

阮演奏家林吉良先生以《生活与创作》为题,通过讲述自身的创作经历,来阐释“艺术源于生活,创作源于生活”的含义。林先生对近代阮专业的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阮独奏作品如《草原抒怀》、《游泰山》、《睡莲》、《葡萄架下》等脍炙人口的曲目,也极大地完善丰富了阮的演奏技巧,开拓了阮独奏的新领域。对话嘉宾徐阳教授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通过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这四个声部的组合,将阮乐器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阮族的诞生推动了阮演奏艺术、阮创作艺术的发展。endprint

香港著名作曲家罗永晖以《从艺术体验到生命感悟》为题,谈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经历,并深刻阐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及对生命的感悟。对话嘉宾,香港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梓静女士,通过演绎琵琶曲《一指禅》、《千章扫》、《落花无言》,揭示了罗永晖先生琵琶创作的深刻内涵。跨域流行音乐、电视剧、歌剧、电影音乐等各种创作体验丰富了他的琵琶语言。运用中国传统思维理念打破西方作曲的技法的框架束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禅韵,超越技术,用心去体悟自然,体悟生命,以致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乃至“万把归一”。此外,台南艺术大学资深教授汤良兴以《谈琵琶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古琴音乐的融合与运用》为题,谈到琵琶音乐应该积极地吸取戏曲、民间音乐、琴曲等音乐元素,并演奏了其改编的《弦子韵》(三弦音乐)、《忆故人》、《酒狂》(古琴音乐),强调立足民族之本,扎根于深厚的民间音乐土壤。汤先生说到:“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基础。”把戏曲腔韵特点融入到琵琶的演奏中,琵琶演奏讲究弦上音与音之间的乐韵感、句与句之间的腔韵感及整首作品的意韵,腔行韵生,兴趣盎然。对话嘉宾孙维熙教授在谈到现在专业学生演奏技术强,艺术弱的弊病时,汤教授鼓励学生多学习琵琶演奏之外的艺术,如学唱戏曲、演奏江南丝竹、抚琴等,从而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让自己的演奏更有深度、广度和内涵。

三、器乐演奏的艺术魅力

12月4日,两场主题为《扎实的基本功是通向演奏的基础》、《琵琶传统乐曲韵味之我见》的讲座音乐会,分别由柳琴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张鑫华和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范地主讲。

张鑫华从柳琴科学的演奏方法与如何进行合理的训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包括针对左右手的演奏技巧,如右手拨片的运用、触弦的角度,轮奏时的颗粒性及旋律线条感等,左手打音、平指琶音训练,以及左右手相互配合的问题作了细致的分析讲解。在基本功训练问题上特别强调了使用节拍器的重要性。节拍器是演奏者训练快速技巧,保持节奏稳定,轮奏颗粒均匀行之有效的工具。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通向演奏的基础,演奏者必须足够重视。随后张鑫华演奏了《雨后庭院》,理论结合实践,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王范地教授围绕如何把握传统曲目韵味这个话题展开论述,面对现代琵琶演奏中出现的传统乐曲韵味缺失、追求高难度技术等状况,引用李廷松先生“弹琵琶,头脑是元帅,左手是将军,右手是小卒”的生动比喻形象地阐释了琵琶演奏音乐是核心,音色是重点,技术是手段三者之辩证关系。把握琵琶传统乐曲的韵味则主要体现在琵琶演奏音、腔、韵三个层面。通过左手推拉吟揉等技术与右手丰富的技巧相互交融,产生千变万化的音响色彩,琵琶曲韵味油然而生。中国传统教学注重口传心授,讲究以曲代功,学习之初便注重音乐性,将表现音乐的美学理念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王范地通过演奏《夕阳箫鼓》、《大浪淘沙》、《月儿高》等琵琶经典传统乐曲对从琵琶二度创作的意、情、趣三个途径来把握传统乐曲的韵味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阐述。综上而言,张鑫华强调右手基本功训练,王范地则发挥左手技巧以展示传统乐曲之韵味,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其论点之精僻值得每一位演奏者学习与思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届音乐会还邀请到琵琶制作大师满瑞兴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漫漫的制琴之路。应该说本届音乐节内容丰富多彩,主题思想鲜明,富含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的学术风貌,具有多元文化的思维广度,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反思与对未来音乐发展的探索。弹拨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民族弹拨艺术,呈现弹拨艺术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正是本届弹拨音乐节带给我们的启示。本届弹拨音乐节是弹拨乐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坚信这支传统而富有独特魅力的器乐门类,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在新世纪的舞台上定会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责任编辑:杨建)endprint

猜你喜欢
柳琴三弦南音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爷爷的三弦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李进杰的南音情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