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伟
【摘要】在农村,由于家长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期望,导致许多聪明的学生在学校漫无目的地混日子,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充耳不闻,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甚至有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彷徨,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关键词】理想目标 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84-01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工作中都会面对这样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懒散地趴在课桌上心不在焉、充耳不闻,用茫然的眼神望着什么,无论课堂学习、讨论的气氛多么热烈,他也能置身事外。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家长、老师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带着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到学校混日子。对于这部分学生,通过谈话可以知道他们基本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都进行着理想教育,但是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中小学进行的理想教育都以英雄、科学家、发明家等大人物为榜样,所以,许多小学生的理想都是成为英雄、科学家、发明家等。虽然这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天赋和能力都是有限、有差别的,许多人不具有英雄人物或科学大师的条件和天赋,也就不可能成为英雄人物或科学大师。这种脱离绝大多数学生实际的理想,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对自己认知能力的增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当学生看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时,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挫伤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处理好理想和目标的关系,就会对教育产生怀疑和厌倦情绪。面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应对?
一、应该让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目标的关系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我们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后,可以将理想分解并制定成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节课的目标。德国学者莱辛有句名言:"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的人走得快"。制定目標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制定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而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时,老师和家长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或奖励,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一定的成就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享受。每个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其上进心,进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只要学生向着一个个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追求,他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要帮助学生尽早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
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由于中小学生的阅历尚浅、心智尚不成熟,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尽早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经常告诉学生大家对他的期望,并适时进行赞许和鼓励,哪怕是多么荒诞不经的想法,谁也不能保证将来无法实现。成功是属于那些及早确立理想和目标并早准备的人。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指路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三、要实现人生理想或目标,必须从小事做起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我们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四、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对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努力学习。一个学生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面对家人的盼望,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作为学生,最好的报答就是努力学习,这也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国历代有识之士曾以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语言来规劝我们刻苦学习,莫让青春年华付之东流。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至理名言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学习。一个有生活目标志向远大的人就必须战胜一次次胆怯和退缩,要自强不息地努力学习,把握每一个成功的锲机。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表明,一个在生活的起跑线上,选择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志向,确实关系着他的前途命运和社会贡献的大小。只有那些怀抱理想、志存高远、奋斗不息、锲而不舍的人,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彷徨,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2]《老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