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语文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在不失“语文味”的前提下,引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激情导入,引发情感
导入课文时,教师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枣核》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又往往集中地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儿,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等,始终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老人,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之情越浓,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小树。当作者去美国时,“再三托付”为他带去几颗枣核。几颗枣核寄寓着深深的思乡之情,一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饱含浓浓思乡情、爱国意的《枣核》吧!
这种激情导入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二、课中牵引,发展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挖掘出文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探析、品味其中的情感。这种引导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
例如,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要求学生划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并结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谈谈感受。学生阅读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最喜欢“母亲是个好劳动”这一段。读完这段话,我想起我的母亲每天拖着瘦弱的身子种菜、喂猪、做饭的情景。我的母亲为我受尽了苦头,我长大后要报答她。
生2:我最喜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这一段,因为我的母亲也得病去世了。读了这段话,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母亲。我的家庭条件原来很差,母亲整日操劳,没享一天福;现在条件好了,她却离开了我们,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她了。
生3:我最喜欢“由于母亲聪明能干,我家勉强过得下去”这一段。读了这段话,我就想起我家虽然比较困难,但由于母亲聪明能干,家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为我缝制的那双棉鞋,样式很新颖,穿着也很舒服。
寥寥数语,激发了学生对母爱的思考,也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把握。
三、精设结语,回味情感
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总结课文,也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帮助学生完成一次认识的飞越,精神的提升。
教学《背影》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语:世间的爱有千万种,唯有父母的爱最无私。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因为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让我们载着这份爱扬帆远航,书写出自己完美的人生!
这样的结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已毕而思不止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引发情感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让自己的心贴近文本、贴近学生,就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引发方法。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