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海
内容充实,材料丰富,中心明确,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围绕写作中心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还要选择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
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在整个高考备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积极调动写作思维,充分展开联想迁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才是高质量的运用材料,这才能给人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
一、选材需有道
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有着特定的内涵,而与之相适应的素材,也是五花八门。课本内容、时事热点、古今名人、神话传说、名言警句、流行现象……都是我们聚焦眼光的地方,在这里,每一点触动都可能点活我们的文章,表现我们对社会、对人生最鲜明也最深刻的认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素材中找出自己最有话说、且最能说得深刻的那些素材,并在这些素材上面进行深入挖掘,以最富个性的角度,表达最鲜明的认识。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片树叶落在水面上。树叶随着水流一路漂流,它看见水中的鱼儿,不无炫耀地说:“你看我,多舒服、多自在,不用花一点力气,不用花一点功夫,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就能去远行,谁说远行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呢?”
“问题是,你要去哪里远行呢?”鱼儿问。
“我也不知道。”树叶说,“我想,水流带我漂流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吧。”
“可没有目标的远行,走得再远,它的距离也等于零。”鱼儿说。
考场片段:
明确的目标是创造奇迹的保证。埃尔文,美国著名的登山运动员。他曾独身一人在不携带氧气瓶的情况下越过无数高山的死亡区,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有人问他成功的方法时,他认为,无数人无法成功并不是不具备应有的条件,而是没有明确而又坚定的目标。登山就是拿性命做赌注,每一丝精力都弥足珍贵,若三心二意,必会导致失败。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心无旁骛。即使身处险境,在生死边缘,也能取得成功。内心坚定,明确目标,这是皮埃尔成功的法宝。
——一考生
以美国运动员埃尔文的事迹为素材,通过对其成功经历的分析,表现出目标的重要性,突出了写作中心。
二、组材需有序
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组织素材。而要让文章行文有致,要让素材安排有序,需要经过几个环节。首先,要对平时积累的丰富材料进行提炼,挖掘出不同的角度,这就奠定了写作的底气。其次,还要对素材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概括,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培养一种对所积累材料的超强优化组合能力,这样就能将筛选出来的材料进行最科学的布局,从而最集中、最严密地表现主题。在具体组织素材的过程中,无论是多材罗列、一材深掘,还是正反对比、点面结合,都需要展示严密的逻辑性。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普罗旺斯夏日的阳光下,橘黄色的外墙、绿色的常青藤、别致的角楼、木制百叶窗户和各种陶制装饰透出精致、恬淡、优雅和安静的气氛。在薰衣草开得最漂亮的时节,满山遍野,自行车上、牛头上、少女的裙边全是深紫浅蓝的花束,而整个山谷里弥漫着浓浓的草香。田里一垄垄四散开来的薰衣草和挺拔的向日葵排成整齐的行列一直伸向远方,田边还斜着一颗苹果树,不远处是几幢黄墙蓝木窗的小砖房子。风吹来,闭上眼睛,裙角和心情一起飞扬。
考场片段:
站在美的旁边,我们要学会去发现美,且行且赏;同时,还要去憧憬美,感受真美。尽管不去康桥,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明媚的午后,撑一支长篙,泛舟于粼粼的流水之上,留住那份宁静愉悦的美;即使不去雨巷,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淅沥的时分,撑起一朵精致的油纸伞,怀着幽怨的情绪,漫步在发亮的青石板上,留住她哀怨缠绵的美;即使不去荷兰,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清爽的早晨,站在一个温柔的丘陵上,望着眼前大片的黄色郁金香和远处缓缓转动的风车缩影,留住它清新绚烂的美……
——一考生
先对写作中心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选取了泛舟康桥时的情境、漫步雨巷中的感受、游览荷兰丘陵时的心绪,作者对这一组素材进行合理地罗列,既拓展了写作的广度,更充分地表现出鲜明的观点。
三、嵌入需有力
每一个素材,都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具体运用时,需要将素材巧妙地嵌入到素材中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嵌入每一个素材,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写作议论性文章,就要让素材与分析水乳交融,使分析成为素材的理论支撑,素材是分析的有力印证。这样,才能使素材与整个文章内容融为一体,充分地发挥素材的作用。记叙类文章,则要将素材巧妙地嵌入到情节中去,以充实文章内容。散文类文章,则要将素材与抒情内容有机融合,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拼命地挣扎,尾巴断了才得以逃命。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小壁虎点了点头。“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农夫拿出一包草药说。“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而且,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能长出新的尾巴。”说完,小壁虎带着疼痛爬走了。
