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
病房的风景为何能造就哲学家?这是因为此时必须告别快乐,去迎击痛苦,甚至聆听到身后死神的脚步声。于是,生命的图景豁然开朗,人生的价值被重新审视,由此彻悟到生命的真谛。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如何死亡。
穿越死亡去彻悟人生的哲学,表达方式不一定是哲学书写,有可能是儿童绘本,玛丽·荷·艾斯的《在森林里》就是这样一本至纯至朴的哲学书。
还得从玛丽·荷·艾斯的身世说起。她出生于1895年的美国威斯康星州,父亲是一名医生、牧师。她热爱绘画,早年就读于劳伦斯学院和纽约美术学校,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艾斯一生命途多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她的第一任丈夫死于战事,身受刺激的她放弃了绘画和设计工作,转而从事儿童福利。1921年受红十字会派遣赴捷克继续儿童福利援助计划,却因医疗事故导致健康严重受损,不得不中断海外生活回到美国。1930年6月,她与医学教授哈罗德·伊特斯博士再婚。然而,第二任丈夫又罹患重病,就在她日夜侍奉床头的10年间,艾斯感悟“人生如梦”的虚幻,一边撰文,一边绘画,断断续续创作了儿童绘本《在森林里》,以慰藉自己:主人公“我”的这次森林散步是一场奇遇——既是生之旅,也是死之旅。
一顶纸帽子,拿上一个新喇叭。第一件有成就的事情是用喇叭唤醒了沉睡的狮子,他是森林之王,骄傲的狮子请求等他梳好头一起散步。与狮子同行,开启了森林之旅。第二组加入散步之旅的是两只正在戏水的小象。第三组加入的是两只贪吃的大棕熊……最后加入的还有两只顽皮的小猴子、生病的鹳鸟(隐喻生病的丈夫)和胆小的兔子(隐喻自己)。于是,森林里的散步升级成为狂欢、野餐、捉迷藏,别说有多高兴了。正当动物朋友都躲藏起来,轮到我来寻找他们时,幻觉刹那间消失了,我回到了现实,站在我面前的是爸爸。他见我喃喃自语,便询问我跟谁在一起,我告诉他,跟一大群动物在一起狂欢。可周围什么也没有呀?不过,爸爸很理解我,不要我做解释,并告诉我,动物朋友会一直等着我,期待下一次相遇吧!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森林之旅。空旷、辽阔,又充满着温情的相遇,每一个森林居民都渴望友情,都会有平凡的欢乐,无论是苦、是乐,都要百倍去珍惜,细细去回味,这就是生之旅。其实,天堂也是一座森林,那里的旅行也一样惬意,无需恐惧和忧伤。爸爸在故事里是上帝,他懂得每一个人的心事,是他将人生和死亡之旅都安排得像神奇的森林里散步一样,还不时地来迎送我们,教我们期待下一场散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