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优化策略分析

2014-07-03 00:42:30韦欣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

摘 要: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成为了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利用西部地区受教育程度人口、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平均工资等数据对其人力资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配置不足、流动机制不完善、投资途径单一等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应通过人力资本优先投资、优化人力资本产业配置、加速人力资本流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有效利用人力资本这一推动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4-0117-04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人力资本将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本,对人的投资不但是善举,更是实现社会增长、繁荣和进步的必要之举。”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劳动者,在收集、处理、分析、判断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明显强于人力资本水平低的劳动者,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级技能的人才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也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要改变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只有重视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提升本国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才能真正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10月1日发布的全球人力资本指数排名表上,中国位列第43位。《人力资本指数报告》,通过教育质量、健康状况、技能与就业和环境基础四项指标,衡量一国开发国民劳动力素质的能力。中国排名第43,主要得益于低失业率和劳动力较高的技能水平,但在保健措施、法制完善程度和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尚有不足。要提高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变以往只重视物质资本投入的观念,积极地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较其他地区要低,这是其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1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分析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面积685万 km2,占全国的71.4%,人口3.67亿。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都生活在西部。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社会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经济飞快发展、社会日益稳定。在西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流失严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在2006年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出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取得新成效。随着西部开发深层次的推进,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逐渐凸显,其中人力资本开发的速度和投资的力度远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远远低于我国东部等其他地区,从而导致了人才匮乏、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成为了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

1.1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经济学家通常从两个方面测量人力资本投资: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经费支出。虽然这两方面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水平,但也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水平。

从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经费支出两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发现其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不足和教育经费投资不足两个方面。

1.1.1 人力资本存量不足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进程中,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人力资本的短缺更是关键的制约因素。人力资本存量是受教育年限多少的体现。计算方法如下:人力资本存量=大专及以上人口×16(年)+高中以上人口×12(年)+初中以上人口×9(年)+小学以上人口×6(年)+文盲半文盲人数×2(年)。

从计算公式可能看出,大专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力资本的存量。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公布的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据来看,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以上)的人数比重较高的省份,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位列前五位,均为东部省份;比重最低的是广西、云南、四川、西藏、贵州,除西藏外其余4个都属西部地区(见表1)。东部地区10省份大学以上人口总数达到529 741万人,中部六省份2 661 161万人,东北3省也有1 142 402万人,而西部12省份只有2 672 452万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总数相差了近一倍,除了人口数量的原因外,教育水平低是重要的原因。从以上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到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存量远远小于东部地区。

1.1.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人才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才的培养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世界各国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指标,4%是基础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这一目标,而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多年来一直达不到这一标准,直到2012年才超过了4%这一基础线,达到4.08%,这不仅达不到6%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西部地区中各地区的这一比例也不均衡,有的较高,有的又偏低,如青海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高达9.12%,而内蒙古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却只有2.77%(见表2)。总体来看,与其他地区相比,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不足的。

此外,由于对非义务教育的投资主要是由居民家庭承担,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较东部地区低。在2012年23个省市人均收入排名中,属西部地区的四川排14名、云南排19名、陕西排12名、甘肃排23名、广西排21名,大多排名较后。人均收入水平低,意味着居民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也相应较少。因此,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1.2 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

1.2.1 发达地区人才拉动力导致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

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受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拉动力的影响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收入的吸引,大批25~35岁之间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向外流动。西部地区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流向也相对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数较多,留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较少。人才的外流,使得人力资本存量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人力资本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流动的趋势。随着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产值出现高增长的趋势,大量吸引了资金投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入。使得农村高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传统产业高素质人才流向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仍然无法满足西部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重点发展的精细化工、石化、新能源、钢铁等新兴产业,表现出人力资本配置严重不足的状况。

1.2.2 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了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

收入分配的高低也是制约人力资本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西部地区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见表3),这导致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

