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46-02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旨与法制教育和现实有机统一、有机渗透,避免机械说教,增强形象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最终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怎样找到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怎样渗透法制教育,是每个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地理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将地理知识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健康的法治观念,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地理学科进行法制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因为地理教材中和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丰富多样。地理教学是真实具体的,不流于说教,地理教材直观形象。此外,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但含有自然地理、自然规律等知识,还包括经济知识、环境知识等,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更便于法律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各级人民政府当前工作的重心,人与环境的和谐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上和技术上的不足,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如对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环境污染。目前,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当今雾霾横行的中国,环境保护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话题。改进种植制度,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土地荒漠化,控制沙尘暴,发展低碳经济,都是近年来国务院提出的工作重心。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杠杆是不够的,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重要的配套措施。因此,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已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立足课堂,依托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利用教材内容,挖掘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城市化章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答案是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作为县城里的学校,城市的这些问题就在我们身旁,学生对这些问题列出的解决措施有很多,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思考,这样学生不但能够了解法律产生的原因,还能够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利用教材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學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融入生活、寄予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法律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可以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如我们在讲到我国人口情况时,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又由于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促使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近二十年下降很快。开展这些内容法制教育,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区计划生育办公室或到街道的计生办了解社区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了解人口的变化情况,请计划生育讲解员讲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这样学生不但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了解了社区人口的变化,从学生时代就树立起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遵守法律的思想。
3.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要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
既不能把地理课上成纯粹的"文化知识课",也不能上成"法制课"。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总之,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生法律意识淡泊状况的反思,高中地理教师只有不懈坚持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法制教育途径,才能增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利于国家和谐发展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