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听、触电路

2014-06-30 00:24杨艳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杨艳

【摘 要】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教学中,雨刷电路分析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其电路中的回位开关与间歇继电器在工作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多数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因此如何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阐述了自己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感官体验去探索雨刷电路工作原理的做法,为如何开展及更深入进行专业课程的多模式理论教学提出了探讨的意见。

【关键词】教学方法 雨刷电路分析 感官体验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汽车故障诊断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雨刷电路是教学难度最大的一个电路,其难点主要在于学生较难理解及掌握该电路中一些控制元件(如下图1圈内所示)的控制特点,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雨刷电路的分析。

图1:五菱之光雨刷电路图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还是很有限的,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眼见为实。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我在“五菱之光雨刷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教学中,尝试着将理论学习的场所放在了实训室,并编写了相配套的学习任务书,将电路的每一个特殊处都设计成了操作项目,以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实物的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操作中的感观体验去发现电路的控制特点,此时再让学生去分析、理解电路很自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一、OFF档回位分析

雨刷回位开关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想理解OFF档时雨刷片是如何能够在原有电路断电之后还能继续工作回到起始位置,前提是能够了解回位开关的工作特点。我在教学中以“眼见为实”的实物演示任务及线路测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回位开关电路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局限性,掌握了学习的难点。

(一)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观察雨刷片的回位电路与什么元件有关。

具体做法是依次拔掉雨刷间歇继电器、断掉回位线(蓝白线)的一条线路、打开回位开关盖板(让线路触点无法接触回位片),随后观察在这三种情况下雨刷片是否还能够回位。

(二)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了解雨刷回位开关对回位线(蓝白线)正、负性的影响。

具体的做法是在雨刷电机工作时(回位开关内的回位片也在同步旋转),让学生用试灯测试回位线,亲眼看到这是一根正、负性能随着回位开关的旋转而在变化的线,并观察到正、负性与雨刷电机转臂位置的关系。利用亲眼所见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雨刷OFF档电路是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电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且能有效记忆回位线(蓝白线)极性变化的对应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分析电路时自如的转换电路的走向。

(三)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观察回位片是如何切换与之导通的电路的。

让学生打开回位开关的盖板,将三根并排的细针轻按在回位片的不规则处,旋转雨刷电机转臂以模拟雨刷电机工作状态,如下组图2所示。观察进入回位开关内部的三根线(蓝白、蓝、黑)与回位片导通的切换情况。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回位片不规则处转回规定位置时(即雨刷片刮回起点位置时),蓝白线与蓝线导通,为正;转到其他位置时,蓝白线与黑线导通,为负。

图2:观察回位片与进入回位开关内的三根线触点的导通情况

(四)设计的第四个学习任务:了解回位片位置与雨刷电机转臂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拆开回位开关,观察雨刷电机转臂在不同位置时回位片不规则处的停留角度,并观察车上雨刷片停留在不同位置时与回位开关不规则处转角的对应位置关系。由此知道,每当雨刷片停在起始位置时,回位开关内的回位片不规则处必回转至规定位置,重新与进入回位开关内部的三根线的触点重叠。

通过完成以上四个任务,学生眼见为实地观察到了雨刷片刮到不同位置时回位开关对电路的转换,这时再辅以电路电流走向的Flash动画演示,学生对OFF档电路中电流走向的分析也就能够动态的进行了。

二、INT档分析

INT档电路是雨刷电路分析的难中之难,原因就在于该电路中有两处需要动态考虑的元件及其电路,一是回位开关,一是雨刷间歇继电器。在经过了OFF档的学习后,学生对回位开关切换电路已经能够进行动态分析,只要再掌握间歇继电器的工作特点就能轻松的分析INT电路了。在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时,我同样是先让学生眼看、耳听、手触,利用感观的直接体验来总结电路的特点与规律。

(一)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初识间歇档。

在OFF档时人为给雨刷间歇继电器提供一个负极信号,随后可观察到雨刷片间歇刮动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观察到INT档需要的是负极间歇档信号,二是让学生观察到在OFF档时只需给一个负极间歇档信号,就可以实现INT档功能,由此体验到INT档与OFF档存在着重叠电路。由于在平时故障排除练习时我经常强调可以用相关电路的重叠关系来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即关联法),所以这一关联现象是我想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的。

