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策略

2014-06-25 06:03赵连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文/赵连灯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企业环境会计,亦称企业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的发展在“雾都”现象持续催化下急剧升温,也日渐走上历史舞台。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已经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经济原则,也已将环境要素融入到会计中,绿色会计应运而生。1992年葛家澍和李若山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环境会计理论》,首次将环境会计引入中国,但并未引起彻底的变革。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一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企业环境会计内容几乎空白;二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和模仿阶段,没有付诸实践,缺乏理论创新;三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尚未自成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和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已经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了“绿色”GDP的核算,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纠结挣扎。环境会计的对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尚不成熟,亟待及时规范统一,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环保理念滞后,环境会计发展受阻。我国企业尚未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低碳环保理论严重滞后,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对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仍然一味追逐利润,并未放眼于未来,尚未真正认识到环境会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另外,根据莫筠(2010)《环境报告使用者信息调查表》资料统计,我国企业环境报告主要使用者为政府机关,基本忽略了其他相关环境信息使用者需求,环境信息整体为宏观环境保护服务,微观环境成本很难体现,政府机关对对环境责任漠视的同时,企业对环境会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发展。(表1)

(二)环境会计研究不足,理论实践脱节严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在核算对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方面均有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已应用于实践,在检验中得到了不断修正。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基础理论方面涉及较少,重点集中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而且基本属于纯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实际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同时,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研究缺乏统一性,仅针对本企业或本领域进行“拿来主义”,缺少研究创新,没有考虑中国企业实际,并且力量较为分散,没有明确的研究主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会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三)环境会计准则空白,核算体系尚未形成。国外环境会计起步较早,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构建成形,并且有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目标、假设、原则、计量、报告和披露等进行了初步统一规范。然而,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中,只有生物资产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两个准则与环境会计略有相关,对企业环境会计的规定几乎空白;在会计准则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愿披露过多环境会计信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且污染环境的企业,为逃避惩罚和博取名声,则会尽可能隐匿环境成本,直接影响相关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加上中国对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缺失,以及准则的空白,根本难以建构较为系统的中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四)环境会计法规欠缺,监管力度仍有短板。我国现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部环保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30多部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但这些法律法规涉及的基本是环境保护方面,对环境会计方面几乎不涉及,即使稍有涉及也是蜻蜓点水,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同时,我国不但缺乏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更缺乏环境会计的审计法规和审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披露等方面的监管仍是短板,力度明显不够,一味地注重环境保护,但忽略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环境会计信息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短期效益的影响,以及宏观层面对国家长远发展的制约。

表1 环境报告使用者信息调查表

(五)环境会计披露不足,潜在风险依然较大。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已有20多载,但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与欧美、日韩国家差距依旧。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重视不够,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自觉性,包括上市公司也是强制下做有限披露,且披露内容五花八门,标准不一,随行性较大,缺乏同业可比性;企业一般倾向于披露利好环境会计信息,且披露连续性较差,同时也缺少必要的社会公众监督,更缺少“第三方”的民间审计,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难以估量,潜在风险较大。

(六)环境会计人才匮乏,专业素质欠佳。一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仍停留在环境保护层次;二是我国尚未形成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环境会计从业人员只是略懂环境知识,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处理仅是以财务会计报告附注的形式进行简单披露,仍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层面;三是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专业,所谓的环境会计从业人员均是名不副实,专业素质自然欠佳。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策略

(一)提高低碳环保认识,重视落实环境会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首要影响因素就是环保意识。在举国提倡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塑造良好无形商誉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切实将环境要素纳入到会计核算中,肩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改变传统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转为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目标(含环境责任目标),进而为打造百年公司奠定基础;同时,我国政府也要积极转变环保观念,既关注宏观环境保护,也要重视落实推广环境会计,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环境会计发展提上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层级,广为宣传,强化落实,形成无意识“条件反射”,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图1)

图1 企业低碳环境目标意识转化图

(二)加强理论研究深度,注重理论实务衔接。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足,缺乏深度,亟待由政府牵头和引导,由会计、经济、环境、统计、法律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组成研究小组,统一研究力量,准确界定环境会计的涵义与环境会计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借鉴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环境会计实际,合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理论框架体系;同时,注重环境会计实践应用研究,明确研究主线,因地制宜地进行实践研究创新,在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方面进行独到的变革,尤其是计量方法方面,注重货币计量标准的同时,融入实物计量标准,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无缝衔接,并在实践中不断整改修订,推陈出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尽早赶超国外水平,为未来发展积累环境资本。

(三)构建环境会计准则,切实完善核算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环境会计的发展缺少具体必要的应用指南,尚未构建成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国际碳排放标准在不断提高,各国对低碳发展模式也已经达成共识,足见环境与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唇亡齿寒的紧密关系,及时制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准则,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已是势在必行。首先,要对环境会计核算要素、核算方法、账务处理和报告形式等在基本准则中做出统一规定;其次,在具体准则中,对相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内容做出具体的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再者,在应用指南中对环境会计的特殊事项和复杂问题等进行详解,如自然资源的采用货币计量还是实物计量的问题等,为环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灵活运用提供相应的处理依据;最后,以《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为参考,通过财政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企业环境会计准则》,提高权威性和可执行力,进而构建完善系统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四)强化环境会计法规,提高多方监管力度。环境会计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后盾,同时强化落实,提高多方监管力度,方能得到快速而高效的发展。首先,加快制定出台环境会计相关专门法律法规,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进行自我创新,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统一的系统的法律准绳,并保证具有较高可操作性;其次,以《企业环境会计准则》为基础,构建环境会计相关审计法规和审计制度,强化环境会计审计,提升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再者,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多方联合监管,以财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深抓落实,加大监管力度,同时结合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必将会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法规和监管现状有明显改观。

(五)延展披露广度深度,提升抵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延展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防止有限披露,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披露内容和披露标准,提升披露可比性;其次,要优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外部环境,加强法律规范、政府监管、环境审计和社会监督,提升环境会计信息可信度,实施“绿色税收”的奖惩制度,形成披露惯性;再者,要进行宏观披露与微观披露相结合,满足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最后,要实施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相结合制度,既以企业财务报告形式予以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又以独立环境报告形式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要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强调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提高企业信誉度,提升企业抵抗环境责任风险及未来经营风险的能力。

(六)深化环境人才培养,提高环境专业素质。首先,要深化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可以以企业财务人员为基础,转变传统会计观念,加强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综合会计能力和会计专业素质,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当好“先锋队”;其次,可以在高等院校开设环境会计专业,通过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框架结构,为未来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提供“生力军”;再者,在会计相关资格考试(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中,融入环境相关知识,提升其环境会计专业素质,为以后开展较为高质量的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会计审计“添砖加瓦”。

四、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必然需要低碳模式的企业环境会计。面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对比国外环境会计的发展轨迹,我们的路途依然遥远。眼下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会计研究,注重实践效用,制定准则法规,构建核算体系,严格信息披露,鼓励公众参与,提高监管力度,深化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地推动低碳环境会计发展,为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会计”力量。

[1]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1.

[2]由晓琴.可持续发展观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3.

[3]邱玉莲,余琪.低碳经济下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1.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