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云
摘 要:贫困地区应立足本地支柱性农业产业,进行产业链延伸,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关键。选取石阡县支柱性农业产业——茶产业做定性分析,探讨茶产业链延伸问题。重点分析石阡茶产业链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方面提升面临的瓶颈,并分析困境形成的原因,提出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路径在于厘清茶产业上中下游产业,确定产业重点;以茶产业为核心,形成产业集群;广辟销售渠道,努力延伸茶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从这些方面入手,做强产前、产中、产后产业,才能真正壮大石阡茶产业,从而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贫困地区;产业链延伸;石阡县;茶产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25-03
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尤其应立足贫困地区的产业实际,在引进和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注重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尤其应注重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铜仁,寄望贵州茶产业做大做强,铜仁市已把石阡、松桃等地作为茶产业重要发展基地。茶产业链的延伸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是茶产业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茶产业链条的延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链延伸的基本理论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价值链体现的是产业链中的不同企业的价值创造在相互交换提升中企业整体价值增值;企业链体现的是产业链中不同的企业之间通过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企业的相互关系;供需链体现的产业链中各个不同的企业和部门所提供的原料和产品,以及所需的原料和产品;空间链指同一种产业链条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或者指不同产业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着相互价值的交换,相互制约同时相互促进。组成企业链的企业彼此之间进行物质、资金的交易,交易完成也就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形成价值链,企业链在空间的分布上形成空间链,在地理上具有集中的特点,形成产业链中的集聚,企业集聚最终是为了实现经济价值,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通过相互的供需活动得以体现,各链条相互包含交叉,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链延伸是将一条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增强产中产业的经济效益,优化完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实力的行为[1]。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巩固产业根基,助力产中产业的核心地位提升;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产品附加值增加和市场拓展环节,提升产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的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链延伸完整的实现是上中下游产业链接顺畅,上中下游产业得到相互促进和提高,相互完善和增强,产业间的经济效益体现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2]。石阡县在做大做强茶产业本身的同时,必须发展与石阡县支柱性产业茶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以茶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挥茶产业的辐射力,从而达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石阡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石阡县茶产业发展情况
石阡县隶属国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范围,属老、少、边、穷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黔东武陵山脉西南麓,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属典型的岩溶环境。由于石阡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其发展立体农业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石阡气候温润、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正是这样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气候特点,为茶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气候环境,茶产业一直是石阡县的支柱性农业产业。石阡是贵州古老的茶区之一,唐建中元年陆羽著《茶经》,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均有石阡茶叶记载。到2012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32万亩,位居贵州省第三,铜仁市第一。石阡苔茶成功通过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之一的称号。到2015年石阡茶叶产量预计达到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力争成为全国绿茶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
2.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的经验与问题