(二)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观察雨刷间歇继电器在INT档时的工作特点。

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到有INT信号后雨刷间歇继电器内线圈通断电的时间、次数以及其与雨刷电机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只有自己亲身感受到了雨刷间歇继电器内触点动作了两次,在分析电路图时他才会想起动态的改变电流走向,让静止的电路图在心中活起来。

(三)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了解如何实现间歇功能。

利用秒表了解雨刷间歇继电器的工作周期与雨刷电机的工作周期不同,存在着时间差。

通过秒表的计时,学生揭开了雨刷能够实现间歇档功能的秘密是因为雨刷间歇继电器工作周期时间比雨刷电机转臂工作周期时间长,从而轻松理解了间歇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在完成了以上任务之后,学生的大脑里已经对电路图上静止的雨刷电机、回位开关、间歇继电器等元件建立起了动态的想象,在分析各档电路的电流走向时要动态的转换电路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在上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是学生自己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出来的,更直观,也更深刻。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档电路电流走向的动画视频及板书,帮助学生将自主探究感受来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完整化;纠正学生分析过程中的一些错误与不足,将其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绝不能让学生带着不完整、不正确的知识印象离开课堂。

结束语

在“雨刷电路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人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其实在学习时根据知识的特点有选择、有手段的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未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多进行“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摘 要】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教学中,雨刷电路分析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其电路中的回位开关与间歇继电器在工作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多数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因此如何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阐述了自己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感官体验去探索雨刷电路工作原理的做法,为如何开展及更深入进行专业课程的多模式理论教学提出了探讨的意见。

【关键词】教学方法 雨刷电路分析 感官体验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汽车故障诊断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雨刷电路是教学难度最大的一个电路,其难点主要在于学生较难理解及掌握该电路中一些控制元件(如下图1圈内所示)的控制特点,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雨刷电路的分析。

图1:五菱之光雨刷电路图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还是很有限的,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眼见为实。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我在“五菱之光雨刷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教学中,尝试着将理论学习的场所放在了实训室,并编写了相配套的学习任务书,将电路的每一个特殊处都设计成了操作项目,以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实物的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操作中的感观体验去发现电路的控制特点,此时再让学生去分析、理解电路很自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一、OFF档回位分析

雨刷回位开关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想理解OFF档时雨刷片是如何能够在原有电路断电之后还能继续工作回到起始位置,前提是能够了解回位开关的工作特点。我在教学中以“眼见为实”的实物演示任务及线路测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回位开关电路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局限性,掌握了学习的难点。

(一)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观察雨刷片的回位电路与什么元件有关。

具体做法是依次拔掉雨刷间歇继电器、断掉回位线(蓝白线)的一条线路、打开回位开关盖板(让线路触点无法接触回位片),随后观察在这三种情况下雨刷片是否还能够回位。

(二)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了解雨刷回位开关对回位线(蓝白线)正、负性的影响。

具体的做法是在雨刷电机工作时(回位开关内的回位片也在同步旋转),让学生用试灯测试回位线,亲眼看到这是一根正、负性能随着回位开关的旋转而在变化的线,并观察到正、负性与雨刷电机转臂位置的关系。利用亲眼所见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雨刷OFF档电路是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电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且能有效记忆回位线(蓝白线)极性变化的对应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分析电路时自如的转换电路的走向。

(三)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观察回位片是如何切换与之导通的电路的。

让学生打开回位开关的盖板,将三根并排的细针轻按在回位片的不规则处,旋转雨刷电机转臂以模拟雨刷电机工作状态,如下组图2所示。观察进入回位开关内部的三根线(蓝白、蓝、黑)与回位片导通的切换情况。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回位片不规则处转回规定位置时(即雨刷片刮回起点位置时),蓝白线与蓝线导通,为正;转到其他位置时,蓝白线与黑线导通,为负。

