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羚 王 雪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伴随着人口老化,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1]。1987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仅占到16. 7%,到1999 年,老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户的25%[2]。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因此,空巢老人生活、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但目前针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仍旧比较匮乏。本研究通过比较社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在社区内开展针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
1.1 对象 为成都市九个行政区年龄≥60岁的户籍老人。采取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即以成都各行政区为整体单位,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在街道居委会提供的社区老年人名单中,随机抽取60名调查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60岁;②在被调查社区拥有户籍;③神志清楚,配合调查的老人。排除标准:①告知研究目的不愿合作者;②言语交流有困难者;③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接受调查者;④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痴呆者。共调查540名老人,有效例数470例,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69.53±7.44)岁。其中年龄<70岁256人(54.47%),70≤年龄<80岁176人(37.45%),80≤年龄<90岁35人(7.45%),年龄>90岁3人(0.64%)。宗教信仰:有86(18.30%),无384(81.70%)。245例为非空巢老人,225例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分为两种情况:①只与老伴住在一起者141人(30.0%);②独自居住者84人(17.9%)。非空巢老人分为三种情况:①与子女(和老伴)一起居住者210人(44.7%);②与除老伴和子女以外的其他亲人一起居住者34人(7.2%);③与其他非血缘关系的人一起居住者1人(0.2%)。
1.2 调查方法 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填写问卷。所有调查员在正式调查前接受量表评定培训。以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问卷由调查员以中性无暗示、无偏向的方式逐项读给被调查者,让其理解后自行回答,并由调查员填写。整个调查过程一般持续30min左右。
1.3 调查工具
1.3.1 自编一般情况问卷 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疾病情况、运动休闲方式及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四个部分共26个条目。
1.3.2 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是专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包含30个条目。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症,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系数为0.9197。20天后重测相关系数为0.729。量表有较好的区分效度:GDS总分与SSRS总分之间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459,P<0.01。
1.3.3 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是适用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筛查工具,分为5个部分:定向力、注意和计算、记忆、概念形成、以及语言能力。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测量成绩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智商低于正常范围是指得分总和:文盲者≤24分,小学文化者≤28分,中学或以上文化者≤32分。MMSE信度良好,联合检查ICC为0.99,相隔48~72小时的重测法,ICC为0.91。它和WAIS的平行效度也良好。而且,有报告说明MMSE总分和痴呆患者CT的脑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应用前述分界值检测痴呆,敏感性达92.5%,特异性为79.1%。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社会因素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上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和秩相关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同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1 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老人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对儿女支持的经济压力,对孙辈支持的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处理及躯体所患的疾病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健康状况
2.2.1 智能情况 MMSE测定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中智力正常者分别有225人(91.8%)和163人(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 抑郁情况 GDS测定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中无抑郁症状者分别为147人(65.3%)和112人(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影响因素分析
2.3.1 空巢老人抑郁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抑郁状态空巢老人中MMSE检测结果正常者33人,不正常者80人,而非抑郁状态空巢老人的MMSE检测结果正常和非正常者分别为98人和1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1)。不同性别、信仰和家庭月收入的空巢老人抑郁状态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空巢老人GDS得分呈正相关(r=0.226,P<0.05)。
秩相关分析显示,空巢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人际关系处理情况”患躯体疾病的数量均与GDS得分均呈正相关(r=0.057、0.130、0.273,P<0.05)。空巢老人每天体育锻炼强度得分情况与GDS得分呈正相关(r=0.304,P<0.05)。
表1 两组老人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2.3.2 空巢老人智力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线性趋势的χ2检验得知,空巢老人的年龄和GDS得分均与MMSE得分呈正相关(r=0.265、0.147,P<0.05)。由χ2检验得知不同性别的空巢老人之间智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1,P=0.565)。
本研究发现,非空巢组老人的学历、家庭月收入和躯体所患疾病数量与空巢组老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要优于空巢老人,而对于儿女和孙辈经济压力,非空巢老人的压力比空巢老人大。可能是因为空巢老人不与儿女或其他亲人住在一起,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少,因此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正因为他们与儿女分居,因此并不需要给予他们以及第三代太多的经济支持,从而感到的经济压力较小,与刘鹤妍等[3]研究结果相似。
在心理健康方面,非空巢老人中智力正常和无抑郁症状的人更多,显示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空巢老人。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人际关系处理情况、躯体疾病数量、每日体育锻炼的强度得分与空巢老人的GDS得分呈正相关,与赵若望等[4]研究结果相似。而智力情况正常和不正常的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存在差异,即空巢老人的智力情况会影响他们的抑郁情况。不同性别的空巢老人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他们的智力情况与性别无关。而年龄和抑郁程度不同的空巢老人MMSE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抑郁程度越高的群体中智力情况不正常的老人所占的比例越大。反映出对于那些运动量少,疾病数量多致使老人行动不便,只能待在家里或者医院里,环境比较封闭,年龄又大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能经常看望而得不到有效关心和照顾,其孤独寂寞的情绪无法倾诉,喜怒哀乐无人分享,从而导致正常情绪无法宣泄,久而久之造成老人抑郁心理,缄默无语,应对能力较差,进而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虽然本研究只考察了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和智力情况两个方面,但也反映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影响其智力状况和抑郁状况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专门为空巢老人制作健康档案,关注他们的躯体疾病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定期上门随访,查看老人的躯体疾病状况,考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空巢老人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5]。
[1] 赵黑.关注空巢:老年医学专家支招[J].家庭医药,2004,2(58):4-7.
[2] 李健新.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J].人口学刊物,2012,3(193):31-41.
[3] 刘鹤妍,边文鑫,龚茴茴,等.天津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4):1792-1794.
[4] 赵若望,韦丽琴,张玉娥.包头市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4):22-23.
[5] 彭斌.社区心理干预对空巢老人抑郁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