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保健热”该降温吗

2014-06-24 14:51
健康必读 2014年3期
关键词:补充剂服用维生素

地球另一端,维生素保健品遭遇“讨伐”

随着我国卫生状况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早已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近几年来,将维生素补充剂当作保健品成了国人追逐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地球另一端,欧美学界最近正掀起一股“讨伐”维生素保健品的热潮。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内科协会年鉴》最新文章认为:“所谓维生素保健热就是浪费钱!”

其实,维生素补充剂自诞生之日起,学界对“健康人服用维生素保健”的质疑就从未间断。时年85岁的诺奖得主沃森就曾在《新科学家》上撰文称,认为很多研究显示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反会升高癌症和糖尿病风险,而质疑的声音并不止于此:2013年12月17日,美国《内科医学年鉴》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不必再浪费口舌:别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上浪费钱了(Enough Is Enough: Stop Wasting Money on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健康的、营养均衡的人没有好处。

而事实上,除了少数科学家外,多数科学家并未对维生素补充剂“狂热”。早在1942年,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就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维生素用于感冒预防》的论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单一的维生素C、或者单一的抗组胺药物、或者维生素C加抗组胺药物会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有任何重要影响。”2002年,荷兰研究人员向600多名志愿者提供了复合维生素或安慰剂。还是一样、没有差别。在一篇综述性论文中,发现至少已经有15项研究表明、维生素C无法治疗感冒。而无论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儿科科学院、美国医学协会、美国饮食协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人类营养中心、还是美国卫生与公众福利部都不建议补充维生素C用于预防或治疗感冒。

2013年12月,美国疾病预防系统回顾了从2005年至2013年共达27个,参与人数超过40万的,关于维生素补充剂与疾病预防的临床研究后,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显示维生素补充剂能降低任何死亡率,也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或者癌症。《内科医学年鉴》的一篇论文还表明,在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中,对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男性人群,长期每天使用多种维生素并不能改善认知功能。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健康成人将维生素补充剂当作保健品不但不补身,反而有风险。时任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尼斯大学内科教授别拉科维奇,就和几位欧洲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称他们对170000名维生素服用者的14次试验综合分析后发现,服用维生素的人比不服药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要大一些。而如果把1990年至2005年10月间国际上发表的68项研究分为类,总体上看,长期服用维生素E的人死亡率会增加4%,长期服用β胡萝卜素的人死亡率会增加7%,长期服用维生素A的人死亡率会增加16%。

2005年,发表于《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对服用高剂量维生素E来预防癌症的9000多人进行评估,发现维生素E服用者比不服用者更容易患上心脏衰竭。2007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观察了11000人,其中一些人服用复合维生素,另一些未服用。结果发现服用复合维生素的比不服用的死于晚期前列腺癌的风险高出一倍。

而去年底,《内科医学年鉴》回顾了目前所有的关于维生素补充剂的大型的双盲实验结果,并认为证据已经很充分。绝大多数营养补充剂不能预防疾病或者延迟死亡,没有值得信服的医学证据支持普通人群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者矿物质补充剂,尤其是复合维生素。普通人群应该避免服用,因为对他们来说服用的效果弊大于利。

甚至连制药商辉瑞自己也称复合维生素的主要目的仅在于帮助人们弥补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不足的情况,而不是为了诊断、治疗、治愈或是预防任何疾病。《华尔街日报》文章的标题更是直接发出质问:“维生素热该结束了。”

“维生素保健热”是如何形成的

在不间断的质疑声中,维生素补充剂保健又是如何形成热潮的呢?不言而喻,维生素补充剂能被视为“健康补品”追捧有其先天的优势。与很多保健补品常常以传统当做由头不同,维生素对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性是有科学研究支持的,而这些科学证据也就成了维生素补充剂保健作用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维生素为人体必须,对方方面面的生理功能有不小的作用。

顾名思义,维生素就是指那些对维持生命有作用且必需的微量元素。从保护视力的维生素A到维持血红细胞健康的维生素B12再到能保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维生素D,可以说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方方面面都有维生素的参与。

另一方面:很多种类的维生素人体并不能合成,缺乏可引发严重后果。

很多种类的维生素类似必须氨基酸,很多情况下人体不能自主生成。而一旦严重缺乏某种维生素,往往还会产生疾病。举个例子:在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使用蒸汽动力磨坊机加工稻谷,褪去其富含维生素的外壳。白米饭变得越来越普及,一种叫做“脚气病”的疾病也因此盛行。脚气病使人的双腿失去知觉,行走出现困难。

而后,在机缘巧合下,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发现麸皮中含有生命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B1),并对脚气病有效。他还因这项研究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12年,波兰出生的化学家Casimir Funk将这种化合物称为“重要胺”(vital amine),维生素(vitamin)就是由此而来,而其对健康的作用也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缺乏维生素与疾病的关系也被发现,如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败血症,而缺乏维生素A会引发夜盲症等等。endprint

