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宏,张彦红,吐尔洪·玉山,米日古丽·吐米尔
新疆农科院拜城农业试验站,新疆阿克苏 842300
拜城县冬油菜适宜群体密度研究
魏彦宏,张彦红,吐尔洪·玉山,米日古丽·吐米尔
新疆农科院拜城农业试验站,新疆阿克苏 842300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冬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文研究了新疆油菜主产区拜城县冬油菜群体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群体密度能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及增加籽粒产量。本试验表明拜城县冬油菜合理的群体密度应为4~7万株/666.7m2。
冬油菜;密度;越冬率;产量
新疆历来以种植春油菜为主,冬油菜的栽培技术研究是近年来开展的新课题,冬油菜种植对增加春季土壤植被覆盖、减少风沙、增加复种指数及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有重要作用,冬油菜北移技术研究已被受到广泛关注。拜城县自2008年引种冬油菜以来,试种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白菜型冬油菜在南疆地区有较高的越冬率和产量。复播早熟马铃薯、油葵、玉米、蔬菜等都能完全成熟,表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度对冬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只有确定合理的群体密度,才能协调冬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热资源,发挥冬油菜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在相同的投入条件下,取得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但到目前为止,南疆油菜主产区拜城县尚无冬油菜密度栽培方面的相关技术资料。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拜城县白菜型冬油菜的合理群体密度,为拜城县引进大面积推广冬油菜提供理论依据。
1.1 供试品种
陇油7号,由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1年-2012年进行,地点设在拜城农业试验站试验基地(北纬41°47′,经度81°54′)进行。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密度处理,分别为亩保苗2万株、3万株、4万株、5万株、6万株、7万株、8万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8m2(6m× 3m),行距20cm,株距根据密度要求自行设定。
1.4 试验种植与管理
试验地前茬为胡麻,土壤为壤土,土地平整,肥力中等。播前基施磷酸二铵25kg/666.7m2。试验于2011年9月10日播种,10月27日至29日进行间苗、定苗、松土等工作。全生育期除草3次,灌水4次,追肥一次、打药两次,2011年11月1日灌头水,2012年4月20日灌二水,5月12日灌三水,6月8日油菜结荚期灌四水。在冬油菜幼苗期、结荚期打药(敌杀死40mL+敌敌畏10mL)防治油菜跳甲、菜粉蝶幼虫一次,通过防治使试验未受到虫害危害。
1.5 记载、测定项目
1.5.1 冬前记载项目
播种期、出苗期、五叶期、枯叶期、冬前苗数、冬前叶片数等。
1.5.2 冬后记载项目
返青期、冬后苗数、越冬率、蕾薹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成熟期。
1.5.3 室内考种项目与方法
成熟期在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絮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角果长度、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等。
2.1 不同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
积雪厚度对冬油菜安全越冬起到很关键的作用,2011年冬天拜城降雪不多,但对冬油菜越冬没造成严重影响,选择适宜密度、适宜冬油菜品种基本均能安全越冬,可达到理想的收获株数。2012年全县春季气温回升较慢,冬油菜返青后调查越冬情况,各处理越冬情况不相同(见表1)。处理为4万株的越冬最高达80.9%,位居第二的是8万株为72.5%,越冬率最低的处理是2万株为61%。密度越小造成冬油菜发育过旺,反而不利于安全越冬。
表12011 年-2012年冬油菜密度试验越冬率调查表
2.2 不同密度对冬油菜生育期的影响
冬油菜种植密度不同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同,从表2可看出各处理生育期在272-275d,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密度越大成熟期相对较早,本试验中,密度较大的处理6万株、7万株、8万株的生育期最短,都为272d,小密度处理2万株、3万株的成熟期最晚,生育期分别为275d和274d,晚成熟2~3d,其他两个处理4万株、5万株的生育期居中均为273d。密度对冬油菜生育期有影响但差异不大。
表22011 年-2012年密度试验生育期
2.3 不同密度对冬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株高:从表3可看出不同密度对株高的影响有差异,但规律不明显,株高范围在115.6~130.3 cm之间,7个处理中,株高最高的是7万株的处理,130.3cm。最低的是2万株,为115.6cm,其余株高均在120.3~126.3cm之间。
分枝部位:处理2万株、4万株的处理分枝部位最小,为11.3cm;3万株、6万株的处理分枝部位基本相同为14.3cm和14.8cm,分枝部位在20~24cm的处理有5万株、7万株和8万株,分枝部位最高的处理8万株,为24cm;分枝数:密度最小的处理2万株因密度小,单株的分枝旺盛,总分枝最多为17.7个;处理4万株的总分枝位居第二为15.5个,处理8万株因密度较大,单株分枝较少,总分枝为10.7个,万株的最少为9.3个,其余处理的总分枝居中在12.6~15.5个;主花絮有效长度:处理2万株、4万株、6万株、7万株的主花絮有效长度在50.3~55.1cm,处理3万株、5万株、8万株的处理株花絮有效长度较短在46.7~47.5cm之间;全株有效角果数:由表3可看出,密度对全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明显,基本呈密度越小单株个体发育好,单株分枝多,全株角果数也多,本试验种密度最小的处理2万株的单株角果数最多,为332.2个,位居第二的是6万株,为229.6个,最低的是处理5万株,为178.0个,8万株的处理单株有效角果数位居倒数第二,为188.0个。其余处理在194.3~229.6个;角粒数:本试验中,密度对角粒数的影响不明显,角粒数最多的处理是5万株,为24.1粒,最少的处理是2万株,为21.5粒。千粒重:密度对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由表三可看出,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7万株,为3.3g,位居第二的是处理3万株,为3.2g,最低的处理是2万株和6万株,为3.01g,其余居中;单株产量:由表3看出密度越小单株产量表现越高,而密度越大则单株产量表现较低,可看出大密度主要靠增加株数来提高产量,而低密度主要靠个体发育增加分枝和结角数来调节群体,提高产量。本试验中单株产量最高的处理为2万株,平均15.2g,最低的是5万株,为8.71g,单株产量位居第二的是8万株,为9.2g,其余均在11.2~12.9g。
表3 冬油菜密度试验经济性状表
2.4 不同密度对冬油菜籽粒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小区单打单收侧产,6万株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72.8kg/666.7m2,7万株处理产量位居第二,为165.1kg/666.7m2,产量最低的处理是2万株,为100.1kg/666.7m2,8万株的处理产量位于倒数第二,为144.2kg/666.7m2,其余产量居中。通过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未达到极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最高产量处理6万株与最低产量处理2万株之间产量达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产量不显著。通过统计可看出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影响较大,密度过小或者过大都不能使冬油菜获得高产,选择合适的密度对提高冬油菜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实验看出冬油菜合适的密度范围应在4~7万株/ 666.7m2。
表4 冬油菜籽粒密度试验产量方差分析表
表6 字母标记结果
合理密植,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生长发育关系,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冬油菜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不同密度对冬油菜越冬率、植株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等均存在较大影响。群体密度对冬油菜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等经济性状影响较大,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群体密度对冬油菜的生育期也有影响,随密度的增加,生育期缩短,但影响效果较小。
播种密度过小,虽然有利于单株的生长发育,但过旺的生长也影响了越冬率。同时,单位面积苗数过少,从而导致产量偏低。密度过大,植株之间容易形成弱苗,不能有效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密度过大也影响返青后的生长发育,造成群体密闭,植株之间相互争水、争肥、争光矛盾突出,往往造成植株纤细矮小,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本试验密度处理为6万株的产量最高,与最低产量处理2万株之间达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产量不显著。
冬油菜能否安全越冬是成功种植的前提,选择适宜的密度和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是降低冬油菜种植风险的前提。密度2万株处理对冬油菜安全越冬及保苗有风险,因此适当放大密度可提高冬油菜种植安全系数,综合产量、越冬率、农艺性状表现可看出拜城县冬油菜适宜的密度应为4~7万株/666.7m2。
[1]马海渊.冬油菜群体密度对越冬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3):13-15.
[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17.
[3]余兆海.气象条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1981(5):64-69.
[4]李强,顾元国,侯玉林,等,不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5):804-809.
[5]叶剑,孙万仓,武军艳,等.群体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3):171-175.
新疆农科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优质冬、春油菜优质冬、春油菜新品种(系)引进筛选与高产栽培模式研究”(Xjnky-2012-001)
魏彦宏(1980年9月-),宁夏固原人,大学学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作物育种与栽培。
201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