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磊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
绿色交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建议
徐洪磊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
文章通过分析“绿色交通”的理论研究与国内外实践经验,指出当前我国建设“绿色交通”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框架,借鉴国际上相关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分析靠港船舶硫排放控制或其它替代措施的利弊,提出建设“绿色交通”的指标体系与战略目标和建设“绿色交通”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绿色交通;理论框架;政策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已经凸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如何参与并实现生态文明已成为发展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新课题。“十八大”后,部党组根据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战略构想,确立了“绿色交通”的引领地位,要求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可见,在生态文明战略指导下,加快绿色交通建设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破解行业发展资源环境制约瓶颈、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的认可,其概念框架、目标指标、发展对策等领域的研究得以有效推进(卜景东等,2005;陆化普等,2012;宿凤鸣等,2008)。但总体而言,“绿色交通”至今还未被解释成明确指标和可操作内容,还缺乏特征性的评价指标,确定发展目标时尚缺乏确凿依据,绿色交通推进方案尚未形成一致认识,亟需开展深入研究。
(一)“绿色交通”理论研究
1992年《环境与发展宣言》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共同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绿色交通首先被应用于城市交通领域,被认为是一种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为目的运输体系。绿色交通概念不断扩展,现已涵盖环境影响小的运输方式,绿色运输装备、先进运输体系等多方面,如:许云飞(2007)认为,绿色交通是一种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环境友好、生态健康、行为文明和景观美化的交通;王昭娜(2011)认为,绿色交通一方面要完成交通特有功能,另一方面要克服交通负面特性(噪声、占地等)。
随着交通行业转型发展要求的提出,绿色交通评价指标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大致分为3类:(1)绿色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单个子部门开展,如:陆化普(2012)从绿色交通分担率、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出行时间指数、公交可达性、清洁能源车使用比例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公路评价指标;(2)可持续交通指标,在加拿大、德国、瑞典和英国均有应用,如:英国LTP指标体系包括可达性、拥挤度、基础设施、出行方式构成、环境、能源、交通满意度等方面的21个指标;(3)节能减排评指标,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省份、城市、公路、港口等系列考核指标体系,均由强度性、体系性、保障性和特色性4类指标构成。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征的“绿色交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均提出了绿色交通发展目标。中国正在努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交通运输部在一系列行业规划中均对绿色交通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单列一章提出了“绿色交通”发展目标。
(二)绿色交通推进实践
多个发达国家已采取措施有效推进了绿色交通建设进程,如:波特兰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交通与环境和谐”为特征的交通环境政策体系;英国BedZED社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较大成功,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新加坡正在实施“小汽车持证上岗”制度、西班牙正在通过可折叠电动汽车缓解城市交通污染、巴黎正致力于打造“自行车城市”等等。
针对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染治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多个方面,我国已经从政策支持、科技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实践。交通运输部已先后发布《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等指导性文件,以期全面支撑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构建。
(三)相关理念比较梳理
对比绿色循环低碳、两型行业、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等相关理念可知,各理念均在强调污染控制、生态维护、节约能源等相关,但其对绿色交通借鉴作用仍有不同,如表1所列。
(一)绿色交通理论框架
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新框架
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理念发展起来的和谐式交通运输系统《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在其指导下绿色交通也具备了清晰主题,即:支撑经济、人居环境持续发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资源能源持续利用和建立持续消费模式等。
表1 绿色交通相关理念梳理
2.行业贯彻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举措
首先,绿色交通发展需将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等理念融入到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坚决摈弃制度上“重建设、轻管理”,建设上“重两头轻中间、重公路轻水路、重道路轻枢纽”,等长期存在的思想误区。具体而言,绿色交通应涵盖全生命周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或资源能源浪费都不是绿色发展。
其次,考虑交通行业涉及的全部运输领域及可能影响到的全部环境要素是贯彻生态文明“各方面”要求的重要体现。根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关规划及大部制背景下行业管理权限,公路、铁路、港口、航道和民航等均为绿色交通应涵盖的对象,而绿色交通发展至少要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集约、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人居和谐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如图1所示。
3.绿色交通运输概念模式的构建
考虑行业特点及其发展现状,构建绿色交通概念模式如下:
(二)绿色交通内涵解析
以准确体现绿色交通概念模式为原则,对绿色交通概念界定如下:
图1 绿色交通建设全面性
绿色交通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以制度建设和工程措施等为主要推进手段,努力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运输装备应用和高效运输组织体系构建,充分体现资源集约、节能减排、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品质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如图2所示。
绿色交通可概括为“一个条件、两个手段、三个目标、四项品质”。
一个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交通运输发展规模不能盲目扩张,而是将不导致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环境污染显著恶化等作为必要前提和边界条件。
