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构成小语课堂的要素是生本、师本和文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本,学生是变化的内因,学生不动,做也无用。师本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习。为激发兴趣要巧妙设置疑问,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文本只是一个例子,师本和文本都为学生服务,生本、师本和文本相圆融,才能保证课堂大容量、快节奏。
一、导入,投石冲开井底天
导入新课不仅是为了铺垫,更是为了打开思维的心门,投石冲开井底天,直击学生心灵,直叩学生心扉,使教学更高效,进入的是兴奋的求知天地。
小学生好奇心很重,无意注意强于有意注意,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会将学生快速引入问题的中心,一下子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境地。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用童话、寓言、传说等导入新课,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但要特别注意不能引入那些与新课毫无关联只为活跃气氛的故事;高年级导入新课常常是单刀直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快节奏,但这种方法不可常用,常用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要不时换换花样,让学生有新奇感,老吃一种东西会倒胃口;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先入为主,入情境、说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小学常用画图,或实物表演,或语言渲染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
如《九寨沟》导入:同学们,祖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九寨沟令人神往,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领略九寨沟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
1.点击九寨沟相关影像资料的链接,请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
2.同学们都陶醉了,快说说自己的感受。是呀,九寨沟的水清澈见底,湖泊众多,树木茂密,难怪人们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著名作家巴金到过这里后,也深深陶醉其中,写下了美文《九寨沟》。
3.赶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用心感受作者精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九寨沟的美。
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优美的画面与九寨沟亲密接触,感知九寨沟之美,激发兴趣,形成强有力的阅读期待。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导入方法,有的教师歌本唱得很好,教师就可以一边唱《神奇的九寨》一边放课文中描绘的图片,在悠扬的旋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中,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学习这类文章,为教学打下感情的基调,有利于学生了解文中所表现的情怀。
二、冲突,课如看山不喜平
碰撞出智慧,好课不喜平。矛盾是构建大千世界的物质,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统一的高度圆融,把各种冲突的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化险为夷,常使课堂锦上添花。每每听到那些“一帆风顺”的公开课,我总认为有作秀的嫌疑,尤其是听到学生的解答完美到和教参一字不差的时候,心中更生厌恶感,如是优课评选,我常将这类课判为下等。我们是教书,但,更是育人,作秀往往就预示着让学生作假,做不好人,更谈不上好课。“先器而后识”,先要做个好人、真人,而后才谈学问。“千学万学学做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诲应常记心中。教育不是灌输,不是蒙蔽,要砸碎“知识中心”的枷锁,建构“能力中心”“价值观中心”,强化思维冲突。
打破砂锅问到底,一路追问,推进问题深化,让学生在螺旋式推进中前行,这种方法对理性十足的课文是很实用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我们会为情所左右,这时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思考,通过思考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学生全面、负责、理性地思索,最终实现“视野的融合”。建构冲突,解决冲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应朝多种路径去探寻、多种方向去思考、多种维度去开发,让思维运转,智慧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布道者”的身份,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要通过探究,巧妙地预设思维冲突,成为课堂这个发动机的动力,突发性的思维冲突,更能给予人期待,不指望所有问题一下子都解决,关键是有冲突意识,摒弃杂秽,达成共识。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冲突设计片断:
1.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觉得林冲是怎样一个人?(谦虚、礼貌、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等)
2.既然是这样一个大好人,为什么会成为罪犯?
3.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洪教头很鲁莽,因为,柴大官人是他的老板,他看不起林冲,也就是看不起柴大官人,打狗还看主人面呢?你看前文里,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这不像一个下属讲的话。再看后文“洪教头使出个‘把火烧天,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抡起棒一扫,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你说,他不是鲁莽,又是什么呢?”
生2:我觉得洪教头敢于挑战权威,洪教头明知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还敢挑战,做人就要有这种勇气。
生3:洪教头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柴进称洪教头师傅,说明他还是有可敬之处的;被林冲打败,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说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像洪教头这样的人回去以后,心中定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
在这个冲突中,学生说得是否有理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能“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人,知道洪教头也有可取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解答问题的支架,老师巧妙地提问,问到疑点、文章的节骨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结课,更上层楼望天涯
结课的设计,必须在统观全文、照顾整体的前提下进行,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对重点地方起到定向作用;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而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并从中受到熏陶;要实施务实性的课堂结果,尽显“生气、灵气”。使得课已结而思未止,自然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进入更上层楼望天涯的境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达到扎实、厚实的真高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