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凤
摘 要:文章针对坑柄煤矿西二采区煤层的复杂性,通过对构造和区域沉积环境的分析,结合实际揭露煤层情况,预测采区内煤层的可采性,并对西二采区将来开采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煤层;构造;可采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TD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4-0177-02
1 坑柄煤矿西二采区概况
1.1 基本情况
坑柄西二采区属规划的接替采区。1990年9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了《福建省龙永煤田坑柄西勘探区找煤地质报告》,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委托福建省197地质大队编制了《福建省新罗区坑柄井田坑柄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上述两份报告对采区内的构造进行了分析和储量计算。
1.2 现场情况
+485-39#N运巷是沿煤层底板掘进,运巷全长320 m,8条有明显断距的断层,其中F7断距超过100 m。共布5个反眼,2个顺眼,4个反眼见煤达到可采厚度,一个反眼长0.2 m。4个反眼相互间因煤层压薄,没有贯通。沿煤切眼最长的一条沟不到2 0m,一周内全部采完,共采出煤炭200余 t。2个高位顺眼分别往左右翻转见煤,一处见煤0.9 m,两处见煤不可采,另一处还未见煤。460水平施工北运巷,石门见煤两次,煤厚0.12 m和0.76 m,且迎头见F7的伴生断层。
+330-39#N运巷,沿煤层底板掘进,运巷300 m,共施工小眼4个,1号眼见煤平均1 m,呈一条沟,宽25 m,长约70m周边压薄至0.3 m,共采出2 000多 t;2号眼见煤0.15 m,沿煤正倾向和伪斜方向破上山共60 m,顶底板都正常,煤层较稳定,煤厚在0.2~0.4之间,无增厚趋势。3号反眼见煤0.9 m,底板呈V字形,宽1.5 m,两邦压薄至0.1 m,倾向拉了10 m;运巷沿煤约60 m,达到可采厚度的10 m左右,呈一条沟。+330-39#S运巷,沿煤层底板掘进,运巷全长330 m,7条有明显断距的断层。共施工7个反眼,达到可采厚度的有5个眼,最长的沿煤切眼长度20 m,各个切眼之间只有4号、5号眼有采通,1号眼与2号眼有采通,3号眼与其他切眼之间没有采通。6号眼见煤不可采,7号眼正在施工。从开采较好的+330-39#S运巷,各个切眼动用情况比对,采空面积公为总面积的1/4左右。从主副井两处见煤情况看,斜交断层多,呈阶梯状,两处沿煤巷道长分别10 m左右,煤厚0~1.5 m,煤层均为透镜体状结构,达到可采厚度的长度约5 m。
2 地层
区内主要赋存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文笔山组(P1w)、童子岩组(P1t)第一段和第二段。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隐伏于拟扩大部分块段的深部及出露于坑柄矿区西北外围,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石灰岩,顶部为硅质岩及粉砂岩,产蜓和珊瑚等动物化石。厚度350 m左右。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隐伏于拟扩大部分块段的深部及出露于坑柄矿区西北及西部外围,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性由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产海相动物化石,在拟扩大部分块段的西北部外围与上覆童子岩组第一段呈断层接触,在拟扩大部分块段的西部外围与童子岩组第一段呈整合接触。厚度>300 m。
