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内部审计质量探讨

2014-06-25 08:47:05李佳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员素质独立性证据

李佳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质量对访法企业内部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内部审计风险防御,提高审计质量方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质量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与范围不断扩大、审计的对象也越来越多,内部审又关乎企业的风险管理,因而,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内部审计风险也在日益突出。为了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起监管的作用,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分析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当我们了解了他的特点,其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1.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内部审计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抽样审计,抽样审计也就是依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样本的来审计,并根据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点。然而,选取的样本并不能代表总体,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误差,这种误差的是可以根据选取的样本不同而可以控制的,但一般非常难以消除。于是,在审计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仅仅是某些风险没有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亦或是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也就是说,审计风险的研究,是认识到了风险,并且想办法控制风险,审计人只可在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下,尽量减少风险存在,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降低损失,但是,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2.内部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活动有很多环节,风险因素的产生可以存在每个环节。因而,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有相应的审计风险,而这些审计风险都会影响总的审计风险。具体风险又是由很多因素构成。审计风险是具有普遍性的,审计风险可能存在于审计活动的任一环节,于是,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错误,最终都增加了总体的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风险的无意性。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一方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没有意想到的主观原因,这种风险并非是审计人员成心造成,而是在审计人员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因而又承担了内部审计风险的严重后果。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在选择被审计单位时没有独立性,另一方面是出具审计结果时独立性薄弱。首先,在进行审计前完全没有选择被审计单位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的机构,内部审计要在自己单位的领导下进行,不管审计的项目有没有风险,有多大风险,它要接受上级的安排进行审计,再发表审计意见。其次,因为内部审计是为管理当局服务的,只是管理工具中的一种,在出具审计结果时,无形中会受到管理当局的影响,不能客观公正的表达,反而可能会是管理当局意志的表现。审计的前提是要有独立性,没有了独立性,就谈不上审计质量,更不能防御风险。

2.审计取得外部证据的能力较弱。审计证据是审计活动中所获得的,是为了证实审计事项。审计证据中外部证据非常重要,外部证据来自同本单位有关联的其他企业货单位,外部证据是没有经过本单位处理的,其来源客观性较强,能很好的佐证。但内部审计机构权利相对有限,取得外部证据也需要依靠本单位和其他企业货单位的配合。因而,获得外部证据的较为不易。如若缺少足够多的外部证据,很难证明单位交易的真实、合法与完整性,也就很难达到审计目标。

3.内部审计资源缺乏。当前,企业管理层较为依赖审计结果,也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和人力上都是有限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健全,因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死角,审计深度与广度较差,审计质量与审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内部审计的审计项目现在已经是多样化,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不同的审计的有不同的偏重,而审计资源有限在,同时进行各个审计不现实,因而是有侧重的开展,所以在有侧重的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就只能估计到重点部分,而非重点部分往往容易被审计单位忽略掉,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4.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不等。内部审计对专业要求很高,涉及很广,它要求内审人员有扎实与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当前,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也较差。此外,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审计工作任务量大且艰巨,比较不容易完成企业审计期望。;另外,存在职业道德不好的审计人员,经不住诱惑;还存在工作责任心较差的情况,难以达到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较差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审计工作;总而言之,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5.审计使用的抽样方法,必然加大审计风险。当前,企业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需要审计的内容和资料也日渐增多。为提高审计效率,节约企业资源,单位大都使用抽样的方法,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专业判断确定抽查的样本量的大小和范围、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引起更大的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防御,提高审计质量

从以上分析看来,内部审计风险不仅仅来源一个方面,虽然审计风险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地防御内部审计风险,尽可能地将其降到最低,例如不断的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开发审计技术。下面就来看看哪些措施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御。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组织结构

内控制度的良好有利于完善企业的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损失与舞弊,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有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而增加收入和利润。内部控制是企业完成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改善企业内在的环境,最终降低了审计风险。

在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基础,该机构必须科学且有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审计效用,才能使内部审计部门有较好的独立性。

(二)管理当局给予支持,力求获取有效审计证据

由于内部审计单位所处的位置,在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因此,管理当局应该给予支持,帮助协调单位内部以及外部的各相关部门,使各部门积极配合审计人员,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获取证据的良好渠道,以减少获取证据的阻力,更有效地做出判断。

(三)壮大审计人员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大对本单位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完善并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升其整体素质。此外,要把提高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培养其准确识别风险的能力,并提高其规避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期望可以降低因人员素质与知识而带来的风险。

(四)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

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抽样方法,包括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充分利用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以此来发挥判断抽样的高效性。另一方面,要依据统计抽样弥补判断抽样的不足。同时,仍需要继续探寻新的审计技术,尽量减少由抽样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娟芸,防范审计风险的几点思考,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2]欧小英,浅谈内部管理审计的必要性、特点和内容,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刘宇,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商业经济,2012,1:101-102

[4]张晴,浅议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防范中的积极作用,商场现代化,2012,2:93

[5]赵彦强,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财务研究,2012,3:67-68

[6]王慧萍,论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中国农业会计,2012,1:18-21

猜你喜欢
人员素质独立性证据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0
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对校对人员素质提升的要求探析
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 07:57:16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22
浅谈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对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重要性
广西电力(2016年5期)2016-07-10 09:16:44
加快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思考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0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浅析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采访人员素质的关系
出版与印刷(2015年2期)2015-12-19 13: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