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

2014-07-05 13:10青鸟
科学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内分泌西医中药

青鸟

嘉宾介绍:

唐红,女,主任医师,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中西医诊治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临床经验丰富,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急慢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性突眼、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肥胖病、血脂异常、痛风、代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面部色斑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分院)

在我国,内分泌疾病已经越来越常见,垂体瘤、性早熟、甲亢甲减等各种名目繁多的疾病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在提倡健康养生的今天,中医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又有怎样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唐红医生怎么说。

《科学生活》:内分泌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但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它一直是西医的范畴,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中医是如何界定内分泌疾病的呢?

唐红医生:内分泌是西医范畴的名称,中医并不这么称呼内分泌疾病,而是主要根据症状来辨别内分泌疾病。中医很难用一个大范畴名称来涵盖所有内分泌的疾病,“内分泌科”也是由于中医无法用一个范畴名称来命名这些疾病,而采用西医的名称。

目前诊断方面,中医还是利用西医的诊断方法,但在治疗方面中医对很多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非常有效。西医治疗内分泌疾病,长期服药会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较小。

中医界定内分泌疾病与西医的概念不同,中医“辨症”,很多疾病中医的称呼与我们所知的西医名称可谓大相径庭。如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甲亢,中医称为“瘿病”。中医主要从症状、临床表现来将疾病分类,比如舌苔、脉象等等来诊断。

《科学生活》:在中医理论上,内分泌疾病也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引起的吗?中医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西医相比有何不同?

唐红医生: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并不一定是“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只是其中一个。不同的病有不同的病因,如糖尿病,属于代谢疾病,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比如像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痰湿内阻等各种。“气滞血瘀”是很多内分泌疾病共同有的症型,但并不是全部。

中医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西医完属于两个系统。外行人看来这两个诊断完全是两个范畴,很难联系到一起。西医的诊断一般是先询问相关病史,有没有症状、体征,有没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然后得出结论。中医与西医不完全一样,除了问诊还要看面色、舌苔,故中医医生经验非常重要。

《科学生活》: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方法、手段有哪些?又有怎样的优势呢?

唐红医生:内治法,就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是辨症治疗,这是中医的精髓。每个人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症型,要辨症,还要结合特征以及舌象、脉象来辩别,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有的病望闻问切后发现病症不是很典型、症状不是很明显,比如糖尿病就是如此,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症状,中医的望闻问切就很难分辨了,这种情况就要“辨病”。还有就是根据纯粹的舌苔脉象来分辨,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但根据舌苔还是能分辨的,如阴虚、痰湿、淤血等等。

中医也讲究行为方式的干预,也就是生活方式的

干预。

还有外治法。比如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它是一种内在的疾病,中医会采用外治法治疗,如穴位敷贴、中药熏洗、涂擦、针灸治疗等等。又如痤疮,除了以内治法以为外,还可用一些中药外治,敷、涂、擦都是很有效的。

《科学生活》:在目前的中医治疗内分泌的领域里,哪些疾病中医治疗的效果较好呢?哪些西医治疗比较好呢?

唐红医生: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来判断如何治疗,比如最常见的糖尿病就要中西医结合。首先是诊断要中西合璧,糖尿病在西医看来有着很明确的诊断标准。其次,治疗上也要结合西医,由于中医在降糖这方面效果不是很强,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病程较短的新发病人,中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的,对于那些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比较顽固的病人光用中药是不行的,一定要结合西药。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在哪里呢?主要还是改善症状。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了,还会出现很多症状,如口干、乏力、出汗、睡眠不好等等,像这些症状,西医一般会忽视,但中医可以改善这些症状问题。双管齐下,效果显著。还有甲亢,即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很常见,单用西药治疗的话,病程也相对较长,症状改善慢。如果中西医结合一同治疗的话,病人的多汗、乏力、心慌、睡眠不好等都可以得到较快改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内分泌疾病方面,也可以独立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完全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也就是蛋白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中药可以改善症状,效果很好。但血糖偏差较大还是要用西药

治疗。

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优势是改善症状,还有就是长期服用的话毒副作用要远远小于西药。

《科学生活》: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特色及功效。

唐红医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很顽固的疾病,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医结合内服中药,再用外治法——穴位敷贴。对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症状还是很明显的。总的疗效大概可达86%。疗效明确、副作用小。

只要不是对服药物敷贴过敏,出现皮疹、瘙痒,一般都可以使用敷贴。

《科学生活》: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内分泌疾病是成人易得的疾病,其实,儿童的性早熟、肥胖等疾病轻微时也可以用中药治疗。中医如何针对儿童疾病用药?对于儿童内分泌疾病治疗时有何不同?

唐红医生:首先要辨症治疗,其次要帮助孩子按时治疗,因孩子的医从性要比成人差。要帮助孩子改善生活习惯,对其行为进行干预,这也是治疗很重要的一方面。得内分泌疾病的孩子有部分是生活习惯较差,喜欢喝碳酸饮料、不爱运动,动得少吃得多,故要帮助孩子改变行为的偏差。

在用药方面,成人用药的成分与孩子用药的成分大致相似,只是剂量不同,因为中药本身也是较柔和的

药剂。

《科学生活》:女性内分泌失调会出现黄褐斑、月经不调、发痘痘等症状,该怎么调理呢?怀孕期间出现的一些内分泌疾病可以进行中医调理吗?

唐红医生:实际上女性内分泌疾病与其他成人内分泌疾病并无差别。要辨症治疗,无论是黄褐斑、月经不调、痤疮都应该辨症治疗。

如月经不调的病人,由很多原因引起,如阴阳失调、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血热妄行等不同症型。黄褐斑和青春痘还有外治法,配合食疗。如痤疮,本身就是一种外在疾病,发生于皮肤表面,而且会有激发感染。我院一般是一边服用清热去火的中药,一边将一部分中药涂在脸上来治疗。

对于孕期的内分泌治疗要非常慎重,一般不建议病人怀孕后继续服用内分泌科的中药。如果需要保胎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妇产科中医。如果病人是在服药过程中怀孕,那要估计中药对胎儿、母亲的影响,如果有一些成分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或是造成其他问题,也可能会建议患者终止妊娠。

《科学生活》:服用中药治疗内分泌疾病有怎么样的禁忌?饮食上该做怎么样的配合呢?

唐红医生:服中药时,要忌浓茶、咖啡、生萝卜、绿豆汤,因其都有一定的降低药物疗效的作用,故服中药时不建议食用。

饮食上,不同病因的病人要注意的方面不同。大体上要注意避免刺激的食物,如辛辣、过酸、过甜、生冷的食物。生冷的食物指的是一些生冷的瓜果,故也不主张吃生蔬菜、凉性水果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分泌西医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