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还珠洞 神交米芾

2014-06-27 03:12彭匈
人事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南宫真迹米芾

彭匈

世界画坛上,留下自画像的画家不少,凡·高、伦勃朗等辈都有多幅传世。中国古代的画家多为别人造像,为自己的“尊容”描摹几笔的,却几乎见不着。终于,在桂林伏波山还珠洞,我见到了中国一位伟大艺术家的自画像,而且是全身白描,风神潇洒,姿态飘逸。这就是刻在还珠洞试剑石对面的米芾自画像。

米芾,字元章。北宋著名书画家。宋徽宗时召为内府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又称“南宫舍人”,故世人称他为“米南宫”。米芾善画人物,尤擅山水,画时泼墨写意,画坛上有“米家泼墨”一说。米芾的书法也潇洒自如,独创一格。其对书法的布局、结字、用笔等,均有独特见地,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时人将苏、黄、米、蔡并称宋四家。此公极有个性,平日放荡不羁,尤爱奇石。《宋史·文苑传》曾有过“米芾拜石”的记载:“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为兄。”此外,他还有许多为常人不可思议的举动。世人爱其天真烂漫,呼为“米癫”。 当今,米芾的《研山铭》书法真迹手卷曾拍卖到2999万元。

米芾的大名,自当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地步。然而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书画家,曾在广西做过官,留下一段佳话,这恐怕知道的人不会太多。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米芾出任广西临桂县县尉之职。县尉是执掌一县军事的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县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这年五月,他与县令潘景纯同游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米芾一时来了兴致,在与试剑石相对的石壁上题了一行字:“潘景纯、米黻,熙宁七年五月晦同游”。米芾之名是他四十一岁后才改的。故题壁为其原名。而“五月晦”之晦,要么指五月最后一日,也可能指五月某日晚上。按米癫性格,“秉烛夜游”的可能性极大。

米芾能到临桂做官,既是地方的福气,也是上苍对他的厚爱。桂林的奇山秀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养料。据说他曾画过阳朔山水图,可惜画作已经失传。桂林的奇石,也足以让爱石成癖的他饱得眼福。还珠洞内的试剑石,传说是汉伏波将军马援试剑之处。米芾是否拜过,待考。

还珠洞内的这一题刻,乃是米芾在桂林留下的唯一书法真迹,也是他早期的作品。而他的自画像之刻在题字的旁边,那是一百多年之后的事了。南宋宁宗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方信孺到桂林担任广南西路点提刑狱及转运判官。他在游览伏波山时,看到米芾的题字,流连难舍。正巧,米芾的曾孙米秀实来桂任方信孺的幕僚,米秀实藏有其先祖米芾的自画像真迹。方信孺得知大喜,从米秀实处借来米芾自画像,刻在还珠洞米芾题名右边,并在米芾自画像下方写了《宝晋米公画像记》以纪其盛。

米芾自画像高一点二米,宽零点五米。据说米芾喜着唐服,其自画像上长袍大袖、顶冠足履,不知是否唐时打扮。其右脚迈开,作举步行走之势,身段优美,潇洒不羁。此像,据说是米芾自己对着镜子画的。此亦足见米癫卓尔不凡的性格。当年我在桂林求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还珠洞与米癫神交一次。只是每见米芾右手伸出二指,不知所指者何。此至今仍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谜。

米芾自画像的上方,刻有宋高宗赵构御书赞语:“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高宗皇帝这番评点,颇为精辟。宋朝的皇帝,多有爱好艺术的,尤以徽宗赵佶和高宗赵构为甚。宋代的文艺繁荣昌盛,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无关系。

米芾自画像的右方,还刻有他的长子人称“小米”的米友仁跋语:“先南宫戏作此小像,真迹今归于御府”。今天,归于御府的真迹早已不知所终,而镌刻在伏波山还珠洞中的米芾自画像,倒成了桂林石刻中的精品,一直为桂林山水增添着无穷的人文光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宫真迹米芾
安美桥(南宫)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北宋·米芾《白帖》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妹妹猴腮雷
软、硬笔临写宋米芾《方圆庵记》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河北南宫:七个“到位”给力批后管理
南宫六“延伸”提升城乡规划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