考场片段:
没有什么疼痛应该被掩藏,伤口也可以用草药治疗,他让苦胆浸润到四肢百骸,他让寒气传遍五脏六腑。没有什么比从君主沦为阶下囚更让人感到屈辱,没有什么比尊严被践踏更让人精神崩溃。越王勾践却将这份疼痛收集到一起,凝成一颗丹心,再用这份疼痛将自己打造成钢筯铁骨,打磨出剑戟斧铖。然后,他在失去了柔软的可以自由放松身心的环境中,用这份疼痛坚持着。最终,他打败了自己的宿敌,成就了霸王的事业。成王败寇,不过是失败者为自己编织的谎言。如果伤口已被敌人的铁骑践踏得血肉模糊,那就应该像勾践一样,以这份疼痛为养料,在伤口上耕种,生长出千军万马,一雪曾经的耻辱。
——一考生
开头点出疼痛这一话题,然后以饱含深情的分析,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经历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样,生动表达了写作中心。
四、化用需有理
将素材成功地化用到写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运用方式。不同的写作中心,不同的素材,如果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化用到素材中,就一定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优秀的考生,应该以一种灵活的思维,借助创造性的形式,将每一则素材巧妙地移植到文章中去,既照顾到原来素材的内容,又升华出自己的个性,这样,就会使整个文章充满一种新颖别致的意趣。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风格,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改装,因此,化用素材,便成为一种素材运用的时尚。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所充斥。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无声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而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它们挣扎着适应新环境,最后得以进化了——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就像沙滩上的鱼向往海水一样,然而,我们魂牵梦萦的那汪碧蓝,却往往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也不能得偿所愿。
考场片段:
仙人李白,命途也艰。年轻的他,也曾像那条跳跃着的鱼,自信地认为所有高山似乎都是为他而立,无数河流好像都是因他而淌,仗剑出蜀时,曾仰天大笑,为自己走出那一片蓬蒿而祝贺。他是那样豪情万丈,带着一身的诗人气质,走进了那高高的宫墙。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笑得是那样夸张。然而,那笑容的后面,无论怎样也掩盖不住寂寞与惆怅。他犹豫,他困顿,他彷徨,他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方向。黄河之水天上来,可是,它会流到哪里去呢?是流向金壁辉煌的宫殿,还是流向低头思念的故乡?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无论哪种结果,知道后都会暗自神伤。这时,他变成了那条自暴自弃的鱼,任生命白白流淌。
——一考生
以李白为素材,对生活充满矛盾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其中巧妙地化用了一些李白的诗句,这样,就使整个内容变得充满了浓浓的诗意,也增加了文化的底蕴。
五、引用需有趣
文贵生动,如果能够让文章充满趣味性,便能充分体现文采,展示魅力。能够将幽默风趣的素材引用到文章中,会使文章增加一种鲜活的灵气;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素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更能使文章倍添神韵。使文章充满趣味性,是写作追求的一种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在素材运用方面,也应该选取能够带给人们乐趣却又不失严谨的对象。引用生动的、富有灵性的素材,可以使整个文章富有变化。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塞缪尔·约翰逊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之一,为社会做出很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中年时,约翰逊为自己在泰晤士河北岸选了一块墓地,并与墓地管理部门签订了预订协议。在他垂危之际,家人去查看那块墓地,却发现已经被别人占用了,还埋下了两座坟。只在两座墓之间有点空隙,约莫棺材的宽度。得知这个消息的约翰逊说:“那就将我的棺材竖着埋下去吧,让我站着死。既然人可以站着生,那么为什么不能站着死呢?一个人的价值和受尊重不是在死后,你们别去打搅人家了,让我站着做他们的邻居吧。要是真站累了,我还可以去他们两家坐坐,多好!”
约翰逊的自我解嘲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轻松。
考场片段:
人生多烦恼,遇事可自嘲。自嘲,是对自己心情的一种调整,更是对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种转化。愁一愁,会愁白了少年头;嘲一嘲,会嘲醒了人生之惑。不是吗?如果有点儿困难就唉声叹气,有点儿麻烦便怨气冲天,那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明媚的阳光啊。
如果想学习,就看一看塞缪尔·约翰逊吧。他活着的时候带着一种乐观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死的时候仍然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生活。不就是一块墓地吗?不就是多了两个邻居吗?站着不就行了吗?这样,视野会更广阔,累了,还能够到两位邻居家看看。这是一种自我解嘲,也是一种自我释放,正是这种心态,让他的品质得到了升华,让他的境界得到了提升。学学他,为自己减减压。要不,我们活得多累啊。
——一考生
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笔调、轻松自如的风格,表现出对自嘲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对现象的分析,在活泼的风趣中展示出一种思维的敏锐;对素材的引用,在轻松的幽默中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