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抹靓丽的天空

2014-06-28 07:48张立慧
考试周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课文农村语文

张立慧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中国全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教师和学生随着课程的开展而发展,教师在调整自身角色,尝试用新的课程理念引导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这时,孩子们尽情地舒展心灵,在孩子的眼中,山是仙山,水是灵水;星星眨着眼,月儿开口笑。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农村学校推进语文课改的“瓶颈”。可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掌握新型课程内涵,全面利用农村课程信息,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一、掌握新型课程内涵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师不但要有这种意识,更要在实际行动中落实,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主动探求知识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1.相信自己,找到自信的源泉。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以培养智力获得知识为宗旨,只有让学生自己觉得很需要,在很情愿、很乐意的情况下学习,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为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读书、思考、探究,而不是做演说家。正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因此教师更应注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他们参与,教师经常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那么学生以后会更自信。农村的孩子更显天真,他们的向师性和依赖性更强。我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或说得不好没关系,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相信自己慢慢会进步。结合名人逸事,如林肯经历几十次人生的失败,锲而不舍,终于取得成功,登上了总统的宝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学生学习信心十足,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多,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授课效果显著增强。

2.交流讨论是秀出自己的舞台。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是传统教学的缩影。如果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探讨、学习,学生的优缺点就会更自然地流露,师生交流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实,农村孩子很有主见,教师应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同学间讨论、交流、比赛等形式,增加学生间反馈的机会。比如在学习《长城和运河》一课时,我抛给学生两个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文章写了长城和运河的哪些方面?文章哪些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让他们自由分组讨论学习,圈圈画画重点词句,不能确定的商讨后决定。由于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各有任务,且都是同学,不管面子问题,你说得不好,我会毫无顾忌地指出、纠正,讨论激烈。在指导朗读时,我让他们摆起小擂台,有学生读后,要挑战的先评评刚才这位学生读得怎么样,再比读。因为有平时积累的自信,连后进生也敢挑战优秀生,竞争场面非常热烈,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追求不同,保持个体差异。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教学中,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看法,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连教师都想不到的但也有道理的意见或看法。这样,不仅体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农村课程信息

学习的信息源泉不仅表现在书本上,还包括很多生活中的知识。为了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教师不仅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途径,还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1.灵活使用教材。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课文异化成了便于分析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感悟、审美、体验的凭借。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深化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奥义。对语文课文的重组,易于沟通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研读提供了新视角,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广泛阅读,加深对文章背景的理解,从而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奠定基础。

2.全面利用资源。

作为工具性学科,语文资源及实践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榕树的庞大、茂盛,让几名学生把大榕树画到黑板上,达到了在阅读中理解的效果。学到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时,我联系学生生活在农村,经常看到各种鸟儿的实际,让他们在《百鸟朝凤》的美妙乐曲中画鸟,贴鸟,学鸟叫,学生特别感兴趣,然后适时地诱导学生想象画眉鸟在唱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根据古诗词改编新诗,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歌词,唱给同学们听,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也迎来了大量的外来民工。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饮食习惯、劳动生活、心灵品质等千姿百态,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而且可以看做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新的民族大融合,成了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语文教学所用,可创造不一样的课堂,从而达到不一样的授课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本,掌握新型课程内涵,充分利用农村课程信息,是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农村小学教师应当竭尽所能,为农村孩子打造一个靓丽的天空而不懈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农村语文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赞农村“五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