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兴、观、群、怨①
——习近平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疏

2014-06-27 01:24:38方汉文
关键词:兰考首词焦裕禄

方汉文 方 楠

(1.苏州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苏州,215123;2.凯盈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昆山 215331)

方楠(1980-),女,陕西西安人,文学学士,凯盈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一、“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季氏》记载孔子对鲤(即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1]363,通过诗词等文学形式来说出自己的话语,就是所谓“赋诗言志”。从春秋时期起,已经是国家之间交往的重要礼仪,同时也是孔子儒家诗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孔子这句话是教导自己的学生通过学习《诗经》等文学作品,认识世界与表达思想情感。在儒家诗学影响下,这种以优秀诗词篇章进行学习教育成为中华文明的传统。今天我们注疏习近平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一种传统的学术研究方式,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实践。

关于“注疏”,我们也稍作解释。《广雅·释言》中说“注,疏也。”注疏就是对经典文献与诗词文本语言和意义的注释、研究和解读,注疏是经典学习的常用方式,我们将它运用于文本解读之中,希望能具有创新性,为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习近平词提供经验。

习近平同志的词《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全文如下: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山此水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最初发表于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当时词作者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这首词的第一句话是散文体,作为词叙,说明写作这首词的起因与经过。从中可以看到,当年词作者是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此词,以表达本人的情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者”。这首词具有真挚深厚的情感,表达出一种对国家与民族的赤子之心。2014年3月19日这首词在《光明日报》公布,在此前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到河南省兰考市进行考察与指导工作,追思曾经担任兰考县委书的焦裕禄,提倡学习焦裕禄为人民事业鞠躬尽萃的精神,这是本词写作的语境与缘起。

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传统文体,属于韵文和格律体,与中国古代诗歌合称诗词。但是词与诗不同,中国格律诗每行的字数是相等的,一个字为一言,如七言诗、五言诗等。而词的每一行字数不相等,形式上相对自由,如苏轼的《满江红 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的上阕:“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这首词三四言相杂,断句自由,有长有短,所以词也称长短句。词的起源相当早,常见的说法是将梁武帝的《江南弄》(“众花杂色满上林”)作为早期词作的代表作。诗词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文体,诗词各有千秋。清代江顺诒《词学集成》中说:“盖诗与词本同一源,诗盛于唐,词盛于宋,亦物莫能两大之理。”唐诗宋词,标志着诗词各有其兴盛和达到巅峰的时代。

① 本文是方汉文教授2014年5月22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文大讲堂的讲演,此次发表经作者作了文字的校斟与修改,内容以修改本为准。

词有词牌,词牌就是一类词的名称。如“念奴娇”“清平乐”、“菩萨蛮”等,词牌只代表一类词对格律字数和句式的要求。词牌与词所写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词的风格与词牌也不完全相对应,“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词都采用基本相同的词牌。但是,由于不同词牌的字数与句式不同,在创作中人们发表某种词牌适宜于表达某种情感,比如《念奴娇》《满江红》《沁园春》《水龙吟》等词牌字数较多,句式跌宕起伏,经常用来抒发慷慨激昂的情感。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岳飞《满江红 写怀》、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等词都是千古名篇。由于词这种文体较自由,宜于表达磅礴而深刻的情怀,不仅是历代诗人词家所喜爱的文体,也是中国政治家所常用文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政治家经常填词。

中国诗词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也是唯一流传时间最久远的文体。与中国诗经同时产生的西方史诗等文体早已经不在现代文学中出现。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孔子《论语 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2]374兴观群怨是历代中国诗词研究的基本观念,我们将这种观念运用在本词的注疏中。诗词同源,在以下的注疏中,诗的注疏当然适用于词,这就无须赘言了。所以我们在注疏中不再具体地逐一说明诗词的差异。

二、诗可以“兴”

兴,即“赋比兴”的兴,“兴”是诗词特有的艺术手段。《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兴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对象描写来引发相关联的情感。郑玄《周礼 大师》注引郑众云:“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诗词中的兴经常以自然界中的物象包括草木鸟兽,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作为兴象,借以抒发胸臆,如《诗经》中相当多的树木兴象:《大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诸如此类还有《小雅 南山有台》等许多首,在这些诗中,各种树木代表不同的意义。近代词论家陈匪石在《声执》中说,词用比兴,引用了清代张惠言论词的话:“缘情造端,兴与微言以相感动。”就是说,兴可以加强诗的寄托情怀,“首重造意”的功能。

本词的开篇句“魂飞万里,盼归来,此山此水此地”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想象,寄托了词作者深刻怀念英雄焦裕禄的情怀。英雄的魂魄从万里之遥回归到兰考,这里是焦裕禄生前为之奋斗直至献出生命的地方。这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呼唤,英雄魂归祖国的山水大地,让焦裕禄精神永存。词的起首想象瑰丽奇伟,也显得遒劲有力。