两个手段:制度建设和工程措施。实现交通绿色发展即需政策层面的制度保障,也需工程实施载体,两者相互结合、补充才能切实推动交通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图2 绿色交通概念模式
三个目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节能运输装备应用、高效运输组织体系构建。上述重点任务在现有政策及规划中均有所体现,但其表征指标、发展目标等尚未明确。
四个品质:资源集约、节能减排、污染控制、生态保护。
(一)绿色交通指标体系
绿色交通指标体系采用“分层构架、逐层展开”的方式构建,框架分为目标层、主题层和指标层。
目标层:主要体现绿色交通的宏观性和整体性要求,具体包括能源集约、碳减排、资源节约、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五方面。
主题层:主要表征实现各宏观目标应该具备的功能特质。根据交通运输节能、减碳、控污、省资、生态等方面发展目标落地实施的必要条件,研究确定主题层主要考虑总量和强度两方面,前者主要表征行业发展规模,后者则主要体现行业发展水平。鉴于能源使用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源消耗的环境影响,研究将“能源结构”也纳入了评价主题层。考虑到交通行业生态保护任务主要包对生态红线的规避和生态修复恢复等,研究将加强绿化、减少敏感区的影响等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下的必要主题。
指标层:是实现各目标必要主题要求在其主要侧面、主要领域的具体表达,要求有明确的评价对象,具体的评价方法、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必要的法规依据等。
根据上述思路,构建了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页表2所列。
(二)绿色交通目标体系
根据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战略的实际要求,提出绿色交通建设总体目标;根据绿色交通必要品质,确定实现总目标情境下应该具备的功能特质;考虑每一特定指标在其所属功能层的作用,确定各指标2020年应该达到的水平。
1.总体目标
绿色交通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温室气体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生态保护机制和措施更加完善:
资源节约。强调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设计,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约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提高岸线利用效率;推进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
能源集约。有效控制行业用能总量;优化用能结构,不断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中的使用比重;大力推广绿色照明、用能设备能效提升等高新技术。
碳排放控制。开展低碳交通运输技术创新,氧化碳排放强度;严格控制交通运输生产、运营、消费各环节的碳排放数量,有效控制行业发展碳排放总量。
污染防治。有效治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严格控制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
生态保护。合理布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效规避生态红线;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逐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生态系统功能。
2.具体目标。
如下页表2所列。
根据生态文明和“四个交通”等战略要求,从政策法规,组织管理,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设绿色交通的政策建议,如图3所示。
图3 建设“绿色交通”的政策体系
(一)政策法规
参照绿色交通概念内涵与核心任务,从环境保护(控污、省资、生态)、节能减排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整合既有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相关资金,安排政府性引导和补偿资金。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扩大利用外资渠道,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表2 绿色交通指标体系与发展目标
(二)组织管理
结合交通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要求,在适当时机成立部环保委员会,统一行使绿色交通建设与管理职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尽快确定绿色交通的责任机构和人员,不断加强与发改、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交通管理部门应坚持源头管控,做好生态设计;加强过程监控,做好生态施工;抓好管理养护,做好生态运营;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加快推进《全国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总体规划》颁布实施,大力推进交通环境数据中心和省级交通环境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三)综合规划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规划及交通行业综合发展规划等为指导,以“绿色交通”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为主线,统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从节能源、减碳源、省资源、控污染、保生态等角度入手,提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工作领域和推进方案等,编制并颁布绿色交通发展规划。
(四)工程技术
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实践(Anthony,2009;Todd,2009;牛桂敏,2008;秦晓春等,2012;王金栋,2012;翁心刚等,2011;杨晓光等,2009),提出绿色交通领域应尽快发展的工程技术,如表3所列。
表3 建议推进的工程技术
[1]Anthony D May,蒋中铭.欧洲绿色交通发展经验[J].城市交通.2009,(6).
[2][美]Todd Litman.Sustianable transportation and TDM[R]. Victoria Transport PolicyInsititute,2009.
[3]卜景东,李权,白冰.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辽宁交通科技,2005,(3).
[4]陆化普,张永波,赵文杰.绿色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与规划设计要点研究[J].建设科技.2012,(14).
[5]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J].交通发展,2010,(5).
[6]李红镝,邹筑煜.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交通环保,2003,(4).
[7]侯立文.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技术支持研究——交通分配、可靠性和系统评价[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1.
[8]牛桂敏.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及其构建机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3).
[9]秦晓春,李宗禹,沈毅,等.美国、德国和中国的综合交通网规划中绿色交通规划研究[J].中外公路,2012,(2).
[10]王金栋.对既有绿色交通的发展与探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7).
[11]翁心刚,姜旭.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1).
[12]杨晓光,白玉,严海,等.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研究[J].建设科技,2009,(17).
U491
A
2095-4263(2014)01-0012-06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