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明,黄向向
(1.西安高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1;2.商洛学院 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 陕西 商洛 726000)
自 2008 年中央推出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我国的建设行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化为建设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企业大量涌入国内,加之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崛起,无论从资源的投入还是管理效能的产出,传统的项目管理机构或业主(建设方)应对集群项目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因此,项目管监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项目管监一体化模式是指建设管理企业针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含了在项目决策、规划、准备、实施、收尾等阶段所做的所有工作。这一模式通常被看作是监理企业向管理企业过渡的重要契机之一。传统的纯项目管理或以代建为主导业务的项目管理企业在面对集群项目管理时,必然要构建庞大的管理团队。这不仅使得团队的资源投入增加,而且面临着机构臃肿、管理难度增加的情况。管监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这种压力。监理企业通过为建设方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组建项目管理方的智囊团队,不仅可以拓展监理企业业务范围,同时减轻了建设方、管理方对于大型项目或群项目管理的压力。这种双赢的管理模式就成为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
管监一体化模式的兴起对监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监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制定有效策略,才能享受这一模式带来的收益。
SW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SWOT 应用的领域十分宽泛,经常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分析、市场营销等方面。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SWOT 分析遵循下列步骤。
(1)优势分析。优势是指企业的自身具有的优越条件。主要包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技术资源、有形和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市场竞争能力等。
(2)劣势分析。劣势是指企业自身的短板,如正在落后的技术、有形和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以及关键领域内正在丧失的竞争力等。
(3)机会分析。机会是指来源于企业外部的机遇,往往指的是与财务、组织资源进行匹配,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大机会。可以是日益扩大的客户群、新开展的业务、市场进入壁垒的降低、战略联盟或并购竞争对手的能力,以及迅速增长的市场和市场份额。
(4)威胁分析。威胁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的不利影响。包含强大的竞争对手、关键技术的替代品、客户谈判能力的提高、社会消费方式的不利变动以及经济萧条、市场需求减少等。
将内外进行匹配,两两结合,形成 SO、ST、WO、WT组合策略。可以采用道斯矩阵进行归类,见表 1。
表1 道斯矩阵
(3)将四种组合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目前采取的战略和策略。
(1)监理业务基础。管监一体化是监理工作由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转而发展到工程建设全阶段项目管理的表现形式。在项目实际产出阶段,监理工作仍作为整个业务开展的基础,而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在依托监理业务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工作的范围,向建设方提供更多的服务。因此,本以输出施工阶段监管服务为主的监理企业具有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
(2)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随着我国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监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也逐渐提升,企业在长期开展监理工作中积累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及现场监管经验,为管监一体化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3)国家强制机制的推动。我国自 1988 年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以来,订立了多部法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相关法规的施行不仅确立了监理行为的法律地位,也明确了我国在今后仍将监理工作作为监管建筑市场的核心措施之一。
(4)多样化监理业务的扶持。近些年出现的以设计、采购、招标、技术、合同、风险管理等方面为主业的专业咨询机构,为建设方提供了全过程或阶段性的项目管理服务,同时也为管监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了支持。
(1)新业务熟练度不高。管监一体化业务为新兴业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项目管理的成熟度及监理从业人员的管理业务熟练度仍有待提升。
(2)沟通渠道及交际网络不足。前期大量工作与对外工作协调有关,包括和职能监管部门、规划建设审批部门、项目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成为了原本只注重于现场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企业的短板。
(3)资源储备量不足。管监一体化具体工作涉及到项目启动时取得合法建设的许可、审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审查的招标文件和提出合理的合同条款建议,项目实施中对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协调,项目收尾的竣工决算及审计事务等。因此,在设计、前期管理咨询、审计核算事务等资源储备方面略显不足。
(1)政策的支持。2005 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服务。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监理业务向项目管理业务的拓展及企业的变革。
(2)发展前景广阔。管监一体化整个市场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效益并未形成,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些都为管监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组织机构精简、反应速度快。管监一体化业务作为监理单位业务拓展的一部分,在实际的全过程管理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差别较小。因此从管理角度来讲,省去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协调反应的时间,组织机构相对更精简,信息流传播更顺畅。
(4)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近几年,我国以工程建设企业的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服务实践为基础,以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依托,连续出台、修订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标准。
(5)行业协会的扶持。2013 年结束的“上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国际论坛”中除了总结当下管监工作实施的经验,明确了当今管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建筑监管行业的趋势外,最重要的是发布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大纲与指南》。对于管监一体化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1)建设方(业主)对工程的各种要求。建设方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特殊要求最终以设计变更方式实现,随之而来的是投资的增加、工期的延长。这增加了管理者关于成本及进度方面的监管难度。
(2)投资项目管理咨询企业迅增,市场竞争压力过大。近年来管理咨询型企业数量迅猛增加,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业市场竞争压力越演越烈。加之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带动,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技术壁垒也越来越低,更多的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项目管理公司的介入也增加了这一压力。
(3)管监一体化认知程度不高。管监一体化模式的出现不过短短几年时间。社会对该模式的整体认知度不高,成为了阻碍管监业务全面开展的因素之一。
(4)专项监管措施的缺失。目前职能部门监管重点仍放在监理工作方面,而对管理工作没有专项的监管措施,导致管监市场良莠不齐、管理混乱、标准不一。
(5)操作困难。项目管理企业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管,但前期工作的实施却有很大的瓶颈。如项目立项文件的编制及报审、征地拆迁补偿工作、企业融资等,项目管理方无法在建筑物的功能定位、投资增减、内外装修等方面替建设方(业主)制定决策。因此,项目管理单位如不处理好上述矛盾,实际操作中将变得困难重重。
表2 策略分析
通过道斯矩阵,可得出监理企业在不同策略匹配下所采用的一些战略组合。以 SO 战略为例。由于监理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在技术方面为建设方提供支持。因此在考虑 SO 战略时,将“承揽大型监理项目并参与组成项目管理方或建设方的智囊团队”这一策略作为监理企业参与管理方业务的方式之一,也是监理方发展管监一体化业务的措施之一。
因此,企业做 SWOT 分析时,应客观充分对自身优劣势进行评价,并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机会所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决策,为管监业务的发展指明方向。
SWOT 分析法在市场分析和营销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工程领域应用较少。笔者认为,对于需要开拓新型管理业务的监理企业,这种方法是值得尝试的。大到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小到项目部工程管理全阶段工作组织方案的编制,都可以运用 SWOT 的分析思维进行梳理。正确地对自身优劣势进行总结,客观地评估外部威胁和机会,通过科学的结合匹配,最终得出合理的发展和管理的策略,无论是对监理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1]林萌.建设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鲍学英,赵延龙.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过渡的SWOT分析[J].建设监理,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