连用三个“此”,这是词中的排比联绵字词的用法,强化思念的感情,为抒写情怀而起兴。习近平同志词所追思的焦裕禄(1922-1964)是原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1962年到兰考担任领导工作,1964年因病逝世。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三人写的报导《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河南兰考县是河南东部的一个贫困县,内涝严重,土地盐碱化程度高,风沙严重。在最困难的时刻,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他在火车站看到农民携家带口外出乞讨,这位刚来的县委书记热泪纵横,召集县委干部到火车站进行教育实践,他现身说法,发誓一定要改变兰考面貌,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兰考人民改造盐碱地,种植当地一种生存能力强的优质树种泡桐,这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造土壤。经过艰苦的奋斗,兰考的面貌开始改变,正在这时焦裕禄同志却积劳成疾,但他直到临终仍坚持工作,他患的是肝病,为压制肝区疼痛,将自己坐的藤椅都顶破了。他逝世后,全县人民泣不成声,自发地排队相送灵柩。他亲手种植的泡桐树被命名为焦桐,用来纪念他。这是词中“把泪焦桐”的出处。

“把泪焦桐如雨”是诗人既有创造又有继承的表达,首先以焦桐树为兴象,与传统诗词如《诗经》中的“杜”“棠棣”等树木作为兴象来纪念先人是一致的。这种用法不仅在诗词中常见,在其他文体中也有,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中就有:“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在本词时,怀念这位革命工作的先行者时,既有哀念,又有继承壮志的豪气。同时,作者采用“焦桐”作为兴象,将群众的话语撷采入诗,又是一种诗意的创新。这种焦桐树木高大,开花,树木坚硬,是一种优质的木材。焦裕禄带领群众广植这种树木,改良土壤,在改变兰考面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树木已经融入兰考大地与焦裕禄形象,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之中,这是兴的主要意义所在。作者看到焦桐已经根繁叶茂,不由抚摸树木追思焦裕禄。所以焦桐具有一种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作者看到树叶婆娑,缅怀故人,不由泪如雨下。

图1方汉文书习近平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配以兰考泡桐树花中国画

Fig.1FangHan-wen’scalligraphyof“APoemofNian-nu-jiaoinCommemorationofJiaoYu-lu”byXiJin-pingaccompaniedwithChinesepaintingofpaulowniaelongata’sblossom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词的字序,笔者理解,这一手把焦桐、泪飞如雨的场面描绘,如果在日常语言中,应说成手把焦桐泪飞如雨,作者为什么要写成“把泪焦桐如雨”?这是一种诗词所特有的修辞手法,即改变词序更合乎词律的要求,突出感受。相当于唐诗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里的散文叙事是欲以夜光杯来饮葡萄酒时,琵琶声起,催人上马。而写成“欲饮琵琶马上催”,和“把泪焦桐如雨”是一样的。

兴的最终目标是“感发志意”(朱熹),就是抒发作者的胸臆以感染别人,作者也曾说到这首词是直诉胸臆。而通过这种直诉胸臆,来启发、鼓舞和感染教育读者,引发对焦裕禄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从而使焦裕禄精神回归祖国大地。

三、诗可以“观”

诗的“观”是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作用。认识自然主要是了解自然环境与物产,是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也包括熟悉祖国大地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认识社会的意义则是”观风俗之得失“(《论语集解》郑玄注)。即朱熹所谓”考见得失”,了解风俗民情、社会现象,当然也包括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其中运用了一段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临终前说,我生前没能把沙丘治理好,死后要看到你们把沙丘治理好。这里将这段感人的故事化解入诗,属于中国古典诗词“用典”与“用事”的表现手法,即引用前人的故事或是经典,加强对现实的理解。其中尤其以“用事”为难,宋人蔡绦的《西清诗话》中说“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他举了一个例子,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般人只知道这一联诗句工整而意义深刻,但是不了解诗中用事,其中用了《弥衡传》“挝渔阳惨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这才是真正的善于用事。本词作者这里用事巧妙,将焦裕禄的故事引用过程进行化解与提升,赞扬了焦裕禄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一心要改造沙丘、造福兰考百姓的精神。

所以这一用事的意义就相当深刻了。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土壤沙化,沙丘侵袭农田的环境,成变了遍地绿树的美景。兰考从一个百姓外出要饭的穷县,变成了初步繁荣富裕的局面,所以人民怀念焦裕禄的功绩。这里也可以说是套用了中国典籍中的一个典故。《淮南子 精神训》中说:“知宇宙之大,则不可劫以死生。”[2]对于树立了远大志向的人,生死之事不足以令人慌乱或是欣戚。而作者将其改为焦裕禄将个人的生死系于广大老百姓。从中看到这位优秀干部的远大理想,当然也将改变沙丘等自然环境,得到人民的真心热爱的现实反映出来。“系”寄托萦绕之意,这里是中国诗学中的“炼字”手法,所谓炼字,就是用经过反复锤炼、用既符合行文要求,而又极为精辟的字词表达诗意。刘勰《文心雕龙 炼字》篇中说:“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3]