图2:观察回位片与进入回位开关内的三根线触点的导通情况

(四)设计的第四个学习任务:了解回位片位置与雨刷电机转臂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拆开回位开关,观察雨刷电机转臂在不同位置时回位片不规则处的停留角度,并观察车上雨刷片停留在不同位置时与回位开关不规则处转角的对应位置关系。由此知道,每当雨刷片停在起始位置时,回位开关内的回位片不规则处必回转至规定位置,重新与进入回位开关内部的三根线的触点重叠。

通过完成以上四个任务,学生眼见为实地观察到了雨刷片刮到不同位置时回位开关对电路的转换,这时再辅以电路电流走向的Flash动画演示,学生对OFF档电路中电流走向的分析也就能够动态的进行了。

二、INT档分析

INT档电路是雨刷电路分析的难中之难,原因就在于该电路中有两处需要动态考虑的元件及其电路,一是回位开关,一是雨刷间歇继电器。在经过了OFF档的学习后,学生对回位开关切换电路已经能够进行动态分析,只要再掌握间歇继电器的工作特点就能轻松的分析INT电路了。在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时,我同样是先让学生眼看、耳听、手触,利用感观的直接体验来总结电路的特点与规律。

(一)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初识间歇档。

在OFF档时人为给雨刷间歇继电器提供一个负极信号,随后可观察到雨刷片间歇刮动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观察到INT档需要的是负极间歇档信号,二是让学生观察到在OFF档时只需给一个负极间歇档信号,就可以实现INT档功能,由此体验到INT档与OFF档存在着重叠电路。由于在平时故障排除练习时我经常强调可以用相关电路的重叠关系来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即关联法),所以这一关联现象是我想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的。

(二)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观察雨刷间歇继电器在INT档时的工作特点。

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到有INT信号后雨刷间歇继电器内线圈通断电的时间、次数以及其与雨刷电机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只有自己亲身感受到了雨刷间歇继电器内触点动作了两次,在分析电路图时他才会想起动态的改变电流走向,让静止的电路图在心中活起来。

(三)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了解如何实现间歇功能。

利用秒表了解雨刷间歇继电器的工作周期与雨刷电机的工作周期不同,存在着时间差。

通过秒表的计时,学生揭开了雨刷能够实现间歇档功能的秘密是因为雨刷间歇继电器工作周期时间比雨刷电机转臂工作周期时间长,从而轻松理解了间歇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在完成了以上任务之后,学生的大脑里已经对电路图上静止的雨刷电机、回位开关、间歇继电器等元件建立起了动态的想象,在分析各档电路的电流走向时要动态的转换电路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在上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是学生自己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出来的,更直观,也更深刻。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档电路电流走向的动画视频及板书,帮助学生将自主探究感受来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完整化;纠正学生分析过程中的一些错误与不足,将其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绝不能让学生带着不完整、不正确的知识印象离开课堂。

结束语

在“雨刷电路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人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其实在学习时根据知识的特点有选择、有手段的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未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多进行“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摘 要】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教学中,雨刷电路分析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其电路中的回位开关与间歇继电器在工作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多数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因此如何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阐述了自己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感官体验去探索雨刷电路工作原理的做法,为如何开展及更深入进行专业课程的多模式理论教学提出了探讨的意见。

【关键词】教学方法 雨刷电路分析 感官体验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汽车故障诊断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雨刷电路是教学难度最大的一个电路,其难点主要在于学生较难理解及掌握该电路中一些控制元件(如下图1圈内所示)的控制特点,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雨刷电路的分析。

图1:五菱之光雨刷电路图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还是很有限的,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眼见为实。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我在“五菱之光雨刷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教学中,尝试着将理论学习的场所放在了实训室,并编写了相配套的学习任务书,将电路的每一个特殊处都设计成了操作项目,以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实物的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操作中的感观体验去发现电路的控制特点,此时再让学生去分析、理解电路很自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一、OFF档回位分析

雨刷回位开关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想理解OFF档时雨刷片是如何能够在原有电路断电之后还能继续工作回到起始位置,前提是能够了解回位开关的工作特点。我在教学中以“眼见为实”的实物演示任务及线路测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回位开关电路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局限性,掌握了学习的难点。

