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赵莉
1.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勒泰 836500 2.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苜蓿叶象甲生殖力测定
张良1,赵莉2
1.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勒泰 836500 2.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通过对苜蓿叶象甲雌虫三个世代种群产卵量测定,分析得出三个世代苜蓿叶象甲产卵均呈相似动态变化规律;越冬代苜蓿叶象甲雌虫产卵历期、总量及高峰期均明显高于第一代、第二代;越冬代苜蓿叶象甲雌虫对苜蓿生产影响最大。
苜蓿叶象甲;产卵量;产卵期
苜蓿叶象甲[Hyperapostica(Cyllenhal)]属鞘翅目,象甲科,是危害苜蓿的主要害虫之一。苜蓿叶象甲对苜蓿的生长发育、草产品质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受害苜蓿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新疆作为我国畜牧大区,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扩大,苜蓿叶象甲的危害有逐年严重的趋势。本研究对苜蓿叶象甲各代产卵期(产卵历期、产卵高峰期)、产卵量等生殖力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苜蓿叶象甲三个世代生殖潜力,为苜蓿叶象甲发生发展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1 供试昆虫
新疆呼图壁县种牛场小海子农五队苜蓿田间采集四龄老熟幼虫,于实验室内化蛹。
1.2 试验场所及试验用作物品种
试验点设置于新疆农业大学草原生态站。试验所用苜蓿为1年生,品种为新牧1号。
1.3 试验器材
双目解剖镜,养虫箱,自制养虫盒。
1.4 苜蓿叶象甲室内饲养及生殖力调查方法
选取同日羽化、健康的成虫,供生殖力测定实验。根据苜蓿叶象甲生活习性,待羽化成虫鞘甲硬化后,随机挑选雌雄成虫各50头进行配对,分别放置于插有新鲜苜蓿枝条的纱网内饲养。每日观察其活动情况并更换苜蓿枝条,并对所换下的苜蓿枝条剖茎观察其是否开始产卵,待其开始产卵后,每隔2d更换1次苜蓿枝条并统计其产卵数量。据此统计其产卵量、产卵历期等生殖力相关数据。
2.1 苜蓿叶象甲雌虫产卵历期调查结果
通过对三代苜蓿叶象甲雌虫产卵历期(其中越冬代产卵期设定是由本试验观察日开始计算)和产卵高峰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越冬代雌虫产卵历期最长可达78d,群体产卵高峰期自5月3日至5月30日。第一代苜蓿叶象甲产卵前期为11~27d,其产卵历期最长为47d,群体产卵高峰期自7月5日至7月21日。第二代苜蓿叶象甲产卵前期为12~22d,其产卵期最长为40d,群体产卵高峰期自9月7日至9月13日。
三个世代相比较而言,第一代苜蓿叶象甲雌虫与第二代雌虫产卵前期无显著差异;越冬代雌虫平均产卵历期与于第一代雌虫和第二代雌虫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历期分别相差16.7d和25.7d;第一代雌虫与第二代雌虫间差异不显著;越冬代雌虫产卵高峰持续期与第一代雌虫和第二代雌虫相比有显著差异,平均高峰持续期相差6.6d和6.7 d;第一代雌虫与第二代雌虫间差异不显著(表1)。
表1 苜蓿叶象甲产卵历期(单位:d)
2.2 苜蓿叶象甲雌虫各世代产卵量比较及产卵量动态分析
对苜蓿叶象甲雌虫单体产卵量的实测结果表明:在越冬代雌虫整个产卵历期中(平均温度22.8℃,最高温度29.3℃,最低温度10.2℃),单雌产卵最高为1139粒,平均单雌产卵量为331粒/头,产卵总量大于1000粒的有1头,产卵总量大于500粒的有12头,单日产卵量大于100粒的有17头。在第一代雌虫整个产卵历期中(平均温度28.1℃,最高温度30.2℃,最低温度25℃),产卵总量大于1000粒的有1头;产卵总量大于500粒的有3头,产卵高峰期单日产卵量大于100粒的有5头。在第二代雌虫整个产卵历期中(平均温度22.8℃,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5℃)产卵总量大于1000粒的有0头;产卵总量大于500粒的有4头,产卵高峰期单日产卵量大于100粒的有2头(见表2、图1、图2、图3)。