“路漫漫其修远矣。”引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修,长也,漫漫,形容路途遥远曲折。吾将上下而求索。“言天地广大,其路曼曼,远而且长,不可卒止。吾方上下左右,以求索贤人,与己合志者也。[4]

在词中引用或者是化用前人的词句是一种修辞手法,中国古典词中运用相当普遍。如明人杨慎《词品》中指出:苏轼词“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是用陶渊明“山涤余霭,宇暖微霄之语。”李清照词“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全是引用了《世说》之语。特别是《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古代经典文本,更是经常被历代词人所直接引用或是化用。如清代词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就说:有志为词者,宜直溯《风》《骚》,出入唐宋。其中的“《风》《骚》”就是指《诗经》与《离骚》,习近平词中此句就是直接引用了《离骚》中的句子。

此处引用名句来形容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局势可谓翻旧为新,妙语中的。写出了改革行进中的艰难仍然是如同漫漫长途中的曲折之处,需要上下求索。作为烘托,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赞赏焦裕禄坚定不移为民造福的精神,也表达了今天我们要继承遗志,同心同德,将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四、诗可以“群”

“群”是指诗词的互相感染和互相提高的作用,《论语集解》中引孔安国的注来解释“群”,是谓“群居相切磋”,就是引起读者的共鸣,互相商讨,共同提高。

“暮雪朝霜”,暮,日落时分为暮,《国语晋》“范文子暮退于朝”。暮雪是指傍晚或是晚间的雪。”朝霜“就是早上的霜,晚上飘雪,清晨霜冻,以喻艰难时刻。这里其实又是一处用事。焦裕禄曾经在下大雪时来到最困难的百姓家中慰问群众,这一事迹在兰考广为流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记录了焦裕禄雪中走访贫困农民家的情景,感人至深。作者这里引用这一故事,如盐在水,赞扬焦裕禄关心爱护老百姓,与词中的“好官”和“肝胆长如洗”相呼应,达到引起共鸣,相互切磋的效果,这是诗词的“群”的功能的典型表现。

习近平词开首有一段词叙,这是古文,也就是散文文体,说明自己写作这首词的起因与过程。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的作者是新华社记者穆青等三人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发表24年后,1990年7月8日再次回访兰考后发表的报导。这篇报导如实报导当时兰考的面貌。第一是兰考在改革开放以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焦裕禄精神的指引下兰考已经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富裕之路。但是也不可讳言,改革开放后的兰考在经济飞跃同时,在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因此兰考人民更加怀念曾经“为官一任”而“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好官”焦裕禄。

习近平同志的这首词就是读了这篇文章后所写的。而且他多次讲述自己当年读过第一篇文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倍受感动的往事。可见这首词表达了长达26年时间对焦裕禄同志的怀念之情。当然,其实词叙中已经揭示了词中的重要思想,这就是从《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点明了词的主题之一,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呼唤焦裕禄身上体现的“好官”精神,学习榜样,反对腐败堕落,保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作风。

“中夜”即”半夜时分,《书 囧命》“怵惕惟历,中夜以兴。思免厥衍”。*参见《十三经注疏》,上,第246页,《尚书正义 周书囧命》,中华书书局影印本。这段话是周穆王任命大臣伯囧为周太仆正一职时自谦的话。意为自己人轻位重所以经常自勉,悚欋惟危,夜半以起,目的在于免犯错误。”“霁月如银”中的“霁(ji)”表示风雨过后或是停止,《书 洪范》“或命卜巫,曰雨曰霁”,传“龟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霁月如银就是晴朗天空上的月亮洒下银色的光辉。“文思萦系”中的“文思”指作文的思路,《文心雕龙 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萦系”即旋回缠绕,《诗经 周南 摎木》中有“南有摎木,葛藟萦之”,形容藤缠绕树木,作者文思回旋缭绕,不能释怀。这一段话是写作者写词的语境。时在中夜,明月如银,作者读了关于焦裕禄的报导后,文思缭绕,写下了这首词。言语简洁,寄托了作者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写作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毋改英雄意气”,毋改,就是不改,《韩非子》“君子安可毋敬也。”英雄,本义是指能力超群的人物,《文选 班彪王命论》“英雄毕力,群策并举”。此处指焦裕禄。意气是意志与气概,《史记 李将军(广)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虽然为兰考人民经历了艰难辛苦,但焦裕禄意志坚定,表现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肝胆,意为豪情壮志,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qun)。”“洗”这里可以理解为洗涮和涤除的意思,由于追思焦裕禄这样的英雄人物,我们的思想与心里都得净化。洗然,心情严肃而安祥。杜甫《营房》诗曰“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思念这位英雄人物,益添了豪情壮志,决心努力奋斗。

