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圣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等各种教学辅助设备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身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都知道,在实际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并未改变,不少人仍在靠一张嘴、一支笔“打江山”。有些学校虽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建起了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然而利用率一直不尽人意,从未使用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师大有人在。笔者结合平时观察和现场走访,发现其中的尴尬之处,确实发人深思。
观念落后的束缚。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加之平时工作负担较重,所以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这直接导致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校内缺乏运用氛围,从而也影响了年轻教师的使用热情。在最初的“热恋期”过后,现代化教学设备最终没有走进日常课堂,而沦为年轻教师公开课的一件“华丽外衣”。
技能欠缺的无奈。虽然上级部门在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各校也定期开展校本培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技能的普及。但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专业性太强,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仍只是一知半解,难以制作出与自己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的课件,绞尽脑汁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有限的勇气和耐心也会慢慢磨灭。
课件制作的高代价。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更美观、文字更富于变化,往往要在一项设置上反复推敲修改、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为上一节课需要准备三五天甚至十天半个月的情况很常见。因此,一学期制作一两次还有可行性,但要课课如此、天天如此,其工作量就无法想象了。
课件运用的不流畅。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对教学程序、内容、提问、板书都早有安排,授课教师只是按照规定流程,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一节课下来,师生身心俱疲。而且,教师在课件的前期制作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往往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从而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多媒体教学就很容易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机灌”与“填鸭”了。
课堂效果的不如意。多媒体教学容易走偏,过分突出教师和多媒体的“表演”,而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读书、思考与讨论时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形式上看起来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其实质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作者单位:汉川市二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