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 易丽清
摘 要:瓷乐艺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课题。本文从回顾江西瓷乐文化发展的历程出发,做电子手段对瓷乐文化的理论探索。以此抛砖引玉,使陶瓷和音乐的结合不仅在“软件上”也具有可塑性,扩充音响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电子手段;瓷乐;音乐文化
陶瓷,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她从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摇篮走来,书写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今的人们在被陶瓷艺术精美独特的工艺,绚丽多彩的造型震撼的同时,也会发现陶瓷的艺术展现与音乐也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结。
很早,先民们就已经开始运用陶土制作出各种打击和吹管乐器。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埙,是1956年在西安半坡母系社会遗址出土了两枚距今6000多年的陶埙。这是在考古工作中,首次被发掘的实物陶乐器——埙。古埙的音色柔美,古朴淳厚;音质圆润,同时她又具备另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有立秋之音的凄凉美感。《乐书》记载:“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在先秦时期,同被列入八音分类中土的乐器,是被称之为缶的打击乐器。早期的陶缶因烧制温度低打击时声音沉闷容易破损,音乐运用中主要把她作为节奏乐器。击缶而歌,不在于缶歌。还有一种广泛应用的打击乐器陶鼓,是以陶土为框架,裹以皮革。在我国以陶土为框制造陶鼓的传统,一直沿袭了大约4500年,陕西省千阳县沣头村出土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巨型陶鼓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实物。陶鼓发出的音不仅节奏感极强,情绪上更加赋予感染力。此外还有像陶笛等其他乐器,他们发出的声音各有特点。自宋代开始,随着工艺和制作水平的提升,瓷制吹管乐器应运而生,登上了音乐舞台。由此看来,陶瓷乐器在陶瓷艺术中是一个充满活力又源远流长的课题。不管是陶乐器,还是稍后出现的瓷乐器,它们集天地之气、金木之韵,汇水土之秀、窑火之灵,一手传递着远古的信息,一手融合着天然的瓷趣。把陶瓷艺术中对美学本质的崇尚,把对生活的思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素有瓷都之称胡景德镇,在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上率先垂范。根据遗留下来的这些陶瓷乐器遗产,景德镇歌舞团进行广泛调研,形成音乐科研小组,1985年首次成功研制出了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1991年,又相继研制出“薄型瓷编磬”。得益于现代加工工艺的精进,这些都是在高温下,以磁盘为基础形制烧制而成瓷乐器,其音乐色彩清亮悠远、意境高远,表现力极为引人注目。之后景德镇歌舞团又再原有“瓷瓯”“瓷磬”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再接再厉,相继研制出瓷笛、瓷箫、瓷埙、瓷编钟、瓷管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中胡、瓷二胡、瓷大鼓等瓷乐器,初步形成了一套以瓷乐器为系列的民族乐队体制。这种将现代制瓷工艺与音乐完美结合,把民族传统文化与及地方特色、时代呼声完美结合,使古老的陶瓷艺术又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瓷乐在江西重获生机。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瓷乐艺术的探索达到了一个高潮。艺术家们不再限于用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瓷乐艺术。瓷乐器的制作不仅仅限于对原有古乐器在外形上的模仿。他们更多地聚焦在音响学、音律学上的创新、在瓷乐器“硬件”上下功夫,以期挖掘和丰富瓷乐器在音响上的可塑性和表现力。这一时期,艺术家们纷纷从仿制古乐器上转向了乐器的内部构造上。这方面,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天津音乐学院的陈重教授,都有着不同的成果。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出的九孔勋,不仅扩大了勋的音域,而且规范了演奏法,不仅能演奏传统曲目还能进行半音应用。他们更关心形制的变化对音律上影响,从音乐形态的路子上探索勋的形制结构创新,使得勋在整个音响世界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然而,音乐与陶瓷的结合在当代条件下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笔者在下面的论述中将以电子手段为题,先期做瓷乐艺术的可行性研究,希望以自己的浅见抛砖引玉,把当代的瓷乐艺术研究引向深入。
音乐中,我们把运用电子手段和电子设备进行加工的音乐称之为电子音乐。它是在人们在开发新的声音资源的热情和动力的感召下成长发展起来的。电子手段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对音响资源上的突破而且彻底改变了人们熟悉音乐运作模式和欣赏习惯,给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体系打来巨大的冲击。实现了从乐音到电子音响革命性的发展。由于利用声音资源的不同和制作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纯电子音乐和具体音乐。20世纪50年代法国巴黎的产生的具体音乐(concrete Music),就是采用自然的或周边的音响,通过各种电子手段加以处理改变形成的。“自然的音响”包括日常声音、环境噪音、人聲、传统乐器的音响、机械音响乃至电子乐器的音响等。既然世上所有的音响都可以作为这类音乐的声源,艺术家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途径加工制作出不同风格样式的音乐。这就为把传统瓷乐作为音响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之前对瓷乐的探索无论是对传统器乐、具象雕塑、抽象变形的模仿还是对乐器的改制创新,都建立在瓷乐艺术的物质平台层面上,聚焦在瓷乐器本身。虽然这些瓷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质和音色,擅长演绎传统文化中塑造意境,寓意抒怀之作。人们经常用“声如磬”来形容他们的特殊音色。演奏起来就像磬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悦耳,质音色清澈透明、音域音量适中有度的特点,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质地清纯,这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比的。但是瓷乐器在具有很好的音乐辨识度的同时,它与其他传统乐器的融合却显得不那么有亲和力。这就在很多方面限定了瓷乐器营造的音响空间,缩减其艺术表现力。
瓷乐器可以在传统音乐文化语境中得到极大的认同,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在于“自娱”功能深植当中。音乐曾是相当时期每一个文化人的必修课,“对古人来说,音乐的修习,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目的,而是在于抱朴含真,陶然自乐。孔子首开私学,所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术”音乐修养被放在第二位,仅次于礼。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文人音乐家,文人墨客几乎无不精通音律,熟谙琴艺。如孔庄、司马相如、蔡琶、阮籍、嵇康、王维、苏轼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哪个不是弹琴名手,陶渊明的一张无弦琴更是传为佳话。“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正是这样一种作闲居独奏,遣兴抒怀的要求使得在瓷乐器在传统文化中获得了极大地支撑。然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节奏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文化进程向着多元方大融合方向前进,所赋予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容也越来越厚重。这就使得瓷乐作品不仅需要能演绎悠远意境也需要人生感怀,不仅需要恬静淡雅也需要感情宣泄,不仅需要泼墨山水,也需要浓墨重彩。能够在当代文化表达中作自由的选择。电子手段的介入,在瓷乐传统音响的基础上,能够融合不同音源色彩,以整合丰富的音响素材为能事,为艺术作品的内容表达提供强大支撑。
综上所述,瓷乐是以陶瓷为载体,内涵丰富,包罗音乐、工艺制作、美术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合艺术形态。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她是静态的工艺美工与动态的音响世界的珠联璧合。文化中的现代属性是瓷乐艺术不断创新的原动力。瓷乐艺术作为社会时代之下,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对物质世界的反映,随着人们的生活进程的前进,文化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运用电子手段对瓷乐进行加工创作,不仅解答了瓷乐发展路径上的可运作性、合理性,更体现出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现代属性,体现出这种方式在瓷乐文化中的唯一性、优越性、不可替代性。
古曲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