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4-06-28 00:00:00
财经 2014年4期

焦点

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急需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宋健、范文婷

“惯性增长下的人口再生产:

全国及省级变化”

《人口研究》2013年第4期

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再生产指标,揭示了与中国人口继续保持惯性增长的表面现象所不一致的内在发展趋势,即人口再生产均已呈现并在过去十年保持了萎缩再生产的模式。

与越来越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结合,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在耗尽过去几十年间积累的人口增长惯性之后,将步入人口衰减的轨道。届时即使提升生育水平或生育水平恢复到更替水平以上,近几十年来所累积的人口减少惯性也将发挥作用,使人口继续缩减下去,而很难出现所期盼的实现人口零增长的理想状况。

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呈现人口萎缩再生产的基本形势下,2000年-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口衰减态势甚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衰减趋势则进一步加剧,整体表现出区域差异缩小的格局。与此同时,平均世代间隔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呈现“晚育少生”的整体格局。

聚类分析发现2000年-2010年北京、广东等地在普查数据上已呈现“极晚育极少生”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而西藏人口在保持较高的平均世代间隔的同时,净再生产率和内在自然增长率十年间变化迅速,从2000年的0.82和-6.53‰变为2010年的0.48和-24.93‰。以上区域的人口发展态势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人口再生产模式尤其是内在自然增长率的指标意义是在封闭人口条件下,人口按现有年龄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区域间的人口迁移流动会改变各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形势,生育率和死亡率模式的改变也会对人口再生产的内在趋势产生影响。

内在自然增长率越低,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成的负增长惯性也就越大,会对中国未来的人口产生仍难以估量的影响。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合理措施,促进中国人口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口基础。

制度

人口、信贷与潜在的经济危机

中国银监会张晓朴等

“金融危机的人口-信贷-房价模型”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第577号

人口老龄化与信贷扩张、房地产泡沫同时出现,通常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冲击,日本20世纪90年代和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人口因素和信贷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和放大效应。在人口红利阶段,人口数量增加、老龄人口扶养率下降会通过增加房地产居住性需求,导致房地产“泡沫价格”不断放大,最终形成恶性房地产泡沫。

而在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数量增速放缓、老龄人口扶养率上升又会与信贷收缩产生反向的协同效应,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人口老龄化、信贷扩张和房地产价格也同时出现在中国,这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进行预警,控制银行信贷过度扩张,有效管理房地产贷款,并调控房地产价格。

观点

提高生育率会降低储蓄率吗?

耶鲁大学钱南茜等

“生育率与储蓄率:来自一般均衡模型和

中国城市微观数据的证据”

耶鲁大学工作论文2013年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从经济学看来,这意味着生育率高(儿女多)会降低储蓄率。因为儿女会负担养老,老人家就不需要存很多的钱。但这种看法只是聚焦在很少的因素上,也就是只考虑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而没有看到储蓄率的变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即需要考虑一般均衡模型。

通过记录中国城市里老人对子女的依赖,以及随生育率提高而导致家庭储蓄下降的数据,研究构建了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根据局部均衡模型,生育率对储蓄率的影响比较大。但如果考虑一般均衡模型,就有助于纠正局部均衡模型估算的偏差。例如,其中观念变化导致老人对子女依赖的减少,这在世界范围来看是普遍现象,这种观念变迁也会影响储蓄率的变动。另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会降低老人对子女的依赖,这不仅会影响生育率,同时也会影响储蓄率。

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