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秀 张超
摘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一个具体事例,对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谈话 思想问题 方法
本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了,时常会接触或处理一些因思想认识问题引发的学生矛盾和冲突,其中有一成功案例,至今记忆犹新,也引发了笔者对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1 事例
张,女,电信B093班学生。曾与舍友李关系很好,李长得漂亮,交往能力较强。后来由于两人观点分歧,产生争执,不欢而散,张感觉受到了伤害,慢慢不与其交往。只要有李在,张就觉得压抑和心烦。在班级中李经常成为焦点,或与人私聊、或说笑。张觉得没人喜欢自己。便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更沉默了。终于有一天,因为不能忍受李又成了中心,张在抛出一系列夹杂着嘲讽的话语之后竟因李的一句回应险些对李动手。于是,我决定找张谈话了。
记得她刚进我办公室时,头是仰着的,目光斜向上。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马上意识到她内心的不屑或不平,如我“发起猛攻”可能徒劳或演变成一场激烈的师生口角,必须得先稳住她。于是我压下怒火,连声请她坐下,她说不坐,我又亲自动手把凳子放到她跟前,她坐了下来,明显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之后我对她说:“都大四了,大家都很忙,压力也大,而且人也都不小了,可以说什么道理都懂了,想必你一定很不情愿来我办公室聆听说教吧,但毕竟事情出了,是绝不能不了了之的,今天就算你不来,我也会抽空找到你了解情况的。既然来了,说明想解决问题的态度是有的,对我还是有信任的,所以我该谢谢你。我相信事出有因,你一定感觉自己有委屈之处,能跟我说说吗?”只见她眼神一闪,好像在为没听到预料中的责备感到奇怪似的。很快并夹杂着些许哭腔回应我说:“老师,我知道自己的行为过了,但是我控制不了自己不烦她” “嗯,你的一些情况我还记得,之前咱们短信息沟通的内容我也有印象,我明显感觉你的情绪是在转好的呀,今天发生这样的事确实让我意外。简单说你今天就是因为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伤害了别人对吧?”“是,责任都在我。”“你主动认错的态度让我很高兴,也说明还是非常想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的,如果信任我,你思想和心理上解不开的疙瘩我们继续想办法解决怎样?”“嗯,谢谢老师。”“你能不能主动找李谈谈呢?””恩,我回去就跟李解释下吧,跟她道个歉,自己的其他问题我再努力下看怎样吧,必要时会再麻烦老师您的。”这次的谈话就这样简单而较圆满的结束了,从张走出办公室的状态我看到了沟通之后的效果。
之后,就张的思想问题我曾多次与其短信交流、沟通,并通过张身边的同学了解了更多相关信息,认为她的问题是人际交往问题。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认知问题,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他人和交往本身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张不能客观地看待他人,不能正确认识交往过程。基于如上分析,接下来我与张的交流变得更有针对性,以下是我与张的部分对话:
我:最近情况怎样?
张:心里还是感觉不公平,之前我把我们的情义看的那么重,毕竟付出那么多,她对我却不冷不热。
我:“我付出多少,就一定要收获多少;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张:但毕竟我付出那么多,她那么绝情,让我觉得自己很无能,活着很没意思。
我:你感觉这样就能改变或者挽回些什么吗?你活在世上的全部意义就在这件事情上吗?
张:我现在也不想改变或挽回什么了,感觉没必要。我更不会为她活着。但毕竟天天见她,看她在场还是觉得很别扭、很烦,有时在走廊,我看到她与别人指手画脚地聊天就很厌恶。以前我经常回避她,她在我就走,但事实证明回避她我心理还是很不平衡。
我:看来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张:所以有时我就是想通过打击她、惹她生气来消除我的压力。
我:结果怎样?
张:我有时会说几句风凉话来打击她的积极性,如果奏效,还比较满意,否则就干脆不理她了。
我:这样你觉得你的烦恼消除了吗?
张:没有。尤其是她在场滔滔不绝地谈论,别人又很认真地听时我就不舒服,可我不参与却又显得自己很孤立。
我:这时你是怎么想的?
张:我就觉得她太爱出风头了,心理不平衡。希望她少说话,在我面前收敛些。她应该见到我也像我见到她一样有所畏惧,我才平衡。
我: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少说话或不说话?又凭什么要求别人怎样对待你?
张:(沉默)
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苛求于人,实际上你是觉得她在场时表现突出,就觉得自己不如她,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心理不平衡,对不对?
张:是的。
我: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别人要怎样是人家的自由,受人家思想控制,我们无法也无权控制别人的意志和行为,别人更不会因为我们看不惯而改变,我们又何苦为自己根本无力改变的事物烦恼呢?”
张:嗯,老师说的有道理,我认识到是自己错了,我会反复考虑您说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看法。
渐渐地,张变得比以往爱说话了,通过了解其本人和周围同学得知,张跟李虽然还不能像与其他人那样自然交往,但在李面前,已不像之前那样畏惧和拘束了,也不那么讨厌李了。
2 事例分析、总结
回顾整个事例过程,我感觉张的思想问题之所以得到了较好解决主要基于如下几点:
2.1 满足学生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学生有错就冷淡或无视他,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理解和尊重学生,首先让张坐下,对她表示了最起码的尊重。其次站在张的立场接受并理解她,“我相信事出有因,你一定感觉自己有委屈之处”等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2 话语带有启发性。理解和宽容之下,当学生的思想问题充分暴露后,解决问题时,教师的话语要充满启发性,力求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动纠正错误行为。这样不仅利于解决当前问题,还能使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自觉避免类似错误。
2.3 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手段。传统的交流与沟通多数是面对面的,虽然直接但却容易让人觉得拘束,而现代化的交流沟通手段比如QQ、微信、手机短信等则益于让人神经放松、敞开心扉。本案例中很多信息的获取都源于短信沟通。
2.4 传统认知疗法的适当运用。认知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为本案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再寻求问题解决方向方面提供了良好借鉴。学生中的很多问题都基于认识本身的问题,所以在处理解决学生事务中“合理情绪疗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3 结束语
学生问题纷繁复杂,但大都是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能依据学生需要找准切入点、方法得当、手段合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
参考文献:
[1]伊珊.辅导员与大学生谈话艺术探究[J].科技信息,2009(15).
[2]刘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艺术”的运用[J].教书育人,2007(1).
[3]石立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西南大学,2008.
[4]刘秋宏.高校辅导员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6).
基金项目:
本研究成果为华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