第一段(P1t1):主要出露于拟扩大部分块段的西部,厚度270 m。为一套浅海相与过渡相交互出现的碎屑岩沉积。含煤层、煤线15层以上,编号31-45号煤层。以36号煤层底板细砂岩底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下起I标志层底界,上至36号煤层底板细砂岩底界,厚度124 m。为一套含煤沉积。岩性由灰—深色中—薄层状灰黑色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共含煤层、煤线9层以上,其中下部的39号煤层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其余的均为不可采煤层;生物化石以动物化石为主,主要有:泾县矮小戟贝,双园海百合茎,舌形贝,裂齿蛤;主要植物化石有大羽羊齿,栉羊齿等;I标志层为45号煤层及以下厚约5 m的石英细砂岩组成,其底界为童子岩组与文笔山组的分界。上部:下起36号煤层底板砂岩底界,上至II标志层底界,岩性以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含煤层、煤线6层以上,均为不可采煤层;生物化石以动物化石为主,含少量植物化石,有双园海百合茎,舌形贝,上饶菊石等。该段地层因受断层破坏而保存不全。第二段(P1t2):厚125 m,呈条带状分布在拟扩大部分的西部,为浅海相沉积,岩性由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夹细砂岩薄层组成,以灰黑色泥岩为主。含丰富动物化石(双园海百合茎、燕海扇、上饶菊石,及其它腕足类、双壳类等动物化石),该段地层受缓断层破坏而保存不全。
3 构造特征
3.1 区域构造
坑柄煤矿位于闽西南拗陷带西南部,广平—龙岩拗陷内的漳平—龙岩复式向斜的西北翼。主体构造为轴向NEE的复式向斜,包括规模较小的次级褶曲。主体向斜为一个不对称向斜的形态,总体轴向近NEE向,核部在东南部,西部仰起,东南被花岗岩破坏,仅保留了向斜核部和西北翼。矿区内揭露褶曲构造多为次一级构造,常见为倒转、平卧、同斜褶曲。
3.2 断裂构造
西二采区影响最大的有:F5、F5-1断层出露于井田北部及外围,正断层性质,走向NE-SW,倾向SE,倾角70 ?觷~30 ?觷,断距最大可达300 m,地表和深部均有生产井和勘探钻孔控制,控制密度大,可靠性高。F0断层:出露于坑柄井田的西北部外围,总体走向为NE向,倾向SE,隐伏在本区深部,倾角30 ?觷~0 ?觷,断距>170 m,属滑脱断裂构造性质,局部直接与39号煤层接触。F2断层:出露于坑柄井田的中部,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倾向东北,倾角350 ?觷,断距>60 m,属平推斜切正断层性质,该断层童子岩组含煤地层破坏较大,为后期形成的F4断层、F5断层所断。F60断层:出露于井田中部、东北部,地表被F5断层所截,深部被F6断层所截断。走向为北东向转近南北向,倾向近E,倾角≤25 ?觷,断距100~210 m,属滑脱断裂构造性质,对童子岩组三段中上亚段地层破坏极大,造成大量地层缺失。
4 断裂构造对煤层可采性的影响
由于F0断层紧贴着39#煤层的底板层间滑动,断距大,在运动盘形成了密集的羽状断裂,煤层的连续性和厚度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从现场揭露的情况看,煤层的底板起伏大,底板常呈“V”形,煤层稳定性差,大面积压薄,间隔20 m的两个切眼难以连通。
5 开采难度分析及建议
5.1 开采难度分析
①从目前揭露情况可以看到,全区地层坡度平,0 ?觷~30 ?觷;小断层密集,20~40 m必有断层;煤层底板起伏大,底板常呈V字形,煤层呈串珠状。由于煤层的不稳定,开采过程中不仅主巷万率高,采准万率也随之大大增加。②由于F0贴近主采煤层,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淋水,增加了开采难度。
5.2 建议
①由于煤层的稳定性差,倾角小,煤层硬度中等,建议所有主巷改为沿煤掘进。开采时可以在煤层较厚处开沿煤切眼。②由于小断层多,走向倾向均有压薄,可以每隔60 m补一条短石门,补高位切眼开采压薄带以上煤层。③施工队伍要选用能掘、能采的队伍,减少搬家和误工。④合理下达生产计划,由于开采难度大,无法做到30 d采煤,一个作业面产量计划正常安排在800~1 000 t。
6 结 语
区内原生沉积煤层厚度小,加上后期断裂的改造,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层连续性、可采性差,开采难度大,无法进行正规规模开采。煤炭开采成本高,不具备经济可采性。
参考文献:
[1] 张亚洲,贾天让,亢方超.集贤煤矿9#煤层西二采区瓦斯赋存特征分析[J].煤矿现代化,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