对于苜蓿叶象甲雌虫群体产卵量实测结果表明:越冬代雌虫50头雌虫群体每日产卵量最大为1547粒,平均产卵量为212.2粒/d(表2),其中群体每日产卵量高于1000粒的天数有9d,世代产卵总量为16550粒;第一代雌虫群体日产卵量最大为1243粒,平均产卵量为198.1粒/d,世代产卵总量为9331粒;第二代雌虫群体日产卵量最大为628粒,平均产卵量为81.3粒/d,世代产卵总量3 253粒。
三个世代相比较而言,越冬代与第一代在各自产卵期内的群体平均日产卵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与第二代均有显著差异(p<0.05);第一代雌虫各单雌生殖力指数高于第二代,但差异不大,而越冬代单雌生殖力指标与第一代、第二代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观察结果还表明:第一代、第二代苜蓿叶象甲雌虫均有个体未产卵,有滞育现象,第一代、第二代滞育个体比例分别为10%和67.5%;而在越冬代未发现滞育现象(见表2)。
表2 苜蓿叶象甲产卵量参数(单位:粒)
图1 越冬代苜蓿叶象甲产卵分级比率
图2 第一代苜蓿叶象甲产卵量分级比率
图3 第二代苜蓿叶象甲产卵量分级比率
通过对产卵期内,产卵高峰期前、产卵高峰期、产卵高峰期后三个阶段内产卵量分析发现:越冬代雌虫三阶段内累积产卵量分别为2202粒、12 422粒和1926粒,分别占产卵总量的24.7%、67%和8.3%;第一代雌虫三个阶段累积产卵量分别为481粒、6837粒和1993粒,分别占产卵总量的33%、56%和11%;第二代雌虫产卵期内没有明显的产卵高峰前期,其产卵高峰期、产卵高峰期后三阶段内累积产卵量为2548粒和705粒,分别占产卵总量的79%和21%。
三个世代相比较而言,越冬代苜蓿叶象甲雌虫的产卵量与第一代、第二代苜蓿叶象甲雌虫之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F=85.253,p<0.001),第一代苜蓿叶象甲与第二代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三者均有产卵高峰阶段,将其细化可归纳为:升-峰-降-缓-升-峰-降的动态趋势(见图4)。
图4 三个世代雌虫群体产卵量
苜蓿叶象甲各代雌虫产卵量均呈升-峰-降-缓-升-峰-降的变化趋势,虽然产卵高峰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还会有小幅度的再升,这可以认为是经过休息及取食补充体能后进入的恢复性产卵阶段。
根据文献记载苜蓿叶象甲成虫有越夏滞育习性,ThomasP.Kuhar研究表明在美国当温度高于30℃时,苜蓿叶象甲迁飞至田边进入越夏阶段[1]。赵莉研究表明温度对苜蓿叶象甲滞育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在26℃及28℃时,第二代成虫的滞育率分别为25%和70%。在新疆,第一代、第二代苜蓿叶象甲发生时为6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当时恰为温度最高时期(平均温度26.7℃,最高温度30.4℃),雌虫产卵历期、产卵量均较低,同时其种群中分别有10%和67.5%的个体进入越夏滞育阶段。然而越冬代苜蓿叶象甲经过严酷的冬季,其存活下来的均为体能较好的个体,因此越冬代苜蓿叶象甲雌虫产卵历期、产卵总量及产卵高峰期均明显高于第一代、第二代。
[1]ThomasP.Kuhar.Populationdynamics,mortalityfactors, andpeststatusofalfalfaweevilinVirginia[D].The StateUniversityofVirginia.2000:4-5.
[2]赵莉,刘芳政.苜蓿叶象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1994(4):83-88.
[3]赵莉,程帅莲,刘芳政,等.光照周期和温度对苜蓿叶象甲发育及滞育的影响[J].八一农学院学报,1994,17 (4):32-37.
[4]王春华,赵莉,等.苜蓿叶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29(1):24-27.
[5]刘远,唐燕平.预测预报的美国白蛾产卵量与卵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45-1146.
[6]朱晓峰,赵莉,刘倩.苜蓿叶象啮小蜂寿命及产卵量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1):83-85.
[7]许红兵.家蝇产卵量预测预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2,7(3):21-22.
[8]许红兵,徐德平.丝绿蝇产卵期及产卵量预测预报[J]. 2004,3(1):32-35.
张良(1981年12月—),硕士,技术员,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