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玩一体化激发幼儿泥工兴趣

2014-07-05 14:56吴亦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泥工泥塑园本

吴亦丹

泥工园本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探索,要坚持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根据幼儿好玩、好动也好学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做玩一体化”的探索。教要改变过于重视示范而忽视学生“半成品”的做法,学要改变强调模仿而为不重激趣的习惯,做要循序渐进重过程,玩要不拘形式而重乐趣,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做中学,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能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许多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开展油画棒、剪纸、撕贴、线描、彩笔、泥工等园本美术特色活动,让幼儿们在信手涂鸦、动手制作中,培养起浓厚的美术兴趣,享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闽清县白樟镇著有“瓷乡”之称,许多幼儿从小就受到陶泥的熏陶,这为我们开展泥工教学活动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近年来,我们把泥工教学作为特色园本教学活动,列入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做玩一体化”探究活动,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教:不重示范重成品

传统美术教学一般都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学,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呆板,幼儿的美术兴趣难以提高。在泥工园本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和比较贫乏的生活经验,重视课前讲述一些与美术特别是泥塑有关的趣味故事,在幼儿头脑中重新建构出一个个新的艺术形象;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生动背景、恰当的音乐,展现出《雄鸡报晓》《小蝌蚪找妈妈》《小熊掰玉米》《小兔拔萝卜》《老鼠嫁女》《森林中的好朋友》等一组组主题鲜明的泥工作品,启发幼儿善于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捏出一个个美丽的造型。

幼儿接受能力差,冗长琐碎的示范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教师示范讲解时应力求简洁明快、程序简单,尽量用直观、形象的泥塑作品等实物、图例进行示范,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解析,使幼儿对泥塑各个环节有更加直观、生动的印象。比如,在中班教学《螃蟹》泥工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捏塑螃蟹分解成五个步骤,并附上带有童趣的顺口溜。这五个步骤是:一是取泥轻轻捏成方形,即“做成一台电视机”;二是取两根泥条插在方形泥上方,做成螃蟹的触角,即“插上两根小树枝”;三是捏出八根颜色不同的泥条做成螃蟹八条腿,即“两边都有四条河”;四是捏出两个椭圆形或者圆形泥块做成螃蟹的眼睛,即“还有两个煎鸡蛋”;最后捏出一个V形的嘴巴,即“加上一个大嘴巴”。教师边讲解示范边念着顺口溜,把复杂的操作环节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眼前。幼儿们也一边跟着老师念顺口溜一边动手操作,很快地就能“组合”成一件件泥塑“半成品”。这种做法,改变过于重视教师示范而为重视学生成型作品,意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动手习惯。

二、学:不重模仿重激趣

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过于强调模仿,并且要求幼儿模仿越像越好。这种模仿教育,幼儿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其结果是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在幼儿阶段没能够培养起真正的美术兴趣,这是美术教学上的重大误区。《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中应在于激发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学习泥工,不必要求让他们一学就会、一捏就象,而是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地学习中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真正培养与激发他们对美术与泥工的爱好与兴趣。

幼儿园里要建立专门的泥工作品展览室,经常更新、增添新鲜作品。教师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展览室,感受到陶泥作品的美,接受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与遐想。课堂上选择孩子喜欢的、富有童趣的泥工作品或者样品,让学生去模仿、去动手捏造。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让他们大胆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而当学生在“学”画的时候,教师要走近每个小组、每位幼儿,用欣赏的目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表扬评价,哪怕他们的作品确实存在很大的偏差,也要用善意的语言指出,“如果这样改变一下会更加漂亮、效果更好”,加以循循善诱、细心指正。评价学生作品时,不能习惯地用“像”与“不像”等语言作为评判标准。孩子个性不同,其泥塑作品也各不相同,有的作品只有孩子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可以引导他们大胆说说泥塑成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捏呢?这时,也许你能从孩子天真的嘴里会听到一个美妙动听、富有想象的趣味故事,或者走进一个充满梦幻的童话世界。而教师要重视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赞许、鼓励,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美术的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做:循序渐进重实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幼儿是孩子学习知识、培养兴趣的启蒙阶段,更应该在学生动手实践、动手习惯上下功夫。泥工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手工活,更应该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动手做、不断做,才能做像样、做成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泥塑艺术兴趣与美术兴趣,并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但捏泥对他们来说,也是举手之劳。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从幼儿身边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入手,设计源于生活现实、适合学生特点的泥塑活动,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放手让他们自行创作,捏出各种泥塑作品。比如,小班布置“好吃的糖果”“香香的饼干”“美味烤肠”等,中班安排“我的家”“我喜欢的水果”“可爱的公鸡”等,大班安排“马路上的汽车”“生日蛋糕”“升空的飞机”等,如此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根据各人爱好不同,鼓励他们捏出各自喜欢的卡通人物、玩具或食物等物品。让喜欢小动物的小朋友捏出小熊、小猫、小狗、小兔等,喜欢水果的小朋友捏出苹果、香蕉、梨等,喜欢大自然的朋友捏出太阳、树木、花朵等,喜欢社会生活的小朋友捏出地铁、小车、晒太阳,不一而足。在幼儿动手泥塑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专心操作,集中注意力完成一定的作品,至于完工后的作品是否模仿像样是不必过于计较的。不同阶段要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深化泥工园本教学活动。比如,在秋天、“六一”儿童节,分别开展“金色的春天”、“我们的节日”主题泥工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小组互助合作方式,借助各种辅助工具,通过揉、捏、团、压、拍、拉等方法,初步学会颜色搭配法,制作出适合主题活动的各种泥塑作品。让幼儿在融洽而热烈的气氛中学习、实践,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玩:不拘形式重乐趣

《纲要》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总是喜欢嬉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的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在泥工园本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喜欢玩、喜欢游戏的天性,大力构建游戏式的课堂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做,在泥塑中自然而然地展现自已内在的想象和情感。

经常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变变“魔术”,轻易地将泥块变出泥塑作品,告诉每个幼儿只要动手创作,什么作品都能做成,什么魔术都能变出来。可以借用表演法,将泥塑过程儿歌化。比如,在教学捏小猪时,让幼儿有节奏地表演儿歌《一二三四》并模仿动作:

一二三四呀团呀团(把泥团成三个球形,一大两小),

二二三四呀搓呀搓(将大泥团的一端搓出一个小猪的尾巴),

二三四呀压呀压(用指头将两个小泥团压成两个圆形),

四二三四呀捏呀捏(将两个小泥团捏成两个小扇形的猪耳朵),

五二三四呀贴呀贴(将两个耳朵贴在大泥团上),

六二三四呀戳呀戳(戳出两个大眼睛),

七二三四呀刻呀刻(刻出一个小嘴巴),

八二三四呀完成了。

伴随欢快的儿歌,幼儿很快就捏成一只只形象各异的小猪。下课后,不少孩子还会饶有兴趣地继续念着儿歌用手做着各种动作。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泥工教学实践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揉、捏、团、压、拍、拉等动手实践,塑造自己心中的某一形象或物体,他们的智慧就跃然纸上。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静下心来地学、轻松愉快地玩、专心致志地做,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兴趣得到培养、信心得到增强。相信未来会有一个个的艺术家从这捏泥中走出来、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闽清县白樟镇中心幼儿园 福建】endprint

猜你喜欢
泥工泥塑园本
泥塑玩具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