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旋忠
摘要:从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看,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多端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动作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教学;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端思维;想象思维;动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60
一、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善于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又善于反过来由乙事物想到甲事物,这样的心理过程称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常规问题倒过来思考,另一种是设计有关题目,指导学生逆向思维训练,由一般到具体地思考。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安排逆向思维的教学环节与过程,创设逆向思维的问题情景,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活动,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1. 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2. 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并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
通过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还使学生明白了,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
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假如据“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江河行动采访团报道:长江、黄河源头干旱程度、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江河入水量减少等,均呈逐年加剧趋势,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十分令人担忧,就此情况,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将促使学生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而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和探讨,求得科学的、圆满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多端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端思维使思路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个方面,而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平面、立体思维,形成一个互补结构,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精心设计有关题目,引发学生进行多端思维,思考出与这些题目有关的若干问题来,引出的问题越多越好。例如:为什么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与大陆内部多为干旱沙漠,而大陆东部却是风调雨顺?红海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将不断扩张成为新的大洋,这样一来,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将有何变化?学生会围绕这些问题,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左思右想,思维呈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状,向多方向延伸,思考出与题目有关的一个个答案来。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计这类题目,供学生思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多端思维能力定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必定会顺利地发展。
四、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在地理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没有想象的参与,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成果的。如对土地资源学习时,教师出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在世界的位次柱状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我国地形图;我国土地类型构成扇形图;主要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等,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进一步改进的政策与措施。设问:若你分管农业工作,对耕地、林业现状有何进一步打算?我国人均耕地、林地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资源不多,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由此使学生身临其境、将思维引向深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动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并在直接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动作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结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一些学生演示,让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例如:为了说明“中国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可让学生进行图像演示,两块宽度不等的硬纸条,分别涂成红色和蓝色,红色的纸条上写夏季风,白色纸条上写上冬季风,然后放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当在5月初至6月上旬,由于冬季风强,夏季风不能北上,因此在南岭地区形成华南雨季(冬季风纸条在上,夏季风纸条在下,停留在南岭地区);到了6月中旬冬季风——7月上旬,由于夏季风增强,它北上与冬季风势力均衡,因此,雨带推至江淮流域,在此地形成梅雨季节(夏季风纸条向北方向移动,推动冬季风纸条北移,然后停留在江淮流域);7月上旬后,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向北推进,雨带也随之北上,影响华北、东北地区(夏季风纸条继续向北推进,推动冬季风纸条继续北移,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9月冬季风增强,在冬季风的驱赶下,夏季风被迫南下至长江以南,雨带随之南移(冬季风纸条推动夏季风纸条南移到长江以南);随着时间的发展,冬季风愈来愈强,夏季风愈来愈弱,雨带慢慢南移;10月以后,夏季风在大陆消失,雨季结束(冬季风纸条推动夏季风纸条南移,最后夏季风纸条退出大陆,完成演示)。两张纸条一进一退,将降水的变化展示得清清楚楚。这种动作思维,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显然,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每一位地理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大批新型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 5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