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颁布了国家语言法,规定乌语为国语,俄语为族际交际语,此后的语言修订案没有再涉及俄语的地位问题,但是由于乌国与俄罗斯的经济政治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乌国实施的语言改革道路困难重重,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居民日常生活中还将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俄语;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
作者简介:李珂,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二。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一、 独立前苏俄时期的俄语地位
1917至1918年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26 年, 第一次全苏突厥学代表大会决定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1929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始了字母拉丁化进程,可是11年后拉丁字母又被改为“最适合乌兹别克语的”基里尔字母 。短短几年间,乌兹别克民族的文字经历了频繁的转化, 为居民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字制造了很大的困难。1961 年, 苏共二十二大决议正式规定了俄语作为苏联各族人民“第二母语”的地位双语化的语言政策在中亚各国开始推行,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第二母语”。然而,过分强调俄语的作用和地位加重了乌兹别克民族的逆反,抵触和排斥心理。1965 年, 在乌兹别克斯各高校和小学里都发现了老师拒不执行俄语教学的事件。1970年,能说流利的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只有14.5%,乌兹别克人,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土著人有更高层次的能力在俄语(白俄罗斯 - 49%,拉脱维亚 - 45.2%,哈萨克 - 41.8%)。1979年勃列日涅夫时期。进一步加强在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语的作用。人口普查数据,讲俄语人数增加到49.3%。1985 年, 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戈尔巴乔夫执政。他提倡“新思维”和“民主化”, 重新强调少数民族语言的作用问题,于是,1989年10月21日乌兹别克斯坦通过本共和国的语言法宣布乌语为国语。俄语地位和其他少数民族地位相等。
二、独立后及过渡时期的俄语地位
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宣告独立,改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虽然在1989年乌兹别克斯坦颁布《国语法》,规定乌语为国语,俄语为族际交际语。但在此后的1995年以及2004年的语言法修订法案里面没有再提及俄语的地位,俄语成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各中小学以及大学里面的一门外语。1990年由于受“去俄罗斯化”政治的影响,乌国出现了大量的俄语人员外迁,从1980年到1990年十年期间,俄罗斯族人数从165万降到了50万人。同时教育也受重创:乌俄语学校减少一半。“去俄罗斯化”被认为是新生国家对苏联时期独裁政治的一种回击,也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1993年乌国实行乌语用拉丁字母书写,取代曾经的基里尔字母。两年后又实施拉丁字母的现代化,也就是“咝音”用英语的发音方式来书写。1995年拉丁化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每年有1/3的俄罗斯族(60-70万人)移出。独立之初,乌国实施的精英统治政策旨在压制一切反对派的活动,特别突出的当属伊斯兰主义激进派。同时,由于“未知”原因,当局也开始压制说俄语的居民:禁止创建俄语文化团体,禁止民族文化自治。反俄倾向也体现在乌国的莫斯科电视广播节目数量骤减,地方电视台也不再播放俄语节目,同时俄语报刊和杂志的数量也急剧减少。1995年12月21日,乌国修订《国语法》,删去了“在乌兹别克斯坦保证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的发展以及自由使用”章节。虽然俄语在所有的中学都是必修课,但是俄语授课的学校从1992年的1147所减少到2000年的813所,其中的170所中学只用俄语授课。俄语学校所占比重减少了四倍,从1989年的14.8%减到2000年的3.3%。
三、当前俄语在乌国的语言现状
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中学里面,俄语每周只有两个小时的学时。在乌国63所大学里俄语是必修课,俄语班在塔什干所有的大学里面以及安集延州,费尔干州等地都有开设,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所有的人文大学里都有开设,除了东方学学院。自从1993年烏语拉丁化后,边远地区的孩子们看不懂基里尔字母书写的乌语,老年人看不懂拉丁语书写的乌语,大批的文盲又开始出现,因此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不得不并行使用。而乌国所有近半个世纪的科学参考以及教育基础:包括基础科学成果,学术论文,大量的文献以及专门的文学著作,大学课本等都是用基里尔字母书写,没有人愿意将这些资料转换成拉丁文,因此乌国的科学,文化以及识字率都极速下滑。此后凡是不符合“民族独立思想”的俄语,塔吉克语以及乌兹别克语的文学书籍都被销毁。尽管现今“去俄语化”政策盛行而且俄语教学的学时被缩短,但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如果你不懂俄语,那么就无法获得正常的高等教育。大学老师给学生们的书单都是俄语书,甚至乌兹别克民族班的学生们也是如此,只因乌语的相关教科书没有或者严重匮乏。
总统加利莫夫执政之初为了摆脱俄罗斯的霸权主义,自1990年末至2000年初之间经常发生焚烧俄语书籍的事件。2003年后,乌兹别克斯坦战略“钟摆”又摆向俄罗斯,因为索罗斯基金等西方派驻乌的非政府组织与乌反对派接触频繁。2005年5月“安集延事件”乌反对派与政府的冲突使乌美关系降到低点。与此同时,俄罗斯承诺在乌遭受外来威胁时向其提供安全保障,乌俄关系得以快速改善。2005年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两国联盟协议,在经济和教育领域乌国都拥有更多的机遇,然而不懂俄语的乌兹别克人将错失良机。每年有近百万去俄罗斯务工的乌兹别克人,只懂得少量俄语单词,这成为他们寻求工作的一大障碍。虽然法律没有规定俄语的地位,但是俄语确实是乌国现实生活中需要使用的一门语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独立后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地位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乌国语言改革道路上困难重重,俄语不可能快速退出社会大舞台,同时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掌握俄语可以让乌国人民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是了解先进科技和文明的一个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尚达,王文.苏联对中亚的语言政策: 评论和反思[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 6 )
[2]http://www.fergananews.com/article.php?id=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