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结合《西望茅草地》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分析作品的思想、叙事方式、人物形象、时代特征等内容。希望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的领悟作者创造思想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 西望茅草地;韩少功;精神回归;心灵辩证
一、引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上世纪的重要事情,在很多的小说中都有这方面的叙述。韩少功以此为背景,创作他的成名小说《西望茅草地》,该小说一发表便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奠定了韩少功的文学地位。小说中塑造的知青形象与作者自己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韩少功12岁参加红卫兵, 随后到汨罗乡下插队六年,这六年的生活经历成了它日后从事小说创造的重要源泉,对他的小说创造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以《西望茅草地》为例,对其中的人物形象、作品思想等进行分析。
二、作品显现作者的批判思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带给人们的很多思考,在文学创作中有很多的作者将其作为时代背景,对这段历史进行思考。在所有的这些作品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的《黑骏马》、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等等。作为非常关注知识青年日常生活的知青作家,韩少功在小说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小说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批判。小说运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叙述了“我”来到茅草地的各种遭遇。作者不顾家人的反对,只带了一把牙刷就来到茅草地农场,场长张种田的是个军人,没有种田的经验,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去种田,去办农场。再加上张种田缺乏科学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只知道蛮干,其结果是广种薄收,农场的知识青年也累得精疲力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张种田尝试改善种植,科学制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没有达到任何效果,最后只得放弃。为了不浪费知识青年的时间和精力,让大家鼓足干劲种田,场长不允许知识青年谈恋爱,并拆散“我”和小雨,最后导致小雨抑郁而终。为了检查知识青年的政治立场,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场长导演一场“山洞考验”,通过考验的知识青年名字被写上了光荣榜。另外,一些与场长封建专制作风作对的知识青年被揭发,进而受到批判和禁闭,激起了职工的怨恨,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日益懒惰,不听从指挥,最终导致农场亏损,被迫解散。这些事情的叙述,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
三、作品主题从多方位诠释和揭示
《西望茅草地》的内容十分丰富,主题蕴意也从多方面揭示。张种田在烧荒、挖地的过程中,一味的蛮干,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不遵循规律,不允许青年谈恋爱,没有节假日休息,就连看电影的时候男女也要分开坐,并叫队长四处搜查,专门搜查进行地下活动的男女青年。这种行为体现的是封建家长意志,扼杀男女青年的恋爱,揭示了专横独断的家长作风,反映出了民族的痼疾。
四、作品借助历史反思现实问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张种田的很多言行,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例如,张种田夸夸其谈,口出狂言,“以后还要有洋房子,大马路,要有大工厂和共产主义大学。”通过分析这些言语可以得知,其中表达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思想冒进、浮夸风、不切实际的工作作风。反映了作者借助历史,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五、作品凸显人性回归和理性回归
在经过极左思潮的高压之后,整个社会普遍呼吁人性的回归,让人们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当中,《西望茅草地》正好表达了人们的这种心声。例如,张种田专横独断,主观蛮干,拆除科研组,发现他与科学矛盾;一个人说了算,发现他与民主矛盾。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他往往采用训话和禁闭的方式。张种田的所有这些作风,与科学、民主都是相违背的。另外,它还与科长来工区进行整风,对知识青年的书信、日记、小说等都进行审查。由于张种田不喜欢花,他要求知识青年拔掉玫瑰花,改种蔬菜。这种叙事和描写塑造了专横独断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要求人性和理性回归的愿望。
六、作品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
在整个小说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事例和语言,成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张种田形象,将他的蛮干、专横独断、封建家长主义作风塑造得淋漓尽致。它独断专横,用革命的方式考验知识青年的党性立场,用封建家长的做法扼杀青年人的爱情,用军阀作风维护自己的权威。但是,张种田也有忠诚、豪爽、慷慨的一面,能够与群众同甘共苦,例如,“每次喊过后,他把一杆特大号的锄头往肩上一搭,自顾自朝地里走去。”在物资生活上也尽量满足大家,对思想整风运动不手软。总之,多重性格凝聚到张种田身上,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成功塑造了张种田的鲜明形象。
七、结束语
总之,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扎根于现实生活,带上了时代的深深烙印,继承了五四以来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叙事、抒情、哲理融为一体,弥漫着浓重的感伤色彩,带给读者以多样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为新时期小说文体的创新做出了探索,对以后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鹭.历史·想象·时间——论韩少功创作中的记忆[J].,当代文坛,2013(6).
[2]王锦宝.“五四”精神回归与心灵辩证法——我读《西望茅草地》[J].大众文艺,2013(4).
[3]廖述务.韩少功小说散文创作综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翟红.《西望茅草地》:凝重的知青印记[J].当代文学,2009(8).
[5]陈东海.从《西望茅草地》到《飞过蓝天》[J].学理论,2013(3).
作者简介:王瑞(1983—),女,籍贯:吉林省,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