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征伟,李东阳,张书亮,周 静
(1.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2.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3.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4.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探讨
储征伟1,李东阳2,张书亮3,4,周 静3
(1.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2.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3.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4.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针对传统地下管线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借鉴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框架,并深入分析了其专业版、政务版、公众版的三类用户、三版数据和三种应用,对于未来管线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2008年7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并出台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2009—2015)》[1],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涉密版、政务版、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县正在或已完成了平台的建设,以地理信息服务为核心、面向三类用户、制作三版数据、基于三种网络、提供三套应用系统的建设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而改善了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方式,提升了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集成应用,推动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这一建设模式对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建设极具借鉴价值。当前,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已在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传统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模式尚存在以下挑战:①在管线数据建设方面,囿于《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成果数据标准的限制,管线分类及要素数据内容有限,数据对外提供形式单一,共享交换困难;②在管线信息系统开发方面,仍侧重于管线建库、校验、更新、基本管理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对于管线共享交换、管线服务对外提供、管线生命周期管理和管线应急等新需求支持还较弱;③在管线信息化应用方面,注重面向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应用范围有限,尚无法满足专业管线用户、政府管线职能管理用户和社会化用户等的个性化需求。近期,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的出台,在新的需求牵引和公共服务平台技术驱动的背景下,从数据、系统及应用的角度开展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研究,迫切且意义重大。
1.平台建设框架
本着突破传统地下管线数据应用范围、提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目的,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数据成果,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技术规范,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建设在遵循“三类用户、三版数据、三套应用”的基础上,将形成创新型的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其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平台主要面向专业、政务和公众三类用户,其中专业用户主要侧重数据普查、建库、更新等用户需求,政务用户主要侧重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线项目管理和应急等用户需求,公众用户主要侧重可公开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及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发布等用户需求。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传统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数据库和权属单位专业管线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平台的三版数据由基础管线数据、共享管线数据和公开管线数据构成。在此基础上,平台通过专业版应用、政务版应用和公众版应用,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满足个性化、层次化需求的数据及功能服务。
图1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框架
2.平台的三类用户分析
一般而言,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管线系统用户主要包括地下管线信息普查、更新与维护部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各专业地下管线权属部门,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公众[2]。根据地下管网信息的需求层次,管线系统用户分为政务用户、专业用户和权属用户[3]。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用户的类型、性质和部门决定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功能组成和需求边界,因此,基于特定应用下的用户分析很难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基于此,本文从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据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思路,将管线平台的用户分为专业版用户、政务版用户和公众版用户,具体的用户应用需求和用户部门见表1。
表1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用户分类
3.平台的三版数据建设
突破《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中成果数据内容标准的限制,在综合分析传统管线的特征属性(空间属性、物理属性和运维属性)[4]的基础上,本文从推动管线数据应用范围、提高其利用深度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三版数据分为基础管线数据、共享管线数据和公众管线数据。各类数据的内容、使用用户及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构成框架
基础管线数据集主要由以《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中地下管线成果表数据库基本结构为主的核心管线数据集和权属单位地下管线数据集组成,通过管线普查、更新、数据共享交换,核心管线数据集和专业管线数据集在保证现势性的基础上得以补充和完善。共享管线数据集则由共享管线空间数据集和共享管线扩展数据集组成。其中,共享管线空间数据集在核心管线数据集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管线分类和管线电子地图等标准产生(这不同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理实体数据之间的生产关系),它与核心管线数据集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再依赖“管点、管线”的形式组织和管理数据;另外,必要的数据脱密、管线符号的差异也使得两类数据集有较大的不同。在共享管线数据集中,共享管线扩展数据集主要由运维数据、应急数据、管线生命周期数据(以管线工程为纽带的管线规划、施工、监管等数据)组成。按照面向社会服务的思想,公众管线数据集由可公开地下管线地理信息数据和可公开地下管线非地理信息数据组成。其中,可公开地下管线地理信息数据主要由公众版电子地图数据,管线权属、建设、管理单位位置数据,管线工程施工区数据,管线审批及工程建设数据等组成;可公开地下管线非地理信息数据则由地下管线建设公示与公告、管线法律法规、管线新闻动态等组成[5]。
4.平台三种应用的开发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关技术开发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三版数据、面向三类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应用,分别是专业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政务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和公众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各系统主要的功能见表2。
表2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功能列表
由表2可知,三套应用除了具备表中“通用功能”外,专业版应用主要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普查、更新、处理、与专业管线的共享交换等功能,政务版应用主要实现管线的运维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工程审批与监管、全生命周期管理、危险源辨识与管理等功能,公众版应用主要实现管线的建设信息动态发布、公众信息查阅、法律法规、管线新闻等功能。
本文借鉴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框架,从“三类用户、三版数据和三种应用”的角度分析其建设模式。较之于传统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服务能力强、数据类型多、应用范围广而优势明显,也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然而,虽有数字城市相关经验借鉴及成熟的技术保障,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依然面临着标准规范缺失及城市管线信息化统一管理制度尚待健全的挑战。
[1]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2009—2015)[R].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9.
[2] 周京春,王贵武,张正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若干核心问题探讨[J].测绘通报,2008(10):53-55.
[3] 赵庆伟,王天文,张立伟.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应用平台功能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 (1):158-160.
[4] 朱炼,王朝,张哓杰.城市综合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促进管理方式革新[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11(2):38-41.
[5] 解智强,王贵武.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方法与实践[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136-137.
Disscuss on Construction Mode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s Platform
CHU Zhengwei,LI Dongyang,ZHANG Shuliang,ZHOU Jing
P208
B
0494-0911(2014)12-0044-04
储征伟,李东阳,张书亮,等.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14(12):44-47.
10.13474/j. cnki.11-2246.2014.0394
2014-0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301)
储征伟(1963—),男,江苏南京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下管线信息化。
张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