1.3 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不完善

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西部地区人力投资的效益。与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只有通过流动才能优化人才配置,才能实现自身的增值。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流动全球化带来的人力资本外流现象,不仅对中国,同时对西部地区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本损失以及教育成本的浪费。因此,应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积极采取适应人力资本流动全球化趋势的相关政策措施,接受挑战,寻求机遇与保证人力资本的长远发展。

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主要由人力资本市场、户籍、资格技能认证及国际间的交流等政策制度体系构成。但目前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市场流动机制方面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3.1 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低

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制约着人力资本配置的效率,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水平低会导致人力资本流动不畅,从而加剧人力资本结构的失衡,对人力资本造成巨大浪费。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低表现在:

①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数量多,如属于西部地区的广西,2013年广西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县以上政府部门设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等各类服务行业就达392家;重庆有358家,大部分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不高。

②市场分割严重,供求信息不统一、不共享,影响了各省内、西部地区内部地市间人才的合理流动;

③人才市场管理不够完善。“黑中介”蒙骗求职者的现象时有出现。

1.3.2 人力资本流动的保障制度缺失

大部分西部地区省份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目前,人事计划、过窄的社会保障范围、行政化的档案管理、户籍的流动限制等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关注,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启动,但短期内是很难改变它们对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阻碍现状的。

1.3.3 人力资本评估体系建设滞后

尚未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本评估体系,评估标准不统一,大部分人力资本的评估从学历层次、职称层次、职业技能等级等角度进行。而不同类型的单位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行政事业主要从职称、职务进行评估,企业单位主要从学历层次、职业技能、职务进行评估,价值的最终体现为工资、奖金。由于缺乏社会和用人单位共同认可的评估标准,导致对人力资本的评估无法真正地实施。

1.4 人力资本投资途径单一

现代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要保证经济的持久、稳定、快速的发展,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导致不投资无发展,投资后无收益的两难局面,所以规范制定合理的用人、留人机制,特别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是解决西部人力资本问题的关键。

我国一直由是政府承担对人力资本的培养,教育投资大部分是由财政经费开支及由家庭个人承担,用人单位招聘所需人才,并不重视人才的培训。缺少了用人单位的配合,使得学校的教育就只按照国家的要求按部就班执行,缺乏灵活性,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脱节,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跟不上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人才缺失,特别是高端专业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此外,对职业培训不够重视,企业认为职业培训耗时、耗财,会提高企业成本,而不愿意进行投资。同时也缺乏进行系统的培训规划。西部地区政府也主要关注义务教育,对职业培训投入较少。

2 优化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

2.1 实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

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比物质资本更重要且特殊的资源,它的社会经济价值在不断提高。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的积累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都在世界领先,主要是他们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据统计,德国“85%以上的职工受过职业教育,其中25%左右受过高等教育。”由此可见,西部地区要通过优先投资人力资本,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以解决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1.1 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近几年,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稳步增加,但从表1可以看到,与国内其他省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首先需继续加大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不断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层次以上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职业教育,使人力资本水平数量得到提高。其次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家庭收入,从而增加居民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最重要的还应从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上入手,真正地实现提升人均人力资本存量,满足西部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人力资本积极地配合西部大开发,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2.1.2 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于2012年已经达到4%的基础线,说明政府已经重视并以实际行动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这一比例离教育资金的需求还是远远不足的。在现有的资源下,只有合理调整教育投资结构,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

政府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领头者,不仅仅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的绝对值,增加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还应注意教育投资地区间的平衡,适时地调整投资的方向,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教育的投资,改变这些弱势群体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提升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满足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对经济发展中需求量较大的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经费的投入。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各有不同的重点经济发展方向,使得高技能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加大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投资,才能较快较好地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人才的匮乏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和西部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才策略,一方面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改善城市的工作环境、人居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我国一直在增加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投入,2008~2012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但一直以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都达不到4%的基础线,直到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共21 165亿元,20年来首次突破4%。虽然大部分的西部地区这一指标已经达到了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2.2 优化人力资本产业配置

