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2014-07-05 03:06薛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果冻橡皮泥天平

薛峰

基于生活实践中的素材,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生学好物理打下基石。在平时教学中,潜心地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的目的。本文针对苏科版物理《物体的质量》的教学,谈谈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

一、基于生活情境,导入质量概念

课堂伊始,先出示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布娃娃,让学生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验,说出布娃娃里面填的是棉花,教师就因势利导,同样是棉花,可以做成大小不同的布娃娃。再出示一把铁锁,提问学生,锁是由什么东西做的呢?都知道是铁,那铁还能做什么呢?学生列举出很多,诸如钥匙、铁钉、大头针、回形针等等。再列举椅子、门都是由木头做成的,窗帘、衣服都是由布做的……等等。在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同一种物质可以做成不同的物体,物体中含有的物质有多有少等内容后,教师指出物理学中是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

设计思路:课堂的引入设计重视体现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素材设计的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布娃娃是绝大多数学生小时的玩具,所以有亲切感,锁、铁钉、大头针、衣服、窗帘等等学生能列举到的物体也都是身边常见的物体。列举更多的事例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物体”和“物质”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更能区别“物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不同的物体中含有的物质有多有少,多少由“量”来体现,有助于对“质量”含义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入质量单位

由于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学习了关于质量的单位,这里不必作过多介绍,直接给出梳打饼干的包装袋(如图1所示)、洗衣液的商标、药品头孢的包装盒、超市购物的标签、桥梁旁的限重标志牌,让学生从中找出关于质量单位的信息,了解千克、克、毫克等质量单位的大小。

设计思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与质量有关的信息,既能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物理学习的素材,课后就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些素材,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有了前面学习长度的单位,学生就不难发现常用质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教师在这里只要交待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

学生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有所了解之后,接着要求学生给图2中物体的质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计思路:选择的物体的质量数值都用50,质疑学生,难道说这些物体的质量相等吗?原来它们数值相同,但其单位不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质量的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动手实践活动,学会测量质量

根据生活经验,首先展示生活中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杆秤、案秤、电子秤、磅秤。然后告知实验室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三个活动。

活动一:这样的比较公平吗?

用托盘天平来比较一个果冻和一块橡皮泥的质量。实验器材的准备过程中,有意识地让果冻的质量稍稍大于橡皮泥的质量。实验过程中,果冻放左盘,橡皮泥放右盘,学生发现天平不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学生往往认为它们的质量不等,橡皮泥的质量大于果冻的质量。教师追问:你们判断它们质量大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往往肯定回答,指针往哪偏哪边的质量就大。停顿片刻后,把橡皮泥和果冻对调位置,指针仍然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并问:它们之中到底谁的质量大?”刚才的比较为什么不公平?

教师把果冻和橡皮泥从托盘里拿出来,让学生发现天平不平衡后。问:刚才的质量比较公平吗?要公平地进行比较。必须对天平进行平衡调节。由此进入调节天平的学习。

设计思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探究出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突出天平调节的重要性。

活动二:比一比,质量差多少?

天平调节好了,重新比较果冻和橡皮泥的质量,发现左盘中的果冻比右盘中的橡皮泥的质量大。新问题出来了,大多少呢?你能请谁来帮忙,让天平平衡呢?(砝码盒放在实验桌下面,暂时不用)小组探讨,发现移动游码能使天平再次平衡,橡皮泥跟果冻相差的质量就是游码指示的示数。读出游码的示数,探究出游码以哪一侧读数。进而归纳得出: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设计思路:让学生知晓游码的作用,认识到向右移动游码就相当于在右盘中加砝码。

四、科学探究新知,理解质量属性

探究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变化

通过投影先出示一张变形的面包图片。阐述“我到超市买面包,回来挤公交,面包压扁了,女儿跟我闹,说我偷吃了她的面包。你们能否帮我检验一下面包的质量有没有少?”

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验证方案,是用橡皮泥代替面包进行探究。学生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形状下的质量,并都能顺利地进行探究。

设计思路:这里渗透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用诙谐的语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

探究2:物体的质量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通过投影:一张冰淇淋熔化的图片。阐述“我到超市买冰淇淋,回来挤公交,冰淇淋熔化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检验一下冰淇淋的质量有没有少?”

学生想用冰放在热水中来进行实验,考虑到冰熔化时水要汽化,如果让冰自然熔化则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我们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评估之后,提出更优的方案:观察石蜡凝固过程中质量是否变化。实验之前,将石蜡放在小试管中,试管放在热水中,让石蜡彻底熔化,实验验证时将试管放在小烧杯中以防止石蜡流出,连同烧杯、试管一起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它们的质量,然后观察石蜡凝固过程中和完全凝固后天平是否保持平衡状态。

设计思路:从给出的冰淇淋发生熔化,质疑在状态发生变化后质量是否变化,而设计实验是从逆向观察石蜡发生凝固时质量是否改变。这样的设计运用了逆向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今后在设计实验时不走单一思路。

探究3: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通过实物投影:在超市买的一袋大米,及其对应的购物标签。阐述“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一袋大米,我们看到标签上告诉我们它的质量是0.15kg,今天我把它带到实验室里来了,它的质量还是那么多吗?”

请其中一个实验小组测量这一袋大米的质量,然后跟标签上的质量进行比较。

最后总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属性”,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要解释清楚,我把“属性”解释成是事物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

设计思路:从物体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亲自动手检验质量是否改变。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知晓物理来源于生活,基于生活也能学习物理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

(责任编辑:张华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果冻橡皮泥天平
踩不碎的“超级果冻”
天平的平衡
做个橡皮泥爸爸
急救果冻引起的窒息!
借像皮泥
做“果冻”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