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即将到来,IMF总裁拉加德释放出“乐观弥漫在空气中”的信号。在1月15日的演讲上,她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将在2014年加强,主要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恢复,但是增速仍然徘徊在较低水平。
好消息是随着住房市场和私人需求回升,美国经济正在恢复信心。因此,美联储开始逐步缩减量化宽松政策。
虽然拉加德认为欧洲经济在逐渐恢复中,但欧盟内部的差距比以往更大。持续的国际失衡正从贸易盈余收缩的中国转移到德国,以GDP占比衡量德国贸易盈余几乎是中国的3倍。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处于贸易盈余状态,因为南欧国家过去曾陷入赤字,但已经开始缩减进口,鼓励出口。
总之,新兴国家(除中国)正在陷入经常账户赤字。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并回到正常利率水平,资本会从新兴市场回流。因此,新兴市场正面临不太乐观的前景:利率升高、汇率走低、缺乏足够外资为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资金。
有资产泡沫和家庭高负债的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处理不断增加的银行不良贷款。对于大多数新兴市场而言,这不可避免会带来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增加和通胀上升,尤其是当天气变化影响粮食产量时。
拉加德乐观地阐述周期的效应:“在危机时候,我们必须依赖新兴市场维持全球经济增长。在过去五年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四分之三的力量。然而,随着经济周期转换,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放慢增长步伐。”
事实上,她担心的是全球经济增长仍然过于缓慢、脆弱和不均衡。不平等正越来越严重——自2009年以来,美国95%的收入流向了最有钱的1%富人。
我认为,新兴市场每个人享受量化宽松盛宴的时光已经结束了。在1月2日对2013年的回顾中,索罗斯对中国经济发出警示,使很多人感到吃惊。上周,《福布斯》杂志发表一篇报道,把新加坡和冰岛式的崩溃做比较。新加坡重蹈冰岛覆辙?那怎么可能?那篇报道迅速通过社会媒体传播开来。
在另一篇文章中,《福布斯》专栏作家杰西·哥伦布认为,官方越否认它有泡沫,越证明事实是泡沫。他指出,冰岛和新加坡都是以金融和房地产驱动信贷周期的岛国,并从周边国家同步的周期中获益。他特别地指出,亚洲经济体和中国泡沫造成的风险,与新加坡在东亚国家投资的高度相关性。
这些风险需要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变化的政治环境中进行评估。今年,几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将进行选举,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南非、巴西和哥伦比亚。泰国也可能有另一场选举。选举年意味着,处理这些主要风险的经济政策要等到新政府形成后才能出台。
在中亚,随着美国本土页岩油的开采,减少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政治联盟也以非传统的套路发生着变化。沙特阿拉伯正与巴基斯坦走得更近,尽管伊朗开始向西方献殷勤,尤其是去年新总统上台后。
正如拉加德提醒我们,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70周年,我们也知道刚过去的蛇年正好和1929年(大萧条)、1941年(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战争)属相一致。这么看来,马年和历史上的大变革年代相重合。
然而,不要相信所有事情都是注定的,全球经济的命运仍然取决于政策制定者是否有决心采取行动处理好过去十年产生的剩余流动性。
通过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决定,我毫不怀疑中国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决心。但是实施这些决定不会太容易——改革从来不是轻松的任务,因为所有的批评者都会说难以实施,并且如果踌躇不前,他们会说“我早告诉你会这样”。
东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实际上是世界工厂或世界生产链的关键环节,它们的增长动力将在到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中起到重要作用。这意味着,区域性的合作、和平和稳定将对改革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全球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会高度关注这些改革是否会踌躇不前,被地区争议或政治事件所破坏,并且资本流入又成为政策考量的一个复杂因素。但是,我仍然对亚洲地区中期前景向好抱有信心,亚洲地区的风险带确实变宽了,所以我们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强大的心脏面对前面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