石阡县茶产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成为石阡支柱性产业,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成为石阡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石阡充分利用当地阴雨大雾天数多、无霜期长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微酸性的土地条件,同时围绕市场导向,进行大规模茶树种植,茶叶供应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得到实质性提高。二是发展茶业经济,实现茶业产业化。茶产业是石阡的特色产业,以石阡“苔茶”为第一品牌的茶业经济,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做出了石阡本土特色。继苔茶之后,还不断推出新的茶叶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将石阡茶产业进行品牌化和规模化,结合地方特色将石阡茶叶打造成具有中国地理标志意义产品。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茶叶人才,使他们尽快成为茶产业的行家里手;选送相关人员到茶产业先进地区以及大型茶叶集团学习种植、加工、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现代技术;邀请专家到石阡县作长期的跟踪培训;努力打造石阡茶产业的种植管理人才、茶叶加工师、茶艺表演师、茶叶评比品茶师等人才队伍。四是推进专业合作服务,完善茶业产业化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次农村经营体制创新[3]。积极培育一批茶叶产业专业合作社,为茶产业发展服务,同时,进行茶产业链延伸,拉长茶链条,走产业化之路。
在石阡茶产业发展积累一定经验的同时,也面临发展的一些瓶颈。一是资源利用粗放,茶产业发展成本高。茶产业是一种依靠自然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在石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过于粗放,茶产业的单一发展,直接导致资源利用不足,茶产业的发展成本高。二是农村基础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尤其是交通不发达,运输成本高,农产品销售以最初的原始产品为主,增产不增收,致使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和投资环境较差,服务和带动能力差,农产品产、供、销的销售环节受到极大阻碍,茶业产业化难以实现。应积极提高山区农业的机械化率,逐步实现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三是茶产业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石阡茶叶的生产方面,采茶率偏低;茶叶的加工方面,加工机具过于陈旧,或者先进加工机具昂贵,深加工受到限制,优质茶叶低劣化处理,降低了茶叶的档次,影响了茶叶的价值,茶产业的升级受到严重制约。应积极革新茶产业技术,用生态环保的方式打造独一无二的石阡茶品牌。四是茶产业管理不完善,经营效益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产业管理乏力,不能为整个产业的顺利转型提供保障。应研究制定有利于人才培育、引进和利用的政策措施,为茶业壮大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4]。在贫困落后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家庭经营效益低,没有实现规模化经营。endprint
三、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1.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困境
首先,价值链提升面临瓶颈。石阡茶产业链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严重的劣势。茶产业的上游产业种植原料供应和技术研发落后,下游产业销售市场拓展不力。石阡的茶产业整合性不够,茶业发展主要以“石阡苔茶”单一品牌为主,茶业缺乏多元化营销,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石阡工程性缺水严重,资金、物力和人力投入有限,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其次,企业链提升面临瓶颈。产业链中不同的企业之间通过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企业链。石阡茶产业正努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隆重推出了“石苔天草、阡尊佛顶、云顶净界、贵绿”石阡苔茶商标,石阡苔茶成功通过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但是石阡茶业不能仅靠苔茶这一个品牌获得产业化和规模化。应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建设新茶园,加快建设区域性优质茶叶生产基地,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再次,供需链提升面临瓶劲。产业链中各个不同的企业和部门对原料和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过程,就形成了供需链。石阡偏僻闭塞、信息落后,极易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主要是受制于落后的交通,拓展开的茶叶消费市场不能得到满足;供过于求,成熟的消费市场狭小,消费过于饱和,无法发展更大的消费能力。做好茶叶的供需链,茶叶的销路也就不断得到拓展。第四,空间链提升面临瓶颈。同一种产业链条在不同地理区域间的分布就形成了空间链。如果产业链在地理上具有集中的特点,那也就形成了产业链中的集聚。石阡的茶业与邻近县、市、区的茶业没有很好的聚集,缺乏应有的产业联合,从空间链来看,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的联合才能赢得发展,强强联合或者强弱联合都是赢得市场的方式。
2.石阡茶产业链延伸困境的原因分析
