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丽,刘 芳,王辉
(邯郸学院 文史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语言·文学研究
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
王锡丽,刘 芳,王辉
(邯郸学院 文史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记述了晋语邯新片的邯郸方言近百年来入声韵母的简化过程,报告了新的语言事实,讨论分析了入声韵母简化的方向、简化顺序及其制约因素、简化速度和简化原因。
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简化
晉语之所以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就是因为它保留着入声。山西晉语入声的研究比较深入,比较而言,河北晉语入声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选取地处晋冀鲁豫交界处的邯郸市方言作为切入点,考察河北南部晉语入声的发展演变,希望能为总结语音演变规律、揭示语音演变原因提供一些参考。下文所说的邯郸方言均指邯郸市方言,该方言属于晉语邯新片的磁漳小片。
调查材料与方法: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方言调查字表》中收入的入声字为基础,结合邯郸方言特点,共选取522个常用入声字。方法是既让发音人按材料读,又结合自由交谈。
为了细化对邯郸方言入声演变的认识,我们于2003年、2005年先后二次进行了调查,调查所找的发音人共62个,覆盖城内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其中以政府所在地丛台区为主。发音人都在邯郸土生土长,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15岁(据2005年调查)。为称说方便,我们将80岁以上的叫做老1组,60—80岁的叫做老2组,40—60岁的叫中年组,20—40岁的叫做青年组,10—20岁的叫做少年组。除老1组只找到合适的3人以外,其它每组都不少于5人,每个年龄组都尽可能地注意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搭配。调查结果发现,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近百年来的演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声的舒化,一是入声韵母的简化。本文只报告并讨论后者。本文所说“入声韵母简化”是指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今读中保留入声塞尾的前提下韵母由多到少的演变。以老1组为基准,在522个调查字中,除102个已经舒化外,有420字仍保留入声读音。
以往涉及到邯郸方言的文章一般将其入声韵母描写为一组4个əiə uəyə[1]50,或两组6个əiə uəyə/ieye[2],2005年细化年龄层的调查结果是:
下面以老1组为基准,说明入声韵母读音的古韵来源、所辖字数及读音在以后各组的变化,然后列表举例说明。顺序以语音演变先后为序。
(一)ɔ类韵母的古韵来源①古韵来源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及其在以后各组的变化
ʌ类所辖入声字232个,在并入ə类的演进中位居第二。
老1和老2组:基本未发生变化。
中年组:在40来岁的发音人口里,有个别字读作ə类韵母,如滴、吉、栗、橘、踢,其它字则/两读明显,一般是前字读,单字和后字读,如七( ts‘ i)十,七、十七(ts‘ i)。
青年组:一般除一、七、漆、锡、北、笔、等几个字多在单字和后字位置保留之外,其它字多在任何位置被读成。如,绿、草绿、绿色都读 1y。
少年组:一般读舒化音,但只要读入声,不管什么位置一般都读成类韵母。
下面将上述内容用表格显示,例字中如青少年可读舒声者则在字的右侧用★表示。
表1类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1类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 臻 通 通 臻 臻 通 通开合 合 合 合 合 合 合 合等 一 一 三 一 三 一 三范围 帮组 帮组 非组 帮组以外 章组 帮组影母以外 知章组例字 不 木★ 福★ 骨 出 秃 竹★祝★老1组 ɔ uɔ老2组到少年组 ə uə
表2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2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 咸山 咸山 咸山 山 咸山 深 宕 宕 江 曾 曾 梗开合 开 开 开 合 合 开 开 开 开 开 开 开等 一 二 三 一 三 三 一 三 二 一 三 二范围 见系以外知系 帮组 非组 知庄组 帮组见系知章组 帮组影母精组见系庄组 知系见系例字 塌渴 插杀 褶★蜇 泼 法发 蛰★涩★ 摸搁 着★绰★ 剥握★ 塞★黑 色★ 拆★隔★老年组ʌ 中年以下ə
表31i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31i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 咸山 咸山 山 山 咸山 宕 江 曾 梗 梗开合 开 开 合 合 开 开 开 开 开 开等 二 三 三 四 四 三 二 一 二 三范围 见系 知系以外来母 见系(白读)知系以外见系 端泥组 帮组 以母例字 鸭★瞎 镊★裂★ 劣★ 血缺(~火) 切跌 脚药★ 角★ 得★肋★ 掰★ 掖老年组iʌ 中青少年组iə