五、诗可以“怨”

关于诗的“怨”历来有不同理解,其一是“怨剌上政说”,这是孔安国《集解》中提出的,主要意思是批评和讽刺不良的政治风气。《汉书 艺文志》“周道始缺,怨刺诗起。”其二是美刺说,就是批评与赞扬相结合,批评邪恶现象,赞美积极能量。清代学者程廷祚的《诗论》中说道: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儒家诗学中更为注重的是温柔敦厚的诗教,这首词通过对焦裕禄精神的赞美,以抨击贪腐之风。

“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两袖清风”一般用来形容作官的人为政清廉,没有财物。古人着装以袖来存物。元魏粮《青崖集》“送杨季海”“交亲零落鬂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这就是词的“美”,赞美焦裕禄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官原指官吏,《尚书 武成》”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官与管通,以管领为名,若指其所主,则为职。任指任期与职责,《论语》中说到仁以为己任。“造福一方”就是为当地人民创造幸福。平生的意思就是人的一生、此生。黄滔《游东林寺》中有“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遂即是顺,遂意是如意。遂了平生意,就是自己一生的意愿所追求得到实现。这里是讲焦裕禄同志为官是为了造福当地百姓。这与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谋求私利,贪污腐败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鞭挞了不正之风,这就是诗词的“美刺”之功,也是对“诗可以怨”的一种实践。所以“怨也就是一种对社会不良作风的批判,通过这种批判,令人更加敬佩真正的共产党人焦裕禄的高风亮节,认识到对社会腐败作风的批判是中国复兴的关键之兴,历史将会证明这一批判的重要作用。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碧”一句再现了诗“用比兴”(毛泽东语)的特色。以焦桐遍布,大地绿化来起兴,兰考在焦裕禄精神指引下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样,涓滴是点滴的水,柳宗元《谢赐端午绫帛衣服表》中说”臣谬典方州,效微涓滴。叨承大贶(Kuang,赐,赠),荣重丘山”,是说柳宗元当地方官员时只想到为国家出力,没想到受到如此重的赏赐,恩情与荣誉如同大山,感激不尽。词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一典故,抒发作者的胸臆。会,汇也,水流的汇合。千顷,千表示多,如大千。千顷碧比喻广阔的碧波。《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顷本是中国古代的度量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千顷言非常广大的面积。作者将个人的努力作为点滴的水,汇流入海,成为无限广阔的海洋。

六、本词的审美观念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们注疏习近平诗词中,分别阐释了其兴观群怨的作用。其实这些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种审美观念,这种观念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如清人王夫之《诗绎》所说:“於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於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可见“兴观群怨”并不是互不相关的,“兴观群怨”在一首词中,具有互相补益、相得益彰的功能,在观察社会中使得兴象深化,而兴象的深化,则使词中所抒发的情感,所赞美的精神更加崇高。崇高精神也是对社会现象中一些阴暗成分的批判与鞭挞。焦裕禄“两袖清风”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评价,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相呼应的。这种精神不但表现于古代经典《易经》中,同样表现为中国儒家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精神。这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腐败堕落现象的严厉抨击。

这种审美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主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说:“《风》《骚》自有门户,任人取法不尽”。这里所说的门户可以理解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优秀文化传统精神追求,这就是上追诗骚,具有古典诗歌所特有的美刺结合,关注国情民生,立足社会现实的精神。清代词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中认为,诗词的认识世界与表达情志的功能是统一的,也是儒家美学的根本,“词者诗之余,当发乎情,止乎礼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离骚》之旨,即词之旨也。”这虽然前人对诗词的儒家审美观念的阐释,其中所说的诗词的艺术表达特点与社会功能,主张词的创作要有寄托,结合社会现实的观点,是中国文化中的审美精神的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这首词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地方相当多,特别是词深刻隽永的立意和所创造出的感人意境等,都令人读后印象深刻,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正所谓“识在瓶管,何能矩矱”。加之对词的原作理解不深,注疏中的舛误之处必然很多,盼望能得到方家与广大读者和听众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孔子.论语,诸子集成: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4:363.

[2] 刘安.淮南子,诸子集成: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54:109.

[3] 刘勰.文心雕龙:下[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25.

[4] 洪兴祖.楚辞章句补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7.

猜你喜欢
兰考首词焦裕禄
这些数字,读懂焦裕禄精神
人民周刊(2022年15期)2022-09-13 02:32:56
又访兰考
神回复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0:58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8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2
宋高宗的眼力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兰考交卷
时代报告(2017年2期)2017-02-27 23:03:27
人民呼唤焦裕禄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