石阡茶产业链的延伸遇到的困境主要基于其自身不足的一些原因。一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在石阡这样的偏远山区县,小农经济意识还一定程度存在,经济合作还面临许多问题,一些不成功的合作经济甚至打消了农民的合作积极性。农民收入少,运作资金少,农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农村的乡土文化不利于组织合作管理,缺乏协作,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阻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6]。二是茶产业一体化经营层次低,产业链管理不完善。石阡的茶产业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整体滞后,产前和产后产业链延伸极其有限。三是茶叶科研与创新不足,采茶效率低,茶叶质量难以保障。茶业以特色农业为出发点,但其产前、产后产业却有着与工业和服务业相似的特点。茶树种植中的化肥农药和茶叶采摘机器来自于工业,而茶叶的研发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同时,石阡机械化采茶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进一步推广在短时间内仍无法实现,采茶机具的价格不菲,购置机具就需要增加投入,资金有限,限制着采茶的机械化,而人工采茶效率偏低,难以实现规模化。还有就是茶叶质量问题,要做大做强做优石阡茶产业,必须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通过出台生态茶产业农资使用管理办法,全面达到有机茶园的生产标准,实施茶产业标准化项目,推进无公害、有机茶及茶叶质量认证体系工作。四是茶文化行业发展缓慢。人们听说过石阡的苔茶,但是为什么叫“苔茶”和怎么会叫“苔茶”这样的问题就一片茫然。石阡茶叶推销中缺乏的正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特色文化,应不断创新茶文化,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开展以品鉴为主要的茶叶评比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使石阡苔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路径探讨
1.厘清茶产业上下游产业,确定产业重点
茶产业的上游产业即产前产业,主要包括提供茶树种苗、化肥和农药以及相关的物流与管理服务等产业。茶产业的产中产业,主要包括茶树种植、茶叶采摘以及相关的物流与管理服务等产业。茶产业的下游产业即产后产业,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储藏、包装、运输、销售以及相关的物流和管理服务等产业,也包括茶园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茶文化产业等。从茶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重点应发展茶产业下游产业、确定产业重点和形成在产、供、销上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
2.以茶产业为核心,形成产业集群
茶产业是关联度很强的产业,能带动生态旅游观光业、饮食业、医疗保健业、茶文化行业、民俗文化业等行业的兴起。过去的经验已证明,石阡茶业发展已对烟草农业项目、果蔬业、特种养殖业等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石阡近几年捆绑旅游业和茶产业,互动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多国字号品牌。如石阡名茶被评为“贵州三大名茶”之一,石阡赢得了“中国苔茶之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贵州长寿之乡”等多项美誉。应在已有成绩上实现产业互动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将旅游、茶产业、温泉业结合起来,实现和谐发展。尤其应在茶文化上做文章,宣传茶文化所隐含的休闲文化、审美文化、养生文化、交际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做到茶旅结合,发展茶园生态观光、茶叶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打造一批观光茶海、最美茶乡、风情茶园,同时,与石阡厚重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
3.广辟销售渠道,努力延伸茶产业价值链
销售环节是茶产业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做好茶叶的销售,也就实现了茶叶的整个价值链。应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尤其应生产具有石阡本土特色的苔茶,加大茶产业科技投入,做强石阡茶品牌,以科技引领品牌,增加茶叶的科技含量就是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形成石阡特色的茶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同时,在做好高档茶宣传同时增加中低档茶叶的生产,高档茶以优质昂贵适用于少数消费者,而中低档茶则适用于大众消费,人人都能消费得起,以高中低不同层次的茶叶去打开市场销路[7]。
五、结语
茶产业链的延伸是一个围绕茶叶发展产业的大问题,是一个从茶叶到茶业的转换。应做强茶产业的产前产业。加大茶园的基础设施、茶树的种植培育和茶叶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在茶叶加工方面,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茶产业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巩固茶产业的产中产业。大力发展石阡特色现代茶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茶业结构,优化茶产品,突出石阡特色。做大茶产业的产后产业。要全方位推进茶产业链的延伸,拉长茶链条,走产业化之路,开发名牌产品,培植大市场,挖掘大效益。做好茶衍生品的研发和推广,在茶具、茶艺术作品、茶旅游、茶食、茶医药等方面开拓新领域。通过茶产业链条前中后产业的做强、巩固和做大,真正实现茶产业链的延伸,达到农民增收,为贫困地区产业链延伸提供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 黄晓珊,李梅华.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以大悟县悟道茶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23.
[2] 卢新松,王永刚,潘加龙,严永福.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与发展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4):57.
[3]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73.
[4] 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78.
[5] 刘志来,刘志荣,王开元.铜仁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经验展望[J].中国茶叶,2006,(4):43.
[6] 曾文伟,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叶科技创新[J].广东茶业,2005,(6):71.
[7] 张俊英,赵研科.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和谐消费[J].湖南社会科学2010,(1):97.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