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病虫害是林业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林木的质量,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68-1
森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病虫害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以陕西省为例,调查研究显示,每年发生的病虫害已占林地面积的7%,已知的林业病虫害达1380多种,是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省份。为了进一步提高林木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就务必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把灾害破坏度控制到最小。
1 森林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
1.1 自然因素
1.1.1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暖冬频繁出现,使得林木害虫自然死亡率下降。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得害虫繁殖能力增强,生长迅速,传播速度加快,森林病虫害应得更加多样性、复杂化,破坏性加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1.2林种结构 林种结构不科学,如陕西省人工林约占现有森林面积的42%,林分质量不高,树种单一,结构单一,多为纯林,抗病能力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人工纯林成为病虫害发生的理想场所,一旦害虫传入,将会造成大面积传播,难以有效控制,林分受到严重损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1.3害虫特性 害虫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适应能力不断加强,破坏力加大。加之一些抗虫树种经过长期的栽培,其遗传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异,抗虫性能已减弱或消失,这些都迫切需要研制出更多更好的林木抗虫品种。
1.2人为因素
1.2.1乱砍滥伐 过度砍伐天然林,使其数量急剧下滑,造成了林分质量下降,树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病虫害频繁爆发。同时,随着农业的发展,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刀耕火种的模式变相上演,大量林地变成耕地,两地的交接地带增多,使得新的病虫害出现,森林的破坏面积扩大。
1.2.2不科学使用化学药剂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救治太过于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可以消灭部分害虫,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病虫抗药性增强,为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1.2.3治理森林病虫害的落后思想 有些地区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观念落后,灾来救灾,灾后救灾的等靠思想严重,无法将预防为主的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贫困地区灾害发生后,财政甚至无法支付救灾经费,只能任其蔓延传播。陕西省的救灾治理工作也摆脱不了传统的思想束缚,将治理精力多放在救灾上,却忽视了预防、控制。
1.2.4检疫部门把关不严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区域、各行业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由于植物检疫环节把关不严,导致林业有害生物随苗木传入,人为传播的长距离病虫害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
2 防治对策
2.1 加大森防工作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控制病虫害、鼠害等对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2.2 健全防治制度,加强虫害测报
建立健全全省预报虫害网络,将国家、省市、县级中心测报点有效结合,提供准确、快速、全面、系统的森林病虫害种量及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病虫害发生做出准确判断,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率。
2.3 科学防治,保护生态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生物防治为主,杜绝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如果不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势必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树种的多样性减少,结构趋于单一都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充分利用害虫天敌的作用,尽量创造天敌的生长环境,如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2.4 严把检疫关
检疫部门要严格把关,对引入引出的植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及复检工作,熟悉掌握国内外林业中的有害物种信息。引种必需保证先评估,再审批,引进后要做好定点隔离、复检工作,一经发现危险病虫害,立即上报处理,严重的彻底销毁,避免给林业生产带来损失。
3 结语
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的森林病虫害,具有涉及面广、破坏性大等特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事关林业发展大局,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在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确定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昆虫资源的开发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林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卫斌,王韩妮,赵晓娟.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2010,(6).
[2] 王春玲.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3).
[3] 刘锦乾.甘肃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6,(2).
作者简介:石宝荣,宜君县国有阳湾林场,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