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4-07-05 07:21:52邹芳芳
考试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交往合作家园

邹芳芳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关键词: 合作 交往 幼儿 教师 家园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社会。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著名的欧洲心理分析家阿德勒说过: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走向孤僻,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因而,合作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时期正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

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一起游戏、学习,如一起玩桌面游戏、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区域游戏,等等。于是我有意识地利用这样的机会,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促使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鞋子掉了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的情况,我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忙”;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我让幼儿间结伴进行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承担角色,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协作;体育活动时,开展各种相互合作的活动,如接力比赛、拔河比赛等;艺术活动中的歌舞表演、节奏乐等,都是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能力的好途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合作。

二、通过活动,教会幼儿如何合作

3~6岁的幼儿不知如何合作,遇到需要合作的情景时,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如何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如在玩点心店的游戏前,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谁当营业员,谁负责做点心等,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矛盾时,引导他们如何解决;当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让他们学会相互謙让、轮流或者一起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用语言、行动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能够主动向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等等。同时教师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如教他们怎样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向他人说谢谢和抱歉,如何向他人提出请求,当然要学会统一当前不同意见等。只要没有危险,我们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矛盾与冲突,让幼儿学会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矛盾,在适当的对话中,帮助幼儿学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教师应减少限制性要求,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相互间友好相处。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学会更好地合作。

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教师应充分挖掘游戏本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合作行为。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合作,往往会产生很多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的成功,事情的顺利完成,彼此之间友谊的增进。这对巩固和强化幼儿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合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身往往不会明显地感受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相互配合时,如相互间友好配合地玩耍或者协商问题,抑或者给予他人帮助时,就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让幼儿知道这样的开心是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得到的,从而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稳定、更自觉化。

四、在一日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能表现出较好的合作行为,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口头赞美“你们俩配合得真棒”。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神情,以及对孩子亲切的点头,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能够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合作动机,愿意自觉地、更多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给予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啊!”“你们都想当妈妈,没有爸爸,不能玩了,怎么办?”“一个娃娃,两个人都想要,该怎么办?”“你也想玩这个玩具啊,那你和她说说,咱俩一起玩,看看她会不会答应!”“你可以帮他一起搭!”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观察幼儿,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五、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幼儿家长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儿的攻击性习惯。在幼儿园进行游戏的时候,经常有幼儿间发生矛盾,如打架和争吵等。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就向孩子灌输“别人欺负你,你一定要欺负回来”等意识。这样导致发生矛盾时,幼儿只会用打架解决。因此,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要与同伴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幼儿间打架行为的产生,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对待突变环境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成长为一个宽容、有修养的人。

2.克服幼儿“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拿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在玩游戏时,提醒孩子邀请他人一起游戏;家长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3.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与大人的交往中,经常表现得很任性,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成人和孩子游戏时,要特别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减少在与同伴合作交往中的冲突。

4.家长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往。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多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行为和合作,家长可运用如抚摸、拥抱、奖励等方式鼓励孩子。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的良好行为,以及教会幼儿如何自我表扬,以刺激正确行为,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总之,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孩子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仅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将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交往合作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绿家园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39:18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