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济莱协作区建设中“生态莱芜”目标的实现

2014-06-30 07:23何秀芝赵芸吴晓
关键词:生态文明

何秀芝 赵芸 吴晓

摘要:随着莱芜市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实力莱芜”的同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让莱芜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把莱芜建设成“生态莱芜” “幸福莱芜”,是济莱协作区建设过程中应该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以莱芜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经验做法为例,对当前莱芜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济莱协作区 生态莱芜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这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建设“实力莱芜”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 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人类迫切改变自身发展需求以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理念,它将“生态”的理念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构建环保、生态等长效管理机制,并围绕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两个创建目标,谋求绿色崛起,为东莞的未来描绘美丽蓝图。

莱芜市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连年开挖采掘,也严重损害了地质地貌。莱钢曾是莱芜市的支柱产业,再为政府贡献大量税收的同时也严重的破坏了环境,造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品销售困难、库存持续增加、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莱钢面临着严重的生产经营困境,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2.1 产业转型,大力扶持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坚持发展绿色能源与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和智能经济比重,形成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慎重发展污染环境、安全度低的产业。推进以天然气、能源绿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进行生态税改革,建立企业创新利益补偿机制,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促进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废弃物循环处理与气、水、土污染防治。加大对公益林、富碳农业的生态补偿力度。同时,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能结构,创新能力,两化融合,绿色生态,质量品牌”五提升。通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提升产能结构;通过组建工业主导产业创新联盟,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各类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等,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2.2 城乡统筹,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把深化家园清洁行动与新农村建设、文明村镇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创,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解决规划建设无序、环境“脏、乱、差”和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扶持打造一批基础设施良好、居住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群众安居乐业的综合示范精品村镇。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分整体推进、巩固提升、常态管理等三个阶段进行。按照“规划先行、典型示范,立足实际、保持风貌,突出特色、完善配套,以人为本、幸福宜居”的原则,以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为导向,以深化家园清洁行动为抓手,以加快文明村镇建设为动力,突出科学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强化日常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文明村镇建设等工作重点,进一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统筹推进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2.3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人的素质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以及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要同步培养有素质、有担当、有品味的“生态人”。一方面要加强公民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生态道德。另一方面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生态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从自身的生活习惯开始,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从合理的消费方式做起,按需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卫列,杨永岗,朱明双.生态文明建设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57-162.

[2]王雨辰.走进生态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07-

109.

[3]宋宗水.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生态系列丛书·2[M].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55-67.

[4]严耕.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车纯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山东生态省建设[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67-772.

作者简介:

何秀芝(1984-),女,山东莱芜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赵芸(1974-),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测试与教学法。

吴晓(1981-),女,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