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辉 薛正刚 崔建民 梁保萍 王树杰*
豫南地区大麦田间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郭辉1薛正刚2崔建民2梁保萍2王树杰2*
(1.驻马店市农业局,河南驻马店463000;2.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豫南地区大麦田间杂草以禾本科杂草野燕麦、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较为常见,设置爱秀、苄嘧磺隆、麦喜及大骠马4种药剂间的8种不同的药剂组合处理,进行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爱秀80 ml/667 m2加麦喜10 m l/667 m2或爱秀80 m l/667 m2加苄嘧磺隆30 g/667 m2对大麦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
豫南地区;大麦;杂草技术;防治
大麦在豫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大的种植面积,为中部地区啤酒业和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障,大麦本身对环境的较强适应性保证了产量的稳定性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但大麦田间杂草的生长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因此探讨豫南地区大麦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药剂组合处理对大麦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来探求大麦田间杂草防治的最佳药剂组合,为豫南地区大麦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
1.1 供试药剂
试验处理中用到的药剂分别为:爱秀(瑞士先正达公司)、苄嘧磺隆(美国杜邦公司)、麦喜(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和大骠马(德国拜耳公司)。
1.2 试验设计
不同药剂间组合共计9个处理。1、不施药(CK);2、5%爱秀80 ml/667 m2加10%苄嘧磺隆30 g/667 m2;3、5%爱秀80 ml/667 m2加5.8%麦喜10 ml/667 m2;4、5%爱秀120 ml/ 667 m2加10%苄嘧磺隆30 g/667 m2;5、5%爱秀120 ml/667 m2加5.8%麦喜10 ml/667 m2;6、6.9%大骠马60 g/667 m2加10%苄嘧磺隆30 g/ 667 m2;7、6.9%大骠马60 g/667 m2加5.8%麦喜10 m l/667 m2;8、6.9%大骠马80 g/667 m2加10%苄嘧磺隆30 g/667 m2;9、6.9%大骠马80 g/667 m2加5.8%麦喜10 ml/667 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4 m2,试验地设在驻马店市农科院试验田内,前茬大豆,土质为黏壤土,田间杂草野燕麦、猪殃殃、播娘蒿等,参试大麦品种为驻大麦7号。施药时期为大麦返青期、禾本科杂草3~5叶、阔叶杂草3~5分枝,施药器械为兴农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圆锥形双喷头,工作压力为1.5 Pa。
1.3 调查方法
施药后3 d、7 d、15 d、30 d、45 d目测大麦生长情况及杂草防治效果,调查45 d杂草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2.1 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对大麦生长的影响
通过观察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小区施药后对大麦生长的影响,发现爱秀与苄嘧磺隆、爱秀与麦喜混剂对大麦生长没有影响,表明爱秀与苄嘧磺隆、爱秀与麦喜混用对大麦生长安全;大骠马与苄嘧磺隆、大骠马与麦喜混剂对大麦影响较大,施药后大麦分蘖减少,幼苗匍匐,表明大骠马与苄嘧磺隆、大骠马与麦喜混用对大麦生长不安全(见表1)。
2.2 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对杂草防除效果
2.2.1 施药7 d药效观察。施药后7 d,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爱秀和大骠马差别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施药时间较短药效发挥不充分有关;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爱秀和大骠马分别与苄嘧磺隆组合显著优于爱秀和大骠马分别与麦喜的组合(见表2)。
2.2.2 施药15 d药效观察。施药15 d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爱秀显著优于大骠马,且防除效果随爱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随大骠马剂量的增加变化并不明显;对阔叶杂草的防除爱秀和大骠马分别与苄嘧磺隆组合优于爱秀和大骠马分别与麦喜的组合。
2.2.3 施药30 d、45 d药效及株防效、鲜重防效观察。通过对施药后30 d防效、45 d防效、45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的观察,发现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爱秀显著优于大骠马,但不同剂量爱秀处理间表现无差异,而不同剂量大骠马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随剂量增加防除效果增强;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麦喜和爱秀的不同剂量组合与苄嘧磺隆和大骠马的不同剂量组合间并无明显差异(见表3)。
表1 施药后不同时间安全性调查
表2 施药后不同时间各处理平均防效%
表3 施药后45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爱秀与其他药剂组合对大麦正常生长无影响,大骠马与其他药剂组合对大麦正常生长影响较大,生产中需要谨慎使用。爱秀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十分显著,应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豫南地区大麦田间杂草防除的最佳药剂组合配方为:5%爱秀80 ml/667 m2加麦喜10 ml/667 m2或5%爱秀80 ml/667 m2加苄嘧磺隆30 g/667 m2,但该配方仅限于禾本科杂草为野燕麦。
2013-12-30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大麦成果转化资助项目。
郭辉(1964-),女,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王树杰(1973-),男,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大麦育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