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意识调查与分析

2014-07-04 06:21赵先卿
关键词:淮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

宋 梅,赵先卿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就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对事物的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工作应变能力、合理地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来实现就业目的等能力的概括.据估算,在“十二五”期间,按照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的8%计算,每一年就业将增加900 万人,其中包括300万人的裁员,提供的就业岗位实际上约为1200万个[1].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环境因素,也有高等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当代的大学生对社会就业需求认识不足,就业取向单一,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就业领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宽广.如何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这不仅仅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各大高校教育的改革,而且还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及时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3级本科生就业意识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图书、文献、网络资料,整理和总结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意识的主要内容,对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培养计划和要求进行研究,从中获得相关价值数据和信息,为所研究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基于体育统计学基本原理的需要,针对淮北师范大学2010-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制订了一份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就业意识的了解情况,学校就业指导的认识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能力,采用街头拦截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40份,每个年级发放6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制作表格、整理、分析和总结为文章提供有利的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2.1.1 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认识

自2005年起,由于传统的“统包统分”就业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的就业制度已经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形成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新型分配制度,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大,同时对自身要求更加严格,向着“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发展.而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社会需求程度不同、自身专业的局限性、综合能力以及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得就业发展形势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严峻[4].

表1 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了解情况 %

对就业政策的了解情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由表1可以看出,“不了解”和“无所谓”的选择比例上呈递减的趋势;而“了解”的选择上呈递增的趋势,这说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毕业的临近,关注就业政策的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加.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的认知情况是,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和“无所谓”的综合比例明显高于选择“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其中大一的学生中有 25%学生表示“无所谓”,大二的学生紧随其后占20.2%;大三、大四的学生在“不了解”和“无所谓”的选择上明显低于“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

这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偏低,缺乏对就业政策了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大一的学生,刚步入大学生活,仍处在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环境转换阶段,对就业相关的事项关注度较少,对自己目前身处的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而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面临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对就业政策的关注相对于非毕业生要高.综上所述,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3级学生在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大一、大二的学生缺乏了解就业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在就业政策的了解方面做的更好.

2.1.2 学校就业机构对学生就业引导

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校存在相关就业机构,有表2可以看出,在被问及“学校有无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时,有40.2%的学生并不知道学校相关就业机构,有7.3%的学生不清楚学校相关的就业指导机构.有50.7%的学生回答“有”,可见,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就业机构的设置不是很熟悉,可能由于建立的时间短或者其他原因,学校设置的就业指导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作用还没有得到学生充分的认识,使得其应发挥的功能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可见,虽然就业指导机构已经基本完善,但学生对其作用及功能还缺乏了解.

表2 对“学校有无专门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情况 %

根据表3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多集中在大三、大四的学生身上,就业的时间紧、压力大,相反大一、大二的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小,考虑就业时间还很充足,在走访的过程中得知,学校多以课程内容、就业专题讲座、班会、茶话会等形式对学生展看就业信息方面的指导.

表3 就业指导开始时间分布 %

由表4可以看出,问到“学校进行就业教育的频度情况”时,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经常开展”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尤其是大一的学生对就业指导情况“不知道”的占5成以上.造成这一原因可能是大一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尚未面临就业问题,就业意识薄弱;对大三、大四学生的就业指导频度逐渐增加,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清楚就业情况,没有就业的紧迫感,这说明学校对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不足,直接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知识的匮乏,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具有更完善的就业知识体系,对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取得成功.

表4 开展就业指导频度情况 %

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

2.2.1自身能力素质评价

表5 自我能力评价调查情况 %

由表5可以看出,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自身评价调查表中表示“与他人合作、团队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这两项现实的综合比例最高;其次是占“语言表达能”、“ 示范讲解能力”,都超过了二分之一;其他的能力都未及二分之一;“科研能力”占8.1%是最差.

可见,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过于重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恰恰相反,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受不到相应的重视,这也恰恰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地方,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和保证,是每一个毕业生到新的工作环境里必须具备的,一个好的自控能力,是成功的基础.体育课上难免出现突发事件,比如学生受伤等,这类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等问题.由此可见,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额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要多参与实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到基层中学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实践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在的不足,更加完善自己.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自身知识的摄取,科研能力是建立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的,只有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2.2 就业期望

表6 就业地区调查统计

表7 就业方向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抽取三个地区作为期望就业的地点:沿海东部、中部、西部.结果显示:选择去“沿海东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依次为58%、40%、2%,其中在随机调查的50名男生中,有30人选择去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打拼,有18人选择中部地区,2人选择偏远的西部地区.在50名女生中,有28人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线城市,有22人选择去中部地区,没有人愿意去西部地区.5成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去沿海东部就业,原因在于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见识更广,工资薪酬高,城市信息更新快等,符合21 世纪青年的快节奏生活.但很少考虑到实际因素,比如:自身的生活习惯、城市生活环境是否适合自己、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由图7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职业是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出路,其次是“教练员”、“研究生”、“其他”、“社会指导员”、“场馆工作人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专业限制,很多工作用人单位不招收体育专业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面窄,知识领域不广阔,其次是在调查的过程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社会指导员以及其工作性质,这说明,学校在就业引导方面做的不足,同时大学生对就业方面的关注度不重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整体就业意识偏低,特别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准确,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时间较晚,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较窄,参与择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就业取向上上多数学生选择体育教师作为就业的对象,就业对象比较单一,就业期望过高,没有与社会需求结合;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设置的就业指导部门不了解,学校缺乏就业知识的宣传力度;学生自身缺乏正确合理的实践管理,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3.2 建议

1)学校定期进行就业讲座,并结合国家制定的就业方针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行切实可行的就业引导;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来有效的进行自我调整.

2)低年级的学生应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身有一定认识后,按照自己情况设置目标,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专业特长,参照当前社会就业政策,明确个人职业规划管理.

3)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建立有利于学生良好就业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减少盲目求职的时间,同时,通过这些有效的就业信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同时,多和临近毕业的学生交流,通过他们了解当前社会就业需求的就业形势,及时修改和完善个人职业规划管理.

4)国家还应多出台有关大学生方面的就业政策,对去西部支教的大学生给予优惠政策;根据当前就业实际情况合理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从基层做起,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1]彭国雄.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122-125.

[2]刘伟春.对21世纪体育院系大学生培养就业意识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07-109.

[3]冯晨静,张丽敏,葛超.试论促进大学生就业意识构建的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3):333-336.

[4]邹华,赵湘.影响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9,13(1):515-516.

[5]赵楠.新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3(6):134-136.

[6]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7(11):1-3.

猜你喜欢
淮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