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 阮富春
备受关注的《功甫帖》2月18日下午亮相北京,首次公开在内地示人。在由上海龙美术馆举办的苏轼《功甫帖》媒体见面会上,还公布了《功甫帖》的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检测结果,否定此前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人员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
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现场展示了《功甫帖》的1200dpi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并用手持式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了现场放大扫描。龙美术馆在这些高科技仪器的检测结果基础上,结合机构鉴定的报告,以及专家学者提供的最新学术文章,确定《功甫帖》为自然书写,指出“双钩廓填说”无法成立。
今年元旦,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在《中国文物报》刊发质疑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竞得的《功甫帖》的研究文章。单国霖在《苏轼<功甫帖>辨析》一文中,通过对《功甫帖》书法本体的研究指出,“不合乎苏轼笔性特点,虽然形体极其相似,然气韵不畅,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摹写所造成的失误。”并从印鉴、书法两方面人手,指出翁方钢题跋亦为伪造。钟银兰、凌利中在《“从法帖中双钩”——谈(刘锡敕>、<功甫帖>》中则认为,《功甫帖》墨迹本以双钩轮廓为基础,与百年前就在一起、民国时又同为许汉卿旧藏的《刘锡敕》伪本钩摹性质如出一辙,两帖可相互证伪。
黄剑在《<功甫帖>高清影像和技术鉴定结果情况说明》中指出,龙美术馆援引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对《功甫帖))所做的技术鉴定,《功甫帖》所用纸张用60、100倍放大镜分别观察原料以麻料为主,“纤维偏粗,有少量非麻类絮状物,纸张表现无填充料以及涂层”,“与北宋李建中《同年帖》、苏轼《致知县朝奉》为同一种纸”。《功甫帖》原迹纸张厚度平均值为0.235毫米,较《翁方纲钩摹本》平均值0.166毫米的纸厚,透光性较差,不适合双钩廓填。而《翁方纲题跋》所用纸的厚度平均值为0.208毫米,《许汉卿题跋》用纸厚度平均值为0.173毫米。《功甫帖》上的两方残印,应该合并释读为“义阳世家”印,与台北故宫收藏的北宋徐铉《私诚帖》、北宋吕公绰《真诲帖》、北宋黄庭坚《婴香帖》等北宋名迹中的“义阳世家”印章相一致。“无论从直观高倍影像比对分析,还是结合印章、纸张等客观证据,以及结合苏轼笔迹的显著特征,都支持下列的两个结论:
1.《功甫帖》高倍扫描影像结果直观显示,上博‘双钩廓填说不能成立。
2.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由安仪周、张葱玉、徐邦达等鉴定大家做出的《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结论能够推翻。”
据黄剑透露,3月28日,《功甫帖))将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展中面向公众公开展出,将为其准备一个近百平方米的专门展厅展示,同时还籽展出部分围绕《功甫帖》真伪之争而发表的具有学术价值的相关研究资料。
刘益谦表示,此次将《功甫帖》拿到北京来展示,“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原作,在这个基础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说”,“希望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在看到《功甫帖》原作后,再对双钩廓填做出一个解释。”
(责任编辑: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