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瑛
摘 要:高中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在美术教育方面尤为突出。美术的教学中则应该强调发现美、创造美都应该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培养更有实用意义的新型人才。本文通过深入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以高中美术服饰鉴赏课程为教学实例,探索出一整套高中教育教学实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课程 服饰搭配 文化情境 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是人文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在2000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这一理论被正式提出。这一特性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课只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将会被改变。这就为美术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点,如何上好美术课,如何让孩子们怀着强烈的兴趣,来鉴赏艺术并理解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他们已经初具备对于美的更深层次的感知能力。所以我在这节美术课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鉴赏和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是让孩子们去体会怎样的美才是最合适的,才是具有内涵意义和生活情趣的。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美术课堂的始终。
我所执教的是一节关于服饰类的鉴赏课,题目为《你能让我满意吗?》。在设计构思本课时,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借助形象的图像语言,调动学习的兴趣
美术课绝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他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为了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充分的利用优美的图片,从“衣食住行”中“衣”的重要性来引入本课主题的学习。关于服饰的鉴赏,为了让孩子们的眼前一亮,并迅速的将注意力集中到感知和思考的层面上,我利用图片浅显明了地讲解服装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关于服饰功能的演变。(如图1)孩子们热情的讨论并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发现,为本课后续的学习打下了更加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提供广泛的社会资源,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一些时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图片集,来让孩子们感知不同文化内涵所承载的不同艺术。我充分的收集了大量有关服饰的教学素材,比如国际时装大师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的图片,比如《穿PRADA的女王》视频剪辑(如图2)等等,让孩子们在不到一分钟的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导演利用蒙太奇这种拍摄手法让女主角在最短时间内流畅地演绎了多套从服装到配饰能够得体美观的搭配手法。学生们更好的得到视觉的冲击和思维的碰撞,同时也提升了我的教学质量。
三、注重多样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压力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而美术课可以使天性轻松、活泼的学生得到愉悦和放松。然而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这门课是副科,学与不学没什么影响,搞好文化成绩是关键,这给美术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让美术教学质量长期在低谷徘徊,苦不堪言。而要扭转这种现象,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途径来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
我在进行服装元素的介绍时,并不是采用的灌输式,而是思考—交流—再小结的形式,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思考,他们眼中的服装都有哪些元素,小组内进行交流,而后再与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交流与探讨,这样的方式更加适合具有一定思维想象能力的高一孩子。(如图3)在“款式”这一服装设计元素中,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服饰图片归纳服装款式类型,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总结。在他们的世界里,独立思考与交流碰撞正在愈加成型,而我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为这一节美术课增彩不少。
四、模拟真实的文化情境,感知美术的魅力
这一点,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我设计并实施本课的一个主要的思考点。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注重文化情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我所设计的这节美术课《你能让我满意吗?》。每一个人都是爱美的,每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我们如何去表现美,体现美,如何让美更加适合自己,这就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比如服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设计师又有不同的设计风格,没有界定,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我并不想把这节美术课变成一节关于美与丑的讨论课,我只是想让孩子们能够通过一些服饰类的比对,了解在特定的场合中,我们应该如何得体的穿着,如何更好的体现出服饰外化的价值。
在理论讲解中我强调了“TPO”的原则,强调时间、场合、个体等相关元素;在实际操作中,我用了一个FLASH的小游戏,规定时间、场合等文化情境因素,让学生动手搭配得体美观的服饰,并展示讲解。(如图4)
五、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文精神
应该如何去更好的在美术的课堂中将人文精神得到全面的体现呢?
首先,我们应该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作为教育者,美术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个人的人文意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以及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人文氛围。教师应着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在我所指教的这堂课上,我就最大程度的让孩子们来发挥想象,体会感知服饰的元素以及其搭配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典型人物例子,来发挥想象,思考。endprint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真诚相处、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接受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潜能。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胆子小的学生在公开课时羞于展示。我考虑到这一点后,在邀请不肯上台展示的女生时,也邀请了她身边的女生一起上台帮助她。但即使是这样这位女生还是不肯上台展示,我这时并没有展现出不耐烦,而是温柔地对她们说:“来吧,老师陪你上去。”就是这句话的缘故,两个女生终于上台共同完成了课堂展示,弥补了活动环节只有男生上场的缺憾。同时,正因为这种平等的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体现真诚相处、平等交流的原则。
再次,给学生的教学评价中要体现人文精神。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人情味。例如大多数学生在服装搭配的活动中,考虑到了风格、颜色等因素。但是也有个别的同学在搭配时没有考虑到搭配风格。我除了指出作品中缺点外,也强调了他颜色搭配中的优点,让全班同学同样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教师要从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尊重、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艺术表现,切忌过高、过难地要求和束缚学生,应在美术活动中及时、适时地给予他们启发和肯定,让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
也许正是这些思考,使我的这节美术课很成功。孩子们喜欢,并且从中收获到了很多外在内化的东西。这也是我想看到的,也是我所期许的。正所谓教无定法,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从理论层次,从更多的教育实践中内化自身的素质,提高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于孩子们的人文关怀。生活即艺术,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体会生活的机会。好的美术作品是有生命的,它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而是根深在人们的思想中的,我们的高中美术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发掘的空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我希望我可以一直在路上,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发现,给孩子们更加广阔的美术空间。让他们勾勒出更加美好的明天,更加美化的未来,希望他们感知到的,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美术更是人生。
参考文献:
[1]王 健 《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2.
[2]尹少淳 《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
[3]刘旭辉 《新课改后高中美术鉴赏课初探》[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3.
[4]钟启泉 《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李 良 《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J] 华夏教育 2008.11.
(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学 浙江宁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