最后,由于人体必须维生素种类很多,要在食物中均衡获取并不轻松。

虽然对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作用,且缺乏会产生严重后果,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维生素往往仅在某一类食物中存量丰富,所以想要均衡获取维生素并不轻松。

来自英国国民卫生服务官方网站(NHS Choices)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章节便比较详细地罗列了各种维生素及其所富含的食物:维生素A往往存在于绿、黄色蔬菜和乳制品中,B族维生素多存在于肉类和鸡蛋中,维生素C更多存在于水果之中,而维生素E则需要从坚果以及种子中获取。

总结来看,维生素是人体必需却难以自身合成,想从食物中均衡摄取需要保持食物的丰富性,也并不轻松,而这些也成了维生素补充剂能被视为保健品的基础。

诺奖得主疯狂迷恋大剂量维生素

维生素补充剂能在全世界形成“维生素保健热”还有后天机缘,1970年代,一位诺奖得主大力吹捧使维生素成为“健康补品”的角色为人所知。维生素补充剂从治疗严重营养不均衡或某种疾病的药物,变成人尽皆知的“补品”这其中的变化绝对绕不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鲍林(Linus Pauling)。用《大西洋月刊》采访的费城儿童医院的传染病专家保罗·奥菲特(Paul Offit)的话说,如今全球这场全民对维生素补充剂的狂热迷恋或许都可以追溯到他的身上。

鲍林分别因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以及蛋白质的结构研究而名声鹊起。1961年他还出现在《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专辑封面上、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在化学领域不同,鲍林对维生素的大力推崇却引发争议不断。鲍林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提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1979年,鲍林又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而他自己每天的服用量是12000毫克(最高峰时为18000毫克,为推荐摄入量的数百倍),因为他“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

然而鲍林的观点一直受到质疑。当时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公众: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说法证据不充分。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能预防或治疗感冒,维生素C抗癌的作用都未经证实。

但尽管如此,鲍林的书还是十分畅销。平装版印于1971年与1973年。三年后发行名为《维生素C、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增补版、承诺可以预防正被预警的流感疫情。与此同时维生素C的销量呈现两倍、三倍、四倍的飙升。药房库存供不应求。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5000万美国人听从了鲍林的建议。维生素生产厂商甚至将其称为“Linus Pauling(鲍林)效应”,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鲍林并未善罢甘休。紧接着、他声称如果将维生素C和大剂量维生素A(2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E(400~1,600国际单位)以及硒和β-胡萝卜素一起服用、则不仅可以预防感冒和治疗癌症、还可以治疗几乎所有已知人类疾病。当艾滋病病毒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时,鲍林也声称维生素对其有效。

形成庞大产业中国也不例外

在一些科学家和厂商鼓吹下,维生素补充剂保健最终成了百亿美元产业,中国也追随其中。1992年4月6日,《时代》发表封面文章,封面画面上满是五颜六色的药片和胶囊,文章宣布:“维生素的真正威力: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可能有助于对抗癌症、心脏疾病以及衰老的侵袭。”这篇由阿纳斯塔西娅·托菲克西斯撰写的文章与鲍林缺乏根据的、被证实为错误的“大剂量维生素奇迹”观点遥相呼应。托菲克西斯在文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怀疑、传统医学对于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作用的看法太过局限。远超通常推荐量的大剂量维生素可以预防诸多疾病、包括先天性缺陷、白内障、心脏疾病和癌症。更加激动人心的是、维生素可以延缓衰老的侵袭、这无异于一道曙光。”

看到文章后,维生素厂商的游说团体、国家营养食品协会(NNFA)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他们甚至把《时代》的文章称为“这个行业的分水岭事件”。由此,“复合维生素是保健品”这一由少部分科学家和行业抛售给美国人、在主流科学界从未得到任何数据支持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仅在美国,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的一项全国健康调查显示,1988年至1994年还只有30%的人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到了2003年至2006年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39%,所有的营养剂使用人群从42%上升到了53%。2010年美国的补充剂(包括维生素以及其它补充剂)市场甚至扩张到了280亿美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纵观全球,仅维生素产业(不包括其它补充剂)2012年销售额也达到了234亿美元,较2011年提高了3%。复合维生素的销售额当年更是增长了2.5%,达到142亿美元。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中国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补充剂市场在最近几年一直在增长。根据英敏特的研究,在2007~2012年间中国维生素和矿物质市场总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3.7%,从2007年的113.6亿元人民币飙升到2011年的190亿元人民币。

