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卫星三十年,推动应用促发展
——纪念我国首颗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
1974年9月30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联合起草了《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讨论稿。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召开第八次常委会,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邓小平出席了会议。会议审查了这个讨论稿,并决定请示中央。请示报告如下:“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委《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的报告》,经军委常委第八次会议讨论同意。现呈上,请批示。中央军委 1975.3.31。”第二天军委主席毛泽东圈阅。从此将发射通信卫星工程称为“3·31工程”,中国通信卫星工程正式上马。
★ 纪念东二成功发射30周年座谈会
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近十年多部门多名科研人员的联合奋战、艰苦攻关,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通信卫星终于研制成功,静待升空。第一代对地静止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了两颗,1983年9月,第一颗通信卫星( 0B)运抵西昌卫星发射场,于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第二颗通信卫星(0C)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第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射用的是新研制的火箭、新建设的发射场、新装备的远洋测控船、新配置的测控系统和一支全新的发射团队,十年磨一剑,1984年4月8日,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长期租用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我国的卫星通信应用产业也由此拉开序幕。
2014年4月9日上午,“传承自主创新精神,共商通信发展大计”——纪念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以下简称“东二”)成功发射3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开。孙家栋院士、戚发轫院士、范本尧院士,部分参加东二研制的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通信卫星事业部领导、专家、青年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发言环节,高裕祥代表参与东二研制人员回顾了研制历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梁宗闯副部长介绍了通信卫星发展历程,并用“壮大”、“务实”、“积淀”和“求变”4个词概括汇报了事业部5年多来的发展成绩,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图景;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王敏副总师作为青年代表,讲述了通信人的青春梦想和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感悟,表达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信念和决心。
戚发轫院士说,我们研制东二时没有经验,克服了很多困难,很不容易,还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个”,这些都是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面向未来,你们面临的挑战不比我们那时容易。”戚发轫院士勉励航天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善于突破创新,谋求更大发展。范本尧院士认为,30年前,东方红二号的成功是从无到有的跨越,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打下了事业和人才基础;希望航天人既做好继承,又提前谋划,大力开拓创新,“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孙家栋院士指出,东方红二号的研制过程中,研制队伍成员之间团结努力、大力协同、群策群力、互相支持,拧成一股绳共同取得了东二的成功,这一精神要很好地传承下去;作为总体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尤其要认清角色,充分发挥总体作用,认真肩负起在产品设计上游阶段推动实现元器件自主可控国产化的重任。孙家栋院士说,21世纪是信息时代,要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把我国从航天大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不仅体现在合同和项目的数量上,体现在追求航天产品质量的一流上,更要体现在追求航天产品应用的一流上。在发展通信卫星事业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信息”,要站在信息应用的角度做出更好的空间产品。
4月10日,“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三十年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会议邀请了有关卫星通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参会。“3·31工程”的实施和东二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情景对于项目参与的专家、学者来说仍历历在目,经过近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拼搏,终于迎来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会上,戚发轫院士作了题为《中国通信卫星发射三十年综述》的报告,龙乐豪院士作了题为《中国运载火箭发射30周年的回顾》的报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袁俊刚主任作了题为《通信卫星平台技术发展介绍》的报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李小军副主任作了题为《通信卫星载荷及星载天线技术介绍》的报告,中电科技集团公司54所张文静副主任作了题为《卫星通信天线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报告,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付俊明作了题为《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发展介绍》的报告,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柴勇副主任作了题为《中国通信卫星资源现状及发展需求》的报告。
★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年学术报告会
会议总结了我国卫星通信应用30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推动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在我国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张履谦院士、范本尧院士也作了即席发言。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我们将深刻铭记,激励着我们当前要不断拼搏进取,才能使中国从航天大国发展成为航天强国。
1984年4月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并于4月16日定点于赤道太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亲临卫星通信地球站观看通信、广播、电视、图像等传输试验,试用卫星电路与遥远的边疆通话,并现场题写了“通天盖地”、“吉星高照”的题词。同时,我国利用卫星于当年进行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实况直播,振奋了国威军威。由此实现了我国卫星应用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自主卫星进入了应用阶段,开启了中华民族卫星应用的新时代。
1984年4月16日,是另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定点。这标志着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可以进入试验应用。
2014年4月16日,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用户协会在京举行“纪念中国首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三十周年大会”,曾参与卫星研发的科学家范本尧、周志成,工信部原领导郭炎炎和工信部、总参、总装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纪念会,共同回顾中国卫星事业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致辞说,卫星通信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包括卫星转发器租用、专用和公用VSAT卫星通信网、卫星专线应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定位授时等多种卫星应用业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能够为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我国自主的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在规划中。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核心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创新能力不足,系统集成和应用水平尚待提高,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强调要着重抓好四项任务:抓创新、促融合、保安全、推应用。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围绕产业促进融合发展,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产用合作,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专家周志成作了我国卫星领域发展《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电科第54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汪春霆,电信科技第一研究所朱德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总工程师于洪喜,总参原卫星地球站主任张宏顺,《国际太空》执行主编庞之浩都结合我国通信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创业发展之路与取得的光辉成就作了重点发言和精彩演讲。
会上播放了《通天盖地》专题录像片,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卫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体现了各族人民对卫星应用的热切需求和美好憧憬,展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改革创新的崭新风貌和广阔前景。
★ 纪念中国首颗通信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大会
30年来,我国已经步入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先后发展了四代通信卫星。以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定位、遥感遥测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显著提高了国家的信息现代化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信卫星三十而立,我们今天的纪念是为了以后可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 本刊记者_云敏
● 特约记者_成雯珊 张可佳 林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