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科
(陕西省交通厅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资金瓶颈的破解
葛新科
(陕西省交通厅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西部各省的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十二五”期西部各省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达到10097公里,资金需求总量8000亿元以上,估计资金缺口超过5000亿元。但是西部各省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着财政补助不足、债务负担沉重、融资难度加大、银行贷款比例过高等缺陷,不能满足未来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故宜从探索建立综合型融资平台、形成多元融资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建设融资方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西部高速公路;资金瓶颈;BOT
1999年,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交通运输部在原国道网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的基础上,又规划了“四纵四横”3条西部大通道,为西部地区公路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西部各省区抢抓机遇,加大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力度和规模,使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了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但是,从全国高速公路里程数来看,西部各省在全国排名仍较为靠后,除四川、陕西两省位居全国前十外,其他各省(区、市)的排名都较为靠后,与东中部地区差距明显,如附表所列。
随着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大规模的建设,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相继成立。据统计,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外,其余省(区、市)都成立了企业性质的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如四川省成立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成立了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自治区成立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成立了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云南省成立了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成立了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成立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都已经成为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力军,为西部地区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表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情况表
近年来,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重、投资大、筹资难,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融资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财政对公路建设的补助较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截至2013年底,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增量连续7年超过东部地区。从增速上看,全国排名前5名西部地区占了4个,分别是贵州省(12.5%)、重庆市(12.3%)、西藏自治区(12.1%)、陕西和福建(11%)。但是,西部地区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2%,GDP总量全国前十名西部地区仅有四川省(第八名),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经济水平的落后,导致西部各省(区、市)财政力量较为薄弱,投入公路基础设施特别是资金投入巨大的高速公路建设能力非常有限,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普遍不到位。
(二)西部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高、任务重,资金缺口大
2013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根据这一规划和各省的高速公路网规划,西部各省(区、市)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是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多、规模大的时期。
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如陕西省高原和山地面积合计1 66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81%,导致高速公路建设中桥梁和隧道所占比重大、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每公里建设成本动辄上亿元,达到东中部地区的2~3倍。
据统计,西部各省(区、市)“十二五”规划高速公路建设里程10 097公里,按每公里建设成本至少8 000万元计算,资金需求总量在8 000亿元以上。除去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资金补助及各省(区、市)财政补助外,估计资金缺口超过5 000亿元。
(三)国家持续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贷款落实难度加大
2009年1月1日起,国务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公路养路费等六费由交通规费变成中央税,对返还基数较低的西部各省(区、市)来说,返还替代资金总量严重不足。从2010年开始,为应对物价上涨压力,国家持续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2010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使用银行贷款的融资平台不复存在。同时各金融机构对高速公路企业贷款严格监管,严格审核,因高速公路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不得已只能上浮利率获得贷款。加之近年来沥青、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费用上升,工程造价大幅攀升,进一步加剧了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四)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银行贷款比例过高
近年来,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融资方式已由原来单纯的政府投资,逐步走向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渠道。但是因西部各省(区、市)财力薄弱,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投入不足。同时,受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和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的影响,民间资金参与高速公路建设受到诸多限制,融资市场化不足,银行贷款比例过高。据统计,目前西部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中一半以上来源于国内外银行贷款,有的甚至占到了70%以上。
2011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因愈千亿负债、资产负债率达到77%,公司现金流短期出现紧张,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向各债权银行发函“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引发信用违约事件,最终由云南省政府出面采取措施才得以化解风险。
此外,西部地区因经济较为落后,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高速公路建成后通行费收入不足以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大量信贷资金到期后本息无法按期偿还,存在严重的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
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为民间资本投资公路建设提供了契机,也为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建立综合型融资平台
成品油税费改革及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原有的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不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部分省份成立了综合型的融资平台,除了燃油税收入来源外,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多种类型经营性交通国有资产被整合注入到融资平台,形成了大而全的融资平台,可以实现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统筹。如河南省于2009年6月成立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整合省交通运输厅管辖的国有经营性资产以及持有的股权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公路、水运、航空、运输服务业和交通物流业融资、建设、运营及管理,履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职责。湖北省于2010年10月成立了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整合全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职能,承担了全省80%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采用融资租赁,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方式,至2013年底累计融资超过700亿元,有效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
(二)大力构建多元化、广渠道的融资格局
西部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吸收一切可利用的资金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基础、银行贷款为主体、多元化融资为补充的筹融资新格局。一是要主动加强与各金融机构联系沟通,力争与几家国有大型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扩大融资授信额度。评估运营后的高速公路资产,力争降低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争取和扩大贷款规模创造条件;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高速公路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应对高速公路投入一定的资金,政府财政资金是筹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基本立足点。而且,随着西部各省(区、市)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三)不断加大社会资本招商引资力度
西部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多渠道为高速公路建设筹集资金。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近年来,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在引进民间资本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云南省于2014年3月份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按照“整体打包、共同出资、合作建设”原则,投资建设3条高速公路;四川省于2014年4月份一次推出了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采用BOT模式向社会招商,总里程达到1 679公里;甘肃省于2014年6月份一次推出了12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其中高速公路项目5个。
(四)创新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
西部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应进一步创新思路,可采取的方式包括:一是实行土地资源货币化。公路建设可以辐射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沿线土地增值、企业发展等。可以采用公路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筹融资,通过出让土地、联合开发等方式,合理分配土地增值;二是设立高速公路建设产业投资基金,即以项目未来收益为投资导向,以公众为募集对象,充分利用市场闲置资金,筹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三是大力拓展中期票据、融资租赁、长短期企业债券、保理业务、承兑汇票等新的金融产品,补充建设资金。这方面其他省份已有先例,如2014年6月份,新成立的河北省交通投资集团首支100亿元定向债获准在中国银行发行,为破解筹资难题走出了直接融资的第一步。
(五)严格风险管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西部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应通过不断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债务风险。在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过程中,应避开银行资金成本高企的时点,改变“一次核准、一次发行”的常规方式,根据企业资金需求灵活发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把厉行节约落实到建设、运营和管理全过程。夯实公路建设投资控制的主体责任,优化工程设计,严控设计变更,降低工程造价。科学制定养护工程方案,严格控制公路、隧道、收费站的过度照明,努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健全资金监管和内控制度,严格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安全,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公路建设、民生改善上。
[1]冯正霖.在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财务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交通报,2014-03-14.
[2]杨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投融资方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3]刘丽.关于我国公路建设融资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2).
[4]高翠香.高速公路建设BOT融资模式的意义与风险[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2012,(4).
[5]杨阳.浅析成品油税费改革对地方公路建设融资的影响[J].区域金融研究,2010,(1).
[6]张颖.高速公路项目融资方式——BOT与ABS探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7,(11).
[7]王嫱.收费公路取消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分析[J].现代商业,2013,(2).
F540.58
A
2095-4263(2014)01-0039-03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