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世价值

2014-07-04 13:33王旭涛丁飞飞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

王旭涛 丁飞飞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中国盛行,敌对势力拿民主、自由、人权等话题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为西方政治制度具有普世性,中国应走西方政治道路,文章从普世价值兴起的原因、实质,普世价值是否存在,及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普世价值三个方面谈及对普世价值的理解。

关键词: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从“普世价值”的内涵说起,暂且先不论这种观点正不正确,我认为普世价值之所以有普世二字,这种价值必须符合这样一个条件,即这种价值放之四海而皆准,体现全部人类的价值,既然普世,那就具有永恒性、绝对性。然后价值,我们对价值的含义都大已知晓,价值从哲学角度上讲,就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和意义。

一、普世价值存在与否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和意义。那么客体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其评判决定权掌握在主体手中,是主体主观判断的结果。由于主体喜好、观念不同,对一个主体有价值的东西对另外一个主体来说并不一定有价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观念的东西是由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不是抽象存在的,它一定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在私有制社会里,作为价值判断的主体的人,受其经济地位所决定而带有阶级性。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每个人总要隶属于某个阶级。不同的阶级对同一客体的主观判断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或对立的。①

普世价值之所以普世,必须能够达到放诸四海而皆准,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杜林曾经构造了一个道德原则,他认为这个道德原则适用于一切世界,不仅适用于人类,还适用于人以外的一切生物,甚至还适用于其它天体上的生物。杜林所构造的道德原则是一种永恒道德原则,它根本不变,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民族差别之上。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杜林这一观念进行了批判,“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杜林却“把事物完全头足倒置了”。②

以民主为例,美国自认为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也把自己的民主作为世界民主应该借鉴的标准,并且把向世界推广其民主作为己任。美国在伊拉克是怎样推行民主的?伊拉克当权者不愿意乖乖地接受美国民主那一套,美国就打着挽救伊拉克人民、推翻伊拉克专制统治的借口,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地面入侵和军事占领,按美式民主举行大选,确立中东民主样板,其结果是什么呢?伊拉克并没有走向美国所承诺标榜的民主之路,反而是伊拉克内部暴力活动频繁爆发,社会动荡不安,教派矛盾,自杀袭击时常发生,伊拉克人民生活比之前更凄惨。不仅仅是伊拉克,在非洲,在美国“颜色革命”中建立的新式政权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平稳的发展起来。这难道就是美国的普世民主吗?如果是这样的民主,那么我们不要也罢。由此可得出结论:普世价值不存在,它是个伪命题。

二、普世价值兴起的原因及实质

当前对普世价值的争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性范畴,尤其是近年来,宣扬普世价值的舆论导向更多地转向“民主”、“自由”、“人权”、“私有化”等敏感问题上,普世价值俨然已变成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问题。

普世价值的主要推动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凭借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向非西方国家兜售西方中心论,冷战时期开始的“和平演变”成功地使社会主义阵营瓦解。1989年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自由主义已经没有任何的对手,西方自由主义会是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因此西方自由主义是一种普世价值。然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并没有像福山预测的西方自由主义在全世界推行。

普世价值问题的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问题,所谓的普世价值就是西方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其它国家的政治制度,用全盘私有化改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态。普世价值的流行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一种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象。敌对势力拿自由、民主、人权、宗教等话题大炒特炒,进行破坏活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本质上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③

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普世价值

赞成有“普世价值”者的观点,价值观的普世性有三层含义:这种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适性),即不是仅仅适用于个别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这种价值具有普遍永恒性(不变性),它不仅仅适用于一时一地,而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这种价值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普遍必然判断)来表述的。只要符合以上三个基本要件,就可称为“普世价值”。④按照这种理解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不是普世价值。意图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人居心叵测,他们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为了证明普世价值的存在,妄想在这样的基础上,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普世价值,我们应当仔细甄别这种观点,揭露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首先,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同样要真理的条件,马克思主義是具体的、历史的,它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不能超出这些具体规定。第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之初就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后,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各国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不断胜利。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这里就不在赘述。真理同样来自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真理必然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永远不会停止,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同样在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中国来说,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共党人更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的阶段。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⑤西方社会也有适合西方社会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没有普遍永恒性和必然性,不是普世价值。

参考文献:

[1]汪亭友.“普世价值”是个伪命题[J].政治学研究,2008,06:9-10.

[2]冯虞章.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7:104-109.

注解

①汪亭友,《“普世价值”是个伪命题》,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6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页

③钟哲明,《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3期,第57页

④程广云、韩璞庚,《论普世价值如何可能》,学术月刊,2002年,第5期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41~742页

作者简介:王旭涛(1989.11-),性别:男,籍贯:山东邹城,学校(或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丁飞飞(1989.11-),性别:女,籍贯:山西运城,学校(或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以书之名:《岛上书店》叙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