(一)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观察雨刷片的回位电路与什么元件有关。

具体做法是依次拔掉雨刷间歇继电器、断掉回位线(蓝白线)的一条线路、打开回位开关盖板(让线路触点无法接触回位片),随后观察在这三种情况下雨刷片是否还能够回位。

(二)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了解雨刷回位开关对回位线(蓝白线)正、负性的影响。

具体的做法是在雨刷电机工作时(回位开关内的回位片也在同步旋转),让学生用试灯测试回位线,亲眼看到这是一根正、负性能随着回位开关的旋转而在变化的线,并观察到正、负性与雨刷电机转臂位置的关系。利用亲眼所见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雨刷OFF档电路是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电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且能有效记忆回位线(蓝白线)极性变化的对应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分析电路时自如的转换电路的走向。

(三)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观察回位片是如何切换与之导通的电路的。

让学生打开回位开关的盖板,将三根并排的细针轻按在回位片的不规则处,旋转雨刷电机转臂以模拟雨刷电机工作状态,如下组图2所示。观察进入回位开关内部的三根线(蓝白、蓝、黑)与回位片导通的切换情况。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回位片不规则处转回规定位置时(即雨刷片刮回起点位置时),蓝白线与蓝线导通,为正;转到其他位置时,蓝白线与黑线导通,为负。

图2:观察回位片与进入回位开关内的三根线触点的导通情况

(四)设计的第四个学习任务:了解回位片位置与雨刷电机转臂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拆开回位开关,观察雨刷电机转臂在不同位置时回位片不规则处的停留角度,并观察车上雨刷片停留在不同位置时与回位开关不规则处转角的对应位置关系。由此知道,每当雨刷片停在起始位置时,回位开关内的回位片不规则处必回转至规定位置,重新与进入回位开关内部的三根线的触点重叠。

通过完成以上四个任务,学生眼见为实地观察到了雨刷片刮到不同位置时回位开关对电路的转换,这时再辅以电路电流走向的Flash动画演示,学生对OFF档电路中电流走向的分析也就能够动态的进行了。

二、INT档分析

INT档电路是雨刷电路分析的难中之难,原因就在于该电路中有两处需要动态考虑的元件及其电路,一是回位开关,一是雨刷间歇继电器。在经过了OFF档的学习后,学生对回位开关切换电路已经能够进行动态分析,只要再掌握间歇继电器的工作特点就能轻松的分析INT电路了。在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时,我同样是先让学生眼看、耳听、手触,利用感观的直接体验来总结电路的特点与规律。

(一)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初识间歇档。

在OFF档时人为给雨刷间歇继电器提供一个负极信号,随后可观察到雨刷片间歇刮动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观察到INT档需要的是负极间歇档信号,二是让学生观察到在OFF档时只需给一个负极间歇档信号,就可以实现INT档功能,由此体验到INT档与OFF档存在着重叠电路。由于在平时故障排除练习时我经常强调可以用相关电路的重叠关系来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即关联法),所以这一关联现象是我想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的。

(二)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观察雨刷间歇继电器在INT档时的工作特点。

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到有INT信号后雨刷间歇继电器内线圈通断电的时间、次数以及其与雨刷电机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只有自己亲身感受到了雨刷间歇继电器内触点动作了两次,在分析电路图时他才会想起动态的改变电流走向,让静止的电路图在心中活起来。

(三)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了解如何实现间歇功能。

利用秒表了解雨刷间歇继电器的工作周期与雨刷电机的工作周期不同,存在着时间差。

通过秒表的计时,学生揭开了雨刷能够实现间歇档功能的秘密是因为雨刷间歇继电器工作周期时间比雨刷电机转臂工作周期时间长,从而轻松理解了间歇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在完成了以上任务之后,学生的大脑里已经对电路图上静止的雨刷电机、回位开关、间歇继电器等元件建立起了动态的想象,在分析各档电路的电流走向时要动态的转换电路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在上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是学生自己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出来的,更直观,也更深刻。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档电路电流走向的动画视频及板书,帮助学生将自主探究感受来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完整化;纠正学生分析过程中的一些错误与不足,将其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绝不能让学生带着不完整、不正确的知识印象离开课堂。

结束语

在“雨刷电路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人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其实在学习时根据知识的特点有选择、有手段的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未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多进行“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