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记者 郭树涵
珠
2010年4月初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
一串清代御制朝珠最终竟以6,786万港元的天价成交,
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认识到,
原来佛珠是可以收藏的,
这对于缺乏投资手段的中国人来说,
无疑是一种惊喜
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日益火爆,很多人发现自己朋友圈中越来越多人做起了文玩杂项的副业。而在这众多杂项中,菩提子佛珠是最火的生意之一,建设银行员工张冰回忆说:“开始只是一两个,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在朋友圈卖菩提子,而且,随着身边有人戴这些东西,我觉得也挺好看的。我的第一串金刚菩提子就是从一个朋友手里买来的,花了将1,000多块钱。”
实际上,张冰并不是先知先觉者,早在广大民众还在羡慕电视上众多鉴宝节目中手持藏品的收藏者时,已经有很多人手上佩戴起了一串串木质佛珠。在十里河天骄市场从事木质佛珠生意的赵长安说:“2006年,木质佛珠第一次被炒出了天价,一串沉香奇楠手串被人以1,300万的价格当场买下。”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此后,木质佛珠价格急剧上升,到了2011年,包括沉香、黄花梨、小叶紫檀和金丝楠木在内的多种优质木料佛珠价格已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了,它们中最高的上千万,最低的也在大几百上下。
佛珠的渐成兴盛之势与佛教在中国大陆再次复兴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戴串佛珠会被人看做迷信的象征。但这种看法在进入2000年后开始有所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无神论的思想很难缓解这种压力。在2004年截稿的《中国人精神压力大调查》中指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的压力尤为突出,而在所有年龄段中,20-30岁的人群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方面,20-30岁年龄段的人正处在学习和积累的黄金时段;另一方面,他们却被压力搞得狼狈不堪,无从逃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宗教看成精神避风港。与此同时,佛教开始从台湾向中国大陆回流。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西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在星云大师的迎请下,前往台湾,短短37天里,得到了500万台湾人的参拜,造成了轰动。而在中国大陆,此次事件被视为打破台湾“文化两国论”、“文化台独”的重要一环,各层媒体报道不绝,很多中国大陆人由此重新审视佛教。
此后,由星云大师开始的一批台湾僧人开始来中国大陆进行佛教交流,这在促进两岸文化及宗教交流“破冰之旅”的同时,也间接使得佛教更多地渗入到当时人们的谈论话题当中。其后,随着中国大陆高层对佛教僧人交流的逐渐认可,中国大陆各寺庙开启了重建与修复工作。虽然缺少中国佛教徒人数增长的相关数据,但有两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角度了解相关的情况。
一个是,近些年来,中国僧人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并和社会的距离越来越拉近,数十位乃至上百位年轻僧人在全国各地讲经说法,并通过互联网等新的媒体形式扩大影响。他们用现代语言将经典、古文表现出来,带动佛教走出经典、走出寺院,形成了不同于以前佛教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佛教。例如,被媒体大肆报导的僧人“时尚仁波切”;另一个是,英媒《金融时报》报道称,最近一项针对中国最富有人群的调查显示,这些人中信教者的比例高达50%,其中三分之一宣称信仰佛教。
与佛教在中国大陆再次复兴几乎同步,佛珠开始出现在诸多时尚先锋人士的手腕上。“先是一些有着国际影响力的演员,然后是各行业的精英,最后逐渐出现在很多人的身上。”齐云居的老板胡风这样告诉记者。李连杰就是最早收藏佛珠的国际演员之一,据传,李连杰有着1,000多条佛珠,其中颇多精品。李连杰本人对此也颇为自得,他说:“穿佛珠是修行,要很定,像女孩子绣花一样,我试过穿最久的一条佛珠穿了八小时。”
而佛珠本身也有着百搭的性质。国内佛珠品牌佛尘轩认为,如今的时尚不仅仅是美观的装饰与个性的彰显,也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流行热。社会的富足与进步赋予时尚更多的是一种风格和气质,是一种个性追求的外在张力。这与佛珠气质颇为合拍,佛珠内在蕴含了上千年的文化历史,聚合了众多跨越民族和种族的观念与意义。中国佛光文化网转载一位居士的分析说:“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虽然并不信佛,但是喜欢把念珠当饰品佩戴,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不管动机如何,从佛法来说,都是种下了善因。从缘起之法看来,一切皆有因缘。凡是爱戴佛珠的人,都是内心善根的表露,皆应视为是深具善根的人。”
北京莲花居居主姜跃进则认为,藏家和阔佬的追捧是佛珠热潮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4月初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串清代御制朝珠最终竟以6,786万港元的天价成交,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认识到,原来佛珠是可以收藏的,这对于缺乏投资手段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惊喜,“可品,可玩,可戴,可藏”这样具有四点合一的配饰,在世界时尚饰品中,也是非常稀有的。
稀有决定了佛珠的价值。不说蜜蜡、青金和南红这些动辄上万的玉石佛珠,沉香、黄花梨和小叶紫檀这样的木质佛珠这几年也是一涨再涨。现在转做战国红的原血玉斋斋主告诉记者,“有做黄花梨的朋友告诉我,海南黄花梨这两年几乎被砍伐殆尽,连一根擀面杖大小的黄花梨树也会被当地人砍下卖钱。”而在最近一届中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珠宝展会上,一串2.0cm大小的鬼脸黄花梨摊主向记者开价近两万元。
这样的价格决定了现在20-30岁的消费人群很难再“亲近”这些高端木材,如果这些人还想再饰戴佛珠,只能另选它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菩提子进入了这些人的视野。从历史传承来说,过去有过高僧大德盘完菩提子的记录;从现实出发,相对于优质木材佛珠,菩提子佛珠价格便宜而且更易打理;从佩戴效果上看,盘玩后的菩提子佛珠容易包浆,而且会出现类似玉石的效果。
当然,进货便宜、有利可图也让商家愿意转行到菩提佛珠上来。由于菩提佛珠大都是草树的果实,所以每年都会有新的原材料产生。据一位喜爱文玩的朋友张雷金告诉记者,在尼泊尔,金刚菩提(通常说的菩提子佛珠指的是金刚菩提、莲花菩提、凤眼菩提和星月菩提)的价格通常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而在前几年,木质佛珠节节升高的价格也让很多商家转做菩提佛珠。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一代的佛珠消费者和菩提商家短时间积聚的购买力推高了市场价格,2007年后,菩提子佛珠平均涨幅几乎达两三倍。但张雷金认为,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一方面,菩提子佛珠随着价格的提升,已经开始出现嫁接等现象,而从理论上来说,菩提子佛珠的供给可以是无穷的;另一方面,随着价格上涨和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下行,消费群体开始收紧,商家感到不好卖自然会抛货转行。“到时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张雷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