专家:不建议盲目吃维生素补充剂

目前,世界上除少数贫困国家,人们摄取的食物其实或多或少都存在“热量过剩,营养不足”的现象。面对国人该不该继续吃维生素补充剂的热门话题,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疾控中心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发表的《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通过对43672名中国成年人膳食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营养素供能比例不合理,膳食中钙、锌、硒、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状况较为严重,其中钙摄入不足的比例超过95%,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比例均达到了80%以上,特别在农村,这种情况更为严重。endprint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也指出,中国大部分人缺乏营养素,应该适当补充。他分析,美国之所以紧急叫停维生素补充剂的使用,主要因为美国人可以从膳食中得到一定补充,这得益于他们喝奶如喝水的习惯,以及强化食品的普及。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丹麦等国家,在食物中已强化添加部分微量元素的“强化食品”的普及要远好于中国。实际上,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早在1941年就根据当时国内患脚气病和贫血症者较多的情况,作出在小麦粉中添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铁质等的规定。现如今美国强化小麦粉中100克就含有约0.6毫克的维生素B1,换言之,美国人每天仅靠5两小麦粉中添加进去的维生素B1就能满足需要了,维生素想不充足都很难。对照我国情况,第一,强化食品少之又少,八成以上国人维生素B1、B2摄入不足恐怕与此有关。第二,很少有人坚持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安排饮食,加工烹饪过程中营养素也会损失,国人很难保证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实,我们一直不建议盲目吃维生素补充剂,健康的成年人应该通过均衡饮食改善营养素缺乏,按照膳食宝塔推荐的种类和数量去吃。”马冠生强调,但是,从饮食中摄取不够的人就需要根据情况来补充。除了老人、孩子、孕妇、一些疾病患者等特定人群,长期膳食不规律、偏食、不能保证一日三餐者;经常处于特殊工作状态下的人,如总坐在电脑前、神经高度紧张、频繁坐飞机的人,或是常年在高温、寒冷的环境中工作的人;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从不碰蛋、奶、肉类的“纯素食主义者”等都可以考虑适当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要提醒的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切记不能随意加量,过量服用也会造成健康危害。一般来说,推荐服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更加安全。

相关链接

谁“偷”走了你的维生素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有这样的感叹:虽然自己已经增加了锻炼次数,补足了睡眠时间,搭配了丰富的饮食,可疲劳还是照例前来报到。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体内营养被“窃贼偷走”了。那么,是谁在扮演营养的“窃贼”的角色呢?

电脑“偷”走维生素A

原因解析:连续看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

专家忠告:服用复合维生素,既能补充失去的维生素A,又可提供在维生素A缺乏时可转换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还有维生素B、维生素D等与视神经健康相关的维生素。

酒精“偷”走维生素B1

原因解析:酒精要在体内正常代谢,必须有足量的维生素B1参与,因此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1供应不足。若不及时补充,将增大酒精对肝脏和脑神经的危害,长期缺乏甚至导致心脏病变,危及生命。

专家忠告:大量饮酒后服用1粒复合维生素,既能补充损失掉的维生素B1,还能提供维护肝脏和脑神经健康所需的其他多种维生素。

香烟“偷”走维生素C

原因解析:烟雾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会大量耗损维生素C。据统计,每吸一支烟约消耗25毫克维生素C;如果是被动吸烟,维生素的损耗更大,甚至高达50毫克。

专家忠告:有吸烟习惯的人日常多吃西红柿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果是长期处于烟雾中的被动吸烟者,则最好每天服用50毫克维生素C补充剂来自我保护。

运动“偷”走维生素E

原因解析: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氧的摄入量和消耗量均增加,进而导致体内自由基成比例增多,最多时可达平时的4倍。身体不得不消耗大量的抗氧物质维生素E来修复多出来的自由基。

专家忠告:在大强度运动后服用适量的维生素E补充剂。另外维生素E还有减轻肌肉酸痛,预防器官老化,防治慢性病的作用。

高、低温“偷”走多种维生素

原因解析:维生素C需要参与肌体体温调节,因此高温环境下消耗增加,维生素B、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就随汗液排出。体温很低时,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升高,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消耗也增加。

专家忠告:服用复合维生素,特别是体温调节机制较弱的人更要注意在气温变化大时补充维生素。

咖啡“偷”走钙

原因解析:咖啡会溶解骨骼里的钙。据测定,每天所喝的咖啡超过2杯后,每多喝一杯将造成8毫克骨钙的流失,增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专家忠告:多吃豆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或者每次喝咖啡时用鲜奶代替咖啡伴侣,也可以适量补充钙片。

抗生素“偷”走正常菌群

原因解析: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过程中,也会杀死体内的一些对健康有益的细菌,尤其是消化和泌尿系统的正常菌群。造成胃肠道内的菌群失调。

专家忠告:在服用抗菌素期间的每天喝一杯酸奶,酸奶中含有双歧杆菌是胃肠道中原有的非致病菌,可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促进食物消化。(据《今日话题》《生命时报》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充剂服用维生素
东盟健康补充剂管理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