表4 u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4 u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 山 山 山 宕 宕 曾 江 梗开合 合 合 合 开 合 合 开 合等 一 二 三 一 一 一 二 二范围 帮泥组以外 章组 帮组见系以外 知系泥母例字 脱聒 刷 说 落★托 郭 国★ 桌搦 掴老年组uʌ中青少年组uə
表5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5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开合、等 山开三 山合三 山合四 宕开三 宕合三范围 精组 精组 见系(文读) 心母 见母例字 薛★ 雪★ 缺(~心眼、~点) 削★ 钁★老年组yʌ中青少年组yə
表6类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6类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 深 臻 曾 曾 梗 梗 臻 通 山开合 开 开 开 开 开 开 合 合 合等 三 三 一 三 三 四 三 三 一范围 知系以外知系以外帮组 知系以外知系以外非组知系以外非组知系以外泥组例字 吸★ 七 北 力★ 积★ 锡★ 橘 绿★ 捋老1组直到青年组 ie ye少年组 iə yə
表7类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表7类韵母的古韵来源及其演变
摄、开合、等 深开三 臻开三 曾开三 梗开三 山合三范围 章组 知系 知章组 章组 见系例字 湿 秩 ★ 虱 质★ 直 ★ 织★ 尺★石★ 月★老1组直到少年组 ə yə
表8111邯郸方言入声韵母读音演变举例
(一)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方向
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方向是一组ə类韵母,从手头材料看,发现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晉语的其它方言,已经是一组入声韵母的有:昔阳、 汾西(山西),清涧(陕西),呼和浩特(内蒙),张家口市、沽源、赤城、怀来、涿鹿;临漳、成安、广平、肥乡、曲周、沙河、南和(河北);新派是一组类韵母或正在向它演变的有:太原、长治、五台、保德(山西),永年、磁县、鸡泽、武安(河北);我们注意到晉语方言子尾词中“子”的韵母大都也变为。①材料来源:昔阳、汾西来自侯精一、温端正《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下卷435-436页,485页,保德来自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的演变》,这两个文献详细信息见参考文献;五台来自孙小花《五台方言的入声》,《语文研究》2004年第4期;太原来自崔容《太原方言新派老派的语音差异》,《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清涧来自王洪君《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1990年第1期;河北的材料除永年、磁县、鸡泽、武安是自己调查的以外,其余来自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第49-50页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获嘉来自贺巍《获嘉方言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呼和浩特、长治和晉语方言子尾词中“子”的韵母读音来自侯精一《现代晉语的研究》,第3、64,175,31页,商务印书馆,1999。从语音角度讲,ə是无标记语音,而有标记语音向无标记语音演变是语音演变的一个普遍规律,晋语入声韵母的演变归向证明了这一点。
先从结构角度入手来分析。语言演变理论告诉我们,非线形结构系列之间的相互制衡的关系叫做结构关联,关联中那些具有平衡性、对称性特点的单位,不易发生变化,结构上不平衡、不对称的单位最容易发生变异[3]。当我们只调查60岁以下的发音人时,邯郸方言的音变确实能从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入声韵母已演变为两组并且只有两呼的e类正在四呼俱全的ə类演变。可是当我们把调查对象的年龄上推到80岁以上,就发现结构角度的解释遇到了困难。下面把老1组的三组入声韵母按结构关联排列如下:
表9 邯郸方言老1组入声韵母四呼结构分布
再从韵类所辖字数多少的角度来看。是否韵类所辖字数少的容易先变呢?当我们只调查60岁以下的发音人时,邯郸方言的音变也确实能从这一角度加以解释,以中年组为例,类韵母˘所辖243字,类所辖60字,类向类演变;可当我们把考察的范围上推至老1组,这一角度的音变解释又一次遇到了困难。下面是邯郸方言老1组入声韵类所辖字数的统计(调查总数522,舒化102,未舒化420),从多到少依次是:类232字,类97字,类55字,类36字;抛开字数最少的类成为音变的方向外,从归向类的先后看,按韵类所辖字数由少到多似乎应该依次是类、类、类,而音变事实的顺序依次是类、类、类。看来,从这一角度也不能对音变作出圆满的解释。
最后,我们从语音角度对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演变试做分析。其它类韵母演变的方向之所以是类,如前所述,反映了有标记语音向无标记语音演变的普遍规律。而归向的先后为什么依次是类、类、类呢?“语音容易相混就是因为声音相近”[4]98,归向的先后可能应该与三类音跟类读音的相近程度有关,“语音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语音的生理、物理与听觉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4]99“确定语音的近似与否,最终还是要从听觉感知入手”[4]101,为此,我们专们做了一次听感调查。方法是,从类、类、类入声字中各选取5个常用字,分别与类入声字(也选取5个常用字)比较:
让老1组的发音人读这三组字,然后找老中青共20个辨音能力较强的人听辨,结果是:第三组第一次就能听出区别的达到100%,第一组和第二组头一二次都听不出区别,认为尾音都是,第二组听两三遍以后一般能指出区别,第一组一般经反复听辨后,少数人能指出区别,多数人认为听不出区别。见下表:
表101邯郸方言入声韵母主要元音听辨统计
(三)字音位置在入声韵母简化中的作用
(四)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速度
“每一种语言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缓慢而不断的语言演变过程”[5]355,“缓慢”一词是对语言演变速度的高度概括,具体到入声韵母这一特定的语言现象,它的演变快慢又是怎样的呢?据张树铮先生研究,舒化后的山东方言中古入声字的韵类从清代到现代的变化是比较小的[6],而在邯郸方言中,未舒化的入声韵类从老1组的1组10个韵母简化到少年组的1组4个韵母,其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所经历的时间却不过八九十年,几乎每隔二三十年就有一个韵母归并,如果不是实地的细化调查,这种演变速度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五)邯郸方言入声韵母的简化原因
从外因上看,如果说是由于邯郸方言地处晋语向官话的过渡区,那么我们将邯郸方言与晉语腹地忻州方言比较,该方言老派保留入声韵母最为完整,有3组11个韵母:[7]51-52,“新派方言ɔ组已经并入组”[8]53,可见,地域因素不能解释入声韵母的简化原因。从内因上看,如果说是音系内部阴声韵或阳声韵与入声韵相互制衡的结果,那么,邯郸方言的阴声韵母有9组24个,阳声韵母有3组11个,且读音稳定;最后,只能考虑入声本身的因素了,邯郸方言入声韵的喉塞尾读音重浊,正如温端正先生所分析的那样,可能是“入声韵母塞尾较强,韵母里的主要元音音值差异也逐渐淡化①邯郸方言中e类韵母塞尾读音较轻,ɔ类、ʌ类、ə类塞尾读音较重。”[9]28,从而导致了入声韵母的较快归并,从当地人的听感而言,这种分析比较符合实际。
[1]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尹大仓.邯郸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形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2).
[3]徐通锵.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J].中国语文,1990(1).
[4]王理嘉.音系学基础[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5]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3(1).
[7]侯精一、温端正.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8]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4(2).
[9]温端正.晋语区的形成和晉语入声的特点[C].首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Researching on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Finals of Rusheng in Handan Dialect
WANG Xi-li, LIU Fang, WANG Hui
(Shoo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China)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processes of the simplification nearly hundred years of the finals of RuSheng in Handan dialect, in which the new linguistic facts were reported,and the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ules of phonetic changes such as evolution direction ,order and its restricting factors, speed and causes of RuSheng Finals .
Handan dialect ; the finals of Rushing Characters; the simplification
H111
A
1673-2030(2014)03-0073-07
2014-06-10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
邯郸方言及其语言变异研究(HB14YY045)
王锡丽(1963—),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刘芳(1975—),女,河南清丰人,邯郸学院文史学院讲师;王辉(1985—),男,山东青岛人,邯郸学院人事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