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政策,保证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就确立了三个重点经济区发展方向: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成渝经济区以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石化、新能源等传统和新兴产业为主;关中——天水经济区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为主;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则以石化、钢铁、能源等临海工业项目为主。在这样的产业调整中,要提高人力资本市场的自由流动性,实现人力资本的社会化、市场化流动,建立适宜的人力资本流动政策,以利于人力资本产业间的有效配置。西部地区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市场,建立人才供需平台,盘活现有人力资本存量,促进人力资本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的良性循环,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尽快制定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人力资本水平与收入相匹配,以合理的、更优的薪酬吸引大批外部人才加入西部大开发中,满足西部经济发展的人才智力需要,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进一步组织实施:“改善到西部基层地区工作的各类人才的社会福利,建立健全留城或原籍子女上学照顾制度。鼓励和支持设立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西部人才开发资金渠道。对西部开发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表彰奖励。”等相关措施政策;再次,完善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体系。保持畅通的人力资本流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流动解决后顾之忧。第四,还需进一步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增强人才意识,大力推进干部的公平竞争选拔工作,健全培养选拔干部的机制,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深入推进西部人才开发,健全具有西部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2.3 加速人力资本的流动

人力资本是否能顺畅流通,影响到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只有让人力资本充分流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浪费。疏通人力资本流通渠道需要根据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2.3.1 完全放开人力资本市场

由市场决定人力资本的价格,同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本流动中的作用,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网上市场的开发建设,实现人才供求信息在省市间、区域间的共享,消除人力资本流动壁垒。

2.3.2 健全人力资本流动的相关保障制度

政府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让个人和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流动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同时西部地区也可出台一些符合地方特点的措施,如公平公正的育人、选人、用人政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等,以激励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通过人力资本流动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平衡区域间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

2.3.3 完善人力资本的评估体系

规范人力资本评估体系,是防止人力资本流失的重要措施,人力资本的质量和价值的大小会影响地方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由人社部门牵头,人才市场具体实施,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本评估体系。在构建人力资本评估体系时,应注意:在学历层次上,要明确各不同学历层次的价值差异,还要考虑同等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存在的差异;在职称层次上,要考虑不同的职称类别存在的差异;在职业技能上,要充分分析技能证书的含金量的高低。通过规定人力资本评估的统一计算方法,统一评价标准,指导各单位公平地评估人力资本,这是争取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2.4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投资途径

2.4.1 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投资

在投资渠道方面,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的筹措体制,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投资体系,实行“国家、企业、学校、个人”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光靠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引导其他投资主体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以解决地方政府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2013年,中央财政就出台了鼓励社会投资的中央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政策,有效地带动中央高校接受符合配比要求的社会捐赠,累计资金收入高达100多亿元,很好地缓解了中央高校办学资金的压力。西部地区可借鉴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本地区社会团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4.2 对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

这是为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下,要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必须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首先,应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要求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模式多样化;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学模式,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便捷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使得各级各类教育都能得到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弥补人才不足。其次,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国外学校的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联合培养人才,形成开放的、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力资本存量与企业、个人收益相匹配,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庭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兴趣。此外,还应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建立健全完善、全面的人才评价系统,改变以往以职称、工作量或科研量等单一的考核标准对人才进行评价的方式,力求以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的考核方式更公平公正地对人才进行评价,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3 结 语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共识。西部地区在大开发的进程中,充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完善人才开发机制,有效利用人力资本这一推动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彬,张俊森.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韦欣.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广西北部湾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2).

[3] 高素英.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 国发改委[2007]2012号,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S].

[5] 国发改委[2012]1542号,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S].

[6] 田立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6.

[7] 李忠民.西部发展报告—西部人力资本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8] 韦欣.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研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经济问题,2013,(4).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投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9:17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15:34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论我国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
配电网可靠性与配电终端的优化配置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园网络环境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2:26:49
中国公共投资的计量分析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09: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