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病态调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社会发展呈现出转型期独有的特征: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等集中爆发,贪污腐败、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黄赌毒黑等等社会失范现象凸显,人们精神压力明显加大,社会焦虑感明显提升,各种社会病态乱象明显增多。如果对各种社会病态不加以批判和正确引导,任其传染、扩散,不仅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引发社会不安定,甚至会成为阻碍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的绊脚石。当前社会病态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按照社会学的解释,社会病态(social pathology)是指社会不稳定、不和谐、不健康的状态。社会病态是由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提出的。他认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它的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 。
应该承认,社会如同人一样,人是在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容易生病,而社会也会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因发展不完善而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纵观各国社会发展史,社会病态凸显是快速转型社会的常态,不需要大惊小怪,但当社会病态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害到社会稳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干预。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从2014年8月22日至9月2日,就“当前社会病态”进行专题问卷调查,得出以下几项结论:一是对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一些突出的病态现象,即处于亚健康状态成共识;二是信仰缺失、看客心理、社会焦虑症、习惯性怀疑、炫富心态、审丑心理、娱乐至死、暴戾狂躁症、网络依赖症、自虐症是当前社会的十大社会病态;三是社会转型期,秩序规则重塑、道德失范、价值多元是造成当前社会“亚健康”的首要原因;四是公众仇官仇富心态依然严重;五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社会病态的治愈需全社会参与,公众更多期待政府能够有所作为。
究其根源,社会病态是伴随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出现的,是社会转型的伴生物。 具体而言,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短暂性,与市场规则、法规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善的不同步,导致唯利是从、不讲诚信、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横行;在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信仰的弱化,缺乏规范、合理、公正、公平的制度体系与之配套,导致部分官员在物欲的诱惑下,迷失自我,信仰、道德出现真空,将权力这一公共资源作为资本投入市场,使权力出现异化和畸变;在社会领域,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评价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道德滑坡、价值混乱,社会的公平正义受到挑战,正常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也受到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冲击;在文化领域,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还面临诸多难题,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仍然是重大的挑战,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社会失范、心理失衡、行为失常似乎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结果。
社会病态的治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打一场持久战。当下的中国社会,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治愈社会病态是不现实的,但通过全民参与及政府积极作为,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式地推进改革,以完善体制、健全体系、打造规则,社会病症逐渐减轻是完全可能的。为此,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包括信仰、道德、价值、法律等等在内的规范体系,尤其是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将是中国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本期“特别策划”选题指导:张建星
执 行:贾立政 陈阳波 魏爱云 徐艳红 袁静 谭峰
马静 李祥峰 周素丽 张潇爽 刘瑞一 高骊 潘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