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014-06-26 01:50宋广成
体育师友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发展

宋广成

摘 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自身体质。以期能够使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后备人才。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12

1前言

现如今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已然被社会所忽视,很多中小学生的体质呈现下滑趋势,在一些普通的学校体育运动中还出现了学生严重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迫在眉睫。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在悄然改变,“老派”的体育教学理论逐渐消亡,新式的体育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如何能够在潮流中把握时代的方向以契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洞悉时代变化的特点,既要做到与时俱进,又要避免矫枉过正;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发展创新,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求。

2 体育教学理论的现实分析

近年来对于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仍然比较肤浅,缺乏创新。其重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当前学校体育专业学科的性质特征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体系。经调查研究,当前体育教学理论基本上是一般教学理论的复制或简单的形式转化,如果不对当今体育专业学科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理论将无法可持续发展。

查阅文献资料发现, 当今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健康第一”和阳光体育等理论齐头并进,使它们有了长足的改善和实质性的提高,一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从2000 年以来,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及形式均产生了一些变化和相关理论性的探究,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关系不断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第二,自2001 年国家开始实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表明了“课程管理思想和教学体系的根本性变革”。第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布,表明了当前体育教学已经摒弃了半世纪以来的“劳卫制”式的体育锻炼体制,当前中小学学生体育健康锻炼评价基本上向目标性、个体性、科学性等方向发展的趋势。第四,多年来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们在体育专业教材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式内容体系也得到很大的改进,其主要原因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进大量的新兴体育运动和科学化基础设施。第五,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参与课程教学目标和“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理论的建设标志着体育运动已经渗透到绝大部分学生中,以及体育教学面向终身体育思想理念的确立。第七,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实践”及适应能力等目标的提出表明体育教学理论与社会现实发展关联趋于一个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最后,“课间体操”、学生“快乐体育园地”的试行和学校运动会的举办等标志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渗透到学生课外活动之中, 同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些深刻的改革变化之中, 基于许多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实际成果, 也浸透着许多体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精力”。[2]

另外,毛振明教授在《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文章中, 提出和综合归纳出十四种体育教学理论如:运动健康周期、体育学科特性、体育运动认知、掌握运动技能的两类型、成功体育……体育教学效果三要素、体育单元和大单元教学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为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时代价值。[3]

3 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特点

体育教学基本理论是揭示体育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及其本质的内在的关系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体育教学基本理论内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提高体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原则、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和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3]在对体育教学基本理论阐述过程中,依据相关理论,总结了实践经验与要求,对内容进行了逻辑分析和整理,力求体现出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基础性、条理性、指导性等特点。

3.1 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强身健体,提高竞技能力,另外还能调节情感,促进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还可用于军事与劳动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多元化决定了对教学的更多要求。

3.2 授课活动的复杂性

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特点非常突出。不仅要求体育老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合理调配学生训练的负荷量,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教学素养,是体力与智力的结合。因此体育课程虽然看着简单,其实跟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复杂。

3.3 身心互动的统一性

在体育学习中,对学生的身心并用要求特别高,不仅要熟悉记忆各种概念,还要理解并付诸于实践。学生在学习中既不能对教材死记硬背,又不能一无所知,在训练中既不能亦步亦趋,又不可分心走神。

3.4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或体育场馆里进行,这些场地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在户外时,还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所以对环境提出了比其他教学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有着更为详细的要求,这点尤为重要。

4 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时代诉求

4.1 注重对德行的考察

“德者,才之帅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价值观的扭曲和道德观念的流失。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以达立德树人之目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灌输这一概念,值得我们深思,使运动场不仅可以铸造坚强体魄,还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而这些优良品质不仅反馈到体育学习中去,比如篮球场上更加具有合作精神或者尊重裁判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敬重,间接的得到更多的机会,同时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莫大的帮助。endprint

4.2 摆脱体育运动技术结构的约束

体育教学对身体的要求远高于其他学科,但是为什么许多学生离校之后就与体育运动绝缘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体育运动繁杂而不实用,不具有推广性和流行性,脱离了学校的约束之后,体育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在体育训练中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不仅使学生明白做的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运动当中。比如适当地改变一下教学内容,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对体育课程内容主要素材的竞技体育进行加工,形成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使得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的说明,不再僵硬的受制于规则的束缚,做到更加普及且具有传承性。

4.3 建立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化、多样化形式

体育教学在进行的时候应该摆脱课堂的束缚,更多的从学生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特点出发,须知教的根本出发点是学,否则便是水上浮萍,在教学中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变说教为自教,把更多的乐趣灌输其中,让学生非但感觉不到约束,反而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最终目的是把运动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思维中,即便脱离了学校,学生仍旧保持这一良好习惯,严密的课堂纪律保证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比如我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切身感受比赛的气氛,直观地了解运动员、教练、裁判等角色的特点并加以扮演,从而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4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众所周知,较之其他学科,体育对身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体现形式为机械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机械运动在很多方面能够提高效率,比如变滑动与滚动,不如杠杆的应用。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多的与先进的科学理论结合以达到最好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在运动量、休息、营养等方面营造完美的平衡,如何兼顾数量和质量,如何在负荷增大的情况下避免受伤等等,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上,对营养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认识,不是死板的僵硬的传教,而是用更好的方法来带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5 结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更好的发展,要求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创新,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改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要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也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培养出全面的人才。体育教学应该植根于教材,又不能为教材局限而束缚了学生的能动性,不能让体育教学在脱离了校园之后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要根据人们的需要来改变体育教学的形式和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普及运动发展。新时代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的素质修养和过硬的技术缺一不可,可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小学体育理论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健康身心,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黄力生.孔子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研究[J].中国

体育科技,2006.6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