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2014-07-05 13:01叶学丽
中国共青团 2014年7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团员马克思主义

文 / 叶学丽

周恩来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文 / 叶学丽

周恩来团内主要经历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20年11月7日,赴法勤工俭学。在旅欧期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创建人之一。1922年6月,担任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1923年2月,当选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为旅欧青年团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青团的主要创始人。

1920年11月7日, 经 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周恩来,与197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一起,走上赴欧勤工俭学之路。他为建立中国旅欧共产主义组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通过“推求比较”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周恩来到欧洲后, 他先到英国考察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此时,英国煤矿工人正在举行声势浩大的同盟罢工,周恩来广泛搜集各界反映,密切注视谈判进程,深入矿区采访调查。后来从英国回到法国后,仍然继续跟踪研究。他先后撰写了反映这一罢工全过程的9篇通讯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他把英国工人运动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作了比较后指出,各国无产阶级必须“以俄国现象为法”。在英国停留5个星期后, 由于生活费用太高,加之在英的中国学生和华人很少,他又回到法国。在巴黎,周恩来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根据亲身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思潮作了“推求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无政府主义 “容易流为空谈”,英国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近已见衰”,法国的工团主义在工人心目中已“不尽可恃了”,只有共产党“近来大行发达”,共产主义“差不多可说要起而代之了”。

周恩来在英国和法国期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各种思潮的广泛涉猎,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静观察和深入思考,最终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确立共产主义信念。

投身旅法留学生革命斗争实践

1921年2月,周恩来从英国返回法国时,勤工俭学生陷入了求工不得、欲学不能、生活无靠的困境。勤工俭学生们聚集在巴黎华侨协社,每天靠华法教育会借贷的5法郎维持生活。这时,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同勤工俭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对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停发维持费。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组织了400多名留学生发起了以“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为口号的请愿斗争。周恩来进行调查采访,撰写了长达2.5万字的长篇通讯《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在天津《益世报》连载,对这场斗争给予了坚决支持。这年6月,北洋政府派遣专使同法国政府秘密谈判借款和购买军火。消息传出,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领导下,勤工俭学学生开展了一场反对中法秘密借款的拒款运动,最终迫使中法秘密借款计划取消。同年9月,北洋政府对留法学生采取了报复措施,拒绝他们进里昂中法大学的入学权利,于是又发生了勤工俭学学生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运动,再次遭到法国军警镇压。经过以上3次斗争,周恩来等旅欧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在勤工俭学生中建立一个严格的战斗的共产主义组织的必要性”。

旅欧少共临时代表大会代表在巴黎合影(后排右6为周恩来)

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1年3月,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参加了中共旅法小组,成为中共最早的5名旅欧党员之一。1921年底,以旅德、旅法两个小组为基础,中共旅欧支部宣告成立,周恩来被选为3个支部委员之一。

留法学生经过3次斗争特别是进占里昂中法大学受挫后,先进青年们产生了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愿望。旅欧党组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1921年底就着手酝酿和准备。周恩来和赵世炎约请工学世界社主要负责人李维汉到巴黎一个旅馆见面,就如何筹建青年共产主义组织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决定各自在所在地区和周围的群众中分头筹备。

在筹备期间,周恩来往返奔波于德、法之间,传达和贯彻旅欧党组织的意见,并经常在各地青年中举行报告会,进行形势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到1922年5月,已经物色到适合条件的先进青年30多人,建立统一的青年共产主义组织的条件成熟了。

1922年6月3日,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一块设有露天咖啡茶座的空地上,来自法、德、比利时3国的18位代表,举行了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织的成立大会。会议由赵世炎主持,并报告了筹备经过。接着,由周恩来报告组织章程草案。周恩来提议组织名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但多数人不同意,议决叫“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会议开了3天,讨论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章程,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人;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为宣传委员,李维汉为组织委员。会议召开后,得知1个月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在广州成立,他们立即决定加入,并派李维汉回国联络。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欧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了临时代表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局总书记陈独秀的提议,将组织名称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这时,赵世炎等奉调莫斯科进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周恩来被选为新的书记。会议结束后不久,正式收到国内团中央同意他们加入的信函后,周恩来给团中央写了第一号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详细汇报了旅欧青年团的活动和工作,并热情地写道:“我们现在已正式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战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等荣幸!”言语中充满欣喜之情。此后,周恩来以极大精力投入工作,为旅欧青年团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持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

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起到1924年7月回国前,周恩来一直是主要负责人,主持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日常工作。

周恩来十分重视团的思想建设。早在筹建旅欧共青团时,一些人建议工学世界社全体成员集体加入团组织,周恩来坚持要“严格主义”,不能把共产主义组织与一般群众团体相混淆。在他起草的团章中,就明确地把“对共产主义已有信仰”规定为入团条件之一。在团组织建立后,周恩来明确提出,团的基本任务和活动内容是要进行严格的“内部训练”,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工作”。他们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会,并在团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划分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团员青年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用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来武装团员,并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团员。

周恩来也十分注意团的组织建设。在他起草的旅欧共青团的章程中,对团员条件、入团手续、团的组织、纪律、会议、报告、机关、机关报、经费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旅欧的党员除个别年龄较大的除外,大都具有团员身份,参加团的日常活动。但党团不是混合的,由党领导团。党通过选派年轻的党员为团组织的领导成员,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团的领导。对外,党不出面以团的名义开展活动。

为了加强“对外宣传主义”,旅欧团组织在周恩来领导下创办了机关刊物《少年》,他是这个刊物的主要撰稿人。这时正处在建党建团初期,《少年》首先集中发表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解释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宣传建党建团的意义。

《少年》在后期,特别是改组为《赤光》后,更加侧重于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并联系旅欧华人的思想实际,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宣传党在当时的路线方针。

无论是《少年》还是《赤光》,其文章短小精悍、笔锋犀利,具有极强的战斗性。它们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在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过程中,为团结和教育旅欧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不仅大量撰写文章,而且还经常直接深入到旅法华人中进行演讲。每逢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他就来到巴黎一些华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走进小咖啡店,同国家主义派的头面人物进行面对面的辩论,揭露他们反人民利益的真面目,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正式提出要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共同建立统一战线。这时,孙中山派曾留学法国的王京岐到巴黎筹备组织国民党支部。周恩来闻讯立刻与王京岐取得联系。1923年3月,周恩来主持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会议,讨论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问题,得到大多数人赞同。6月16日,周恩来等3人代表旅欧青年团到里昂与王京岐谈判并达成协议: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全部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此外,周恩来还根据形势的需要,为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领导骨干不足的矛盾,积极选送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骨干分子回国参加国内的革命斗争。

周恩来在旅欧期间